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铃鼓(民族乐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铃鼓(民族乐器)

来自网络的图片

铃鼓是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打击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吉林延边等地,鼓框木制,单面蒙皮,有大、中、小三种。用于歌舞或器乐合奏。铃鼓又称“手鼓”,无论在民间舞蹈或乐队伴奏中,铃鼓都是一种色彩性很强的节奏打击乐器,可用作伴奏、伴舞和伴歌,节奏自由,任凭演奏者即兴发挥。

基本信息

铃鼓,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汉等族的打击乐器,也是西方管弦乐队的重要打击乐器之一。维吾尔语称纳格曼达卜(意为歌唱用的手鼓)。朝鲜语称平高。 铃鼓是在扁圆形的木制鼓框上,单面蒙以羊皮、马皮或驴皮,皮面周围用铁钉绷紧,鼓框上开有扁圆形小长孔,装有5~7对铜制或铁制小钹,另有一不装小钹的圆孔作为手握部位。是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打击乐器。维吾尔语称“纳格曼达卜(意为“歌唱用的手鼓”),朝鲜语称“平高”。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吉林延边等地。

铃鼓规格

铃鼓有大、中、小三种规格,鼓框高4—4.7厘米,鼓框厚1.2—1.3厘米,鼓面直径20—25厘米。塔吉克族的铃鼓,形制独特,多用旧筛子边框制作,还蒙以狼皮或牛皮,框内装3对小铁钹,发音低沉浑厚。

铃鼓演奏

演奏时,多用左手持鼓,以右手手指或手掌击奏。摇动鼓身,可使小钹同时作响。多用于歌唱或舞蹈伴奏,也可用于器乐合奏。

基本技巧

铃鼓也是手鼓的一种,所以自然各种演奏技巧都和手掌、手指有关。铃鼓也是手鼓的一种,所以自然各种演奏技巧都和手掌、手指有关。掌握了基本的技巧后,铃鼓是个非常迷人的乐器呢。掌握了基本的技巧后,铃鼓是个非常迷人的乐器呢。铃鼓的基本技巧可以分成这几种:打点、滚奏、Finger Roll、Thumb Roll、手腕/膝盖等。使用的场合各自不同,依照音量、速度、音色等要能自在的转换各种技巧才行。在讨论几种技巧前,要注意的是拿铃鼓时的姿势,由于铃会晃动和发生残响,把铃鼓维持45度的角度可以使铃声不会太短或太长。

(一)打点:一般是用左手握铃鼓和打滚奏,右手打节奏。从小声到大声,基本上都使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最前端来打,打的位置在介于鼓边和鼓中央的中间,小声时靠近鼓边(鼓面的声音较小);大声时靠近中间(鼓面的声音较大)。再大声时,我们可以握起拳头,用第一和第二指节中的平坦之处来打。感觉上是在敲门一般。此时声音会变大,鼓面的共鸣声也变大。

(二)Finger Roll:把大拇指撑在中指之下,以支持中指的力量。轮音时将手指沿着鼓框由下而上的推动,手指接触位置是指尖和指腹的中间。多试几次掌握到适中的摩擦力,自然就可以练成。Roll的一开始加上一点点重音,像小鼓和定音鼓的轮音一般。 (三)Thumb Roll:和Finger Roll一样,只是改用大拇指的指尖。这两种技巧各有人爱用,找一种你喜欢的好好把他练好吧。除了大拇指外,其余四指沿着鼓框一起移动(没有碰到喔),这样子到停止的时候四指可以快速的转至鼓面上停住轮音。 (四)快速且小声时:可用毛巾卷成长统状,把铃鼓翻过来置于毛巾上,用两只手的手指尖来打鼓框处此时,声音会极小,只听的到铃的声音,而没有鼓面的声音。

(五)快速且大声时:当一只手来不及打的时候,我们开始要用到膝盖。铃鼓可以鼓面朝上或鼓面朝下,端视个人的喜好。先以手握拳,用整个手腕的甩动打第一下,第二下则由左手将整个铃鼓鼓面向下撞击膝盖要注意的是手打的地方和膝盖撞的地方是刚好在隔着鼓面对称的位置。铃鼓的角度要稍微调整,直到手和膝盖发出的音色是相同的。至于左脚踩的椅子,我觉得儿童用的爵士鼓椅非常适合,无论是大小或是可调整的高度。

