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银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网络 的图片

银杉(学名:Cathaya argyrophylla)属于松科银杉属的常绿乔木,为中国特产的稀有树种[1]

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大陆,在距今200-300万年前的第四纪大冰期袭击中,

地球上大多数植物遭到劫难,种群减少,银杉也不例外。

尽管由于大冰期时代的到来种群面积缩小,

但是,我国西南地区有着特殊的地貌、冰川间断性分布,

在某些低纬度高山峡谷中,依然是温暖湿润的环境,

这成了很多动植物的避难场所,银杉也避难于此。目前,银杉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

形态特征

本属裸子植物,是一种高十至二十几米的常绿乔木。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高十至二十几米的常绿乔木。它是我国特产的属于第三纪残遗下来的珍稀植物。  

常绿乔木,具开展的枝条,高达24米,胸径通常达40厘米,稀达85厘米;

树干通直,树皮暗灰色,裂成不规则的薄片;小枝上端和侧枝生长缓慢,

浅黄褐色,无毛,或初被短毛,后变无毛,具微隆起的叶枕;芽无树脂,

芽鳞脱落。叶螺旋状排列,辐射状散生,在小枝上端和侧枝上排列较密,

线形,微曲或直通常长4~6厘米,宽2.5~3毫米,先端圆或钝尖,基部渐窄成不明显的叶柄,

上面中脉凹陷,深绿色;无毛或有短毛,下面沿中脉两侧有明显的白色气孔带,

边缘微反卷,横切面上有2个边生树脂道;幼叶边缘具睫毛。雌雄同株,

雄球花通常单生于2年生枝叶腋;雌球花单生于当年生枝叶腋。

球果两年成熟,卵圆形,长3~5厘米,直径1.5~3厘米,熟时淡褐色或栗褐色;种鳞13~16枚,

木质,蚌壳状,近圆形,背面有短毛,腹面基部着生两粒种子,宿存;

苞鳞小,卵状三角形,具长尖,不露出;种子倒卵圆形,长5~6毫米,暗橄榄绿色,具不规则的斑点,种翅长10~15毫米。  

产地分布

主要分布于中国广西北部龙胜县花坪及东部金秀县大瑶山

湖南东南部资兴、桂东、雷县及西南部城步县沙角洞,

重庆金佛山、柏枝山、箐竹山与武隆县白马山,贵州道真县大沙河[2]与桐梓县白芷山。

生长习性

本植物产地气候夏凉冬冷、雨量多,湿度大,多云雾,土壤为石灰岩、页岩、砂岩发育而成的黄壤或黄棕禳,呈微酸性。

银杉生长需要一定光照,但林中银杉一般几株至20株,有的仅1株,

容易被生长快的阔叶树所荫蔽,导致幼苗、幼树的死亡和影响林木的生长发育,

若不采取保护措施,将会被生长较快的阔叶树种更替而陷入灭绝的危险。

5月开花授粉,翌年6月受精,球果10月成熟。

银杉分布区位于气候潮湿,年均温8.4-14.8℃;多雾,年均相对湿度80%以上的中亚热带

生于中山地带的局部山区。产地气候夏凉冬冷、雨量多、湿度大,多云雾,

根系发达,具有喜光、喜雾、耐寒性较强,能忍受-15℃低温、耐旱、耐土壤瘠薄和抗风等特性,幼苗需庇荫。

主要价值

银杉是一种优良的材用树种,它的材质坚硬,纹理细致,是制做家具的上等材料。

虽或有人用以造房建桥,却不知道它就是珍贵的冰川元老银杉。

此后在四川南川金佛山、湖南新宁县、贵州道真也先后发现银杉的踪迹。

银杉的发现,对于古气候学、古生物学、植物地理学和地质学的研究,

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银杉木材纹理通直,

木质细致,是建筑、造船、家具、电杆、矿柱、桅杆等的上好用料,深受国内外的珍视,欧美各国纷纷引以种。

濒危现状

现状银杉是本世纪50年代在我国发现的松科单型属植物,间断分布于大娄山东段和越城岭支脉。

最初仅见于广西龙胜县花坪和四川南川县金佛山。近年不但在上述两地找到了新分布点,

而且还在其毗邻的山区发现了银杉。

迄今,已知银杉分布在广西、湖南、四川、贵州四省(区)十县的三十多个分布点上,除金佛山老梯子分布较多外,

其它分布点上,最多达几十株,最少仅存一株。由于银杉生于交通不便的中山山脊和帽状石山的顶部,

故未遭到过多的人为破坏。银杉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光照,在荫蔽的林下,

会导致幼苗、幼树的死亡和影响林木的生长发育,若不采取保护措施,

将会被生长较快的阔叶树种更替而陷入灭绝的危险[3]

保护价值

银杉为古老的残遗植物,该属的花粉曾在欧亚大陆第三纪沉积物中发现。

其形态特殊,胚胎发育与松属植物相近,

对研究松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古植物区系、古地理及第四期冰期气候等,均有较重要的科研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