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铜官窑遗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铜官窑遗址

铜官窑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望城县铜官镇至石渚湖一带。南距市区27公里。发现于1957年,后经1974年、1978年、1983年多次调查发掘,出土瓷器1万余件,分别收藏在长沙市博物馆和湖南省博物馆内。

基本内容

出土地点:望城县铜官镇至石渚湖一带

馆藏地点:长沙市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

所属年代:唐代

中文名称:铜官窑遗址

遗址面积

沿湘江东岸5公里河滨,已发现瓷窑遗存19处,每处范围最小约300余平方米,最大约1万余平方米,共计约30万平方米。根据发掘的地层关系和出土遗物上的纪年铭文,可知为唐代窑址

发现

出土瓷器品种之多、形式之丰富,在唐代瓷窑中实为罕见。瓷器在装饰艺术方面有特殊成就,尤其是釉下彩绘和釉下题诗题句,为研究唐代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学,研究唐代文学史和书法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彩绘为褐绿色,线条流畅,形象生动,人物、山水、花草、鸟兽,无不兼备。人物画如"竹林七贤"罐、"莲花太子"壶等,有吴道子画风。山水画在极为有限的画幅内,表现出风旋浪急、水卷云飞的汹涌动态和高远无垠的境界,准确地把握了处理空间的技巧。花草画主要描绘荷花、芦苇等水生植物,简洁淡雅,意境优美。[1]鸟兽画描绘动物品种繁多,所绘动物或伫立,或飞翔,或凝神觅捕,或戏弄花蕊,各尽其致,各异其趣。彩绘画反映出铜官窑艺人高超娴熟的绘画技巧和即兴抒绘的艺术造诣,是极有价值的唐代美术作品。在瓷器上题写诗词、谚语、格言或俗语,以书法艺术和诗词的美学意味来装饰瓷器,是铜官窑的一大创造。

其它

已发现的诗词约100余首,联句和单句约30余组,诗词与题句多为不曾见诸著录的唐代民间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大众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生存状态。该窑的瓷器曾广泛流传在江淮一带,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等国亦有发现,英、美、瑞典等国博物馆也藏有此窑精品。现窑址上还保存着一些兀立于山头的"窑包"、依山而卧的"龙窑"、堆积遍地的瓷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