另外要注意的是铃鼓很容易落在乐团的后面,因为铃会比鼓面晚一点点发出声音,所以在乐团演奏的时候,要注意打在拍子前面一点,这样铃的声音才会和乐团合在一起。

结构组成

由鼓框(一圈鼓框上开有若干长条型孔,每个孔中安装有一对小钹;有的铃鼓还在一圈鼓框上悬挂几个 使用材质:鼓框:一般为木质结构。小钹:铜制。鼓皮:多用羊皮制成。

乐器特色属单皮膜鸣乐器,直接用手敲击发声,无固定音高。铃鼓具有简易、轻便的特点,适合于民间舞蹈,普遍应用于世界各地。演奏时一只手提鼓身,另一只手敲击鼓面,可同时发出鼓声和钹声(甚至铃声),常用来烘托热烈的气氛,表达一种欢乐的情绪。音色清脆、明亮,还可发出急速而美妙的震音,真可谓“载歌载舞”。

铃鼓又称“手鼓”,无论在民间舞蹈或乐队伴奏中,铃鼓都是一种色彩性很强的节奏打击乐器,可用作伴奏、伴舞和伴歌,节奏自由,任凭演奏者即兴发挥。

铃鼓有大、中、小三种规格,鼓框高4~4.7厘米,鼓框厚1.2~1.3厘米,鼓面直径20~25厘米。塔吉克族的铃鼓,形制独特,多用旧筛子边框制作,还蒙以狼皮或牛皮,框内装3对小铁钹,发音低沉浑厚。演奏铃鼓时,多用左手执鼓,以右手手指或手掌击奏。摇动鼓身,可使小钹同时作响。多用于歌唱或舞蹈伴奏,亦可用于器乐合奏。

来源用途

中国瑶族曲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源于节日饮宴时的一种说唱土别。土别是劝酒时即兴编出的笑话或故事。铃鼓演唱时有人敲铜鼓助兴或帮腔,演唱者说、唱、舞并重,唱段多安排在故事的开头、高潮和结尾处,唱词韵律自由,四句一组,一、二、四句押尾韵,每句五言、七言、九言、十一言不等。声腔则综合采用瑶族民歌。主要伴奏乐器为铜鼓和带铃的鼓棒,配以二胡、三弦、琵琶等丝弦乐器。新编曲目有《智斩栾平》等。

儿童教育

铃鼓既可以握在手中轻轻晃动来发出声响,又可以同时用另一手的手指轻击鼓而来打出节奏,在游戏中训练宝宝的双手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培养节奏感和对音乐的兴趣。 1、握在手中摇晃发出铃声。

2、轻击鼓面来打击节奏,培养孩子的双手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铃鼓是羊皮手鼓的周围装着许多小铜片,用手打击鼓面或摇动鼓身时,小铜片也叮铛地响起来。它也是没有固定音高的。在柴科夫斯基《意大利随想曲》中,当奏完了前四个主题,简短地再现了第二主题,迎来了全曲的最高潮——优秀的塔兰台舞曲后,再次出现了第三个主题,不过这个主题在一个新的调性中出现,铃鼓奏出细小而欢快的节奏,定音鼓敲出强烈的重音更加辉煌。

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也叫“敲击乐器”,是指敲打乐器本体而发出声音的。其中有些是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云锣、编钟等;其它还有一些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拍板、梆子、板鼓、腰鼓、铃鼓等。若根据打击乐器不同的发音体来区分,可分为两类:(1)“革鸣乐器”也叫“膜鸣乐器”,就是通过敲打蒙在乐器上的皮膜或革膜而发出的乐器,如各种鼓类乐器;(2)“体鸣乐器”,就是通过敲打乐器本体而发声的,如钟、木鱼、各种锣、钹、铃等。

大多数打击乐器有一个确定的音,甚至连鼓的音也是确定的。但一般来说打击乐器的分类是看一个乐器是否有一个确定的音高。定音鼓、木琴、马林巴、颤音琴、铃、管钟、古钹和钟琴都有一定的音高。小鼓、大鼓、沙槌、响板、响棒、牛铃、吊钹、沙球、齿轮剐响器、勺、木鱼、嗵嗵鼓、蒂姆巴尔鼓、三角、震音器、擦衣板、鞭、南梆子一般没有确定的音高。但也有些打击乐器手在录唱片或演奏特别的作品前确定他们的鼓的音高。锣有有确定音高的和没有确定音高的良种,西方的锣一般没有确定的音高。吊钹也有有确定音高的,但很少见。此外打击乐器还分膜鸣乐器和自鸣乐器。膜鸣乐器上覆盖着一层膜,打击膜产生声音,比如鼓。自鸣乐器自己就可以发声,比如三角。铃鼓即是膜鸣乐器也是自鸣乐器[1]

参考文献

  1. 铃鼓(民族乐器),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