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钟声(马文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钟声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钟声》中国当代作家马文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钟声

我出生在大兴安岭脚下的一个小镇,我家离镇里的小学校不到一里远。从我懂事时起,每天都能听到学校的钟声。早晨,学校的钟声还没有敲响,哥哥姐姐就急忙往学校跑。傍晚随着学校的钟声,哥哥姐姐不一会就回到家。记得在我懂事的时候,姐姐领着我来到学校,我看到了早就听到过无数次声音的大铜钟了。

在教师办公室的门前,有一颗老榆树,下部突出的粗树干上挂着一口黄色的大铜钟铃,那形状就像拉车的马脖子上的铜铃铛。但这口大铜钟铃可要比马脖子上的铜钟玲大得多,钟玲有一尺半高,钟玲口的直径也有一尺多长。大钟的中间是个铜棒,铜棒上系着一根绳子,打钟的工友,在上下课的时候,就拉动绳子,铜柱就击打在铜铃上,发出铛铛的钟声。钟声每天都在小镇多次响起,回荡在小镇的上空。

我读小学六年期间,每天都按着钟声上课下课,钟声伴随着我的学习,伴随着我的成长。那铛铛的钟声给我留下了美妙的回想。

当时镇里的人们传说,小学校里半夜里会响起钟声。

在镇小学校里,有一个打更的老头,他白天负责打钟,晚上负责看屋。他有五六十岁,头发有些花白,腰有些弯。大家都管他叫老李。人们都说他有一条尾巴,但是谁也没有真切地看到她的尾巴。但大家都说他是黑龙变成的,大家都称它是秃尾巴老李。我们几个小朋友也经常议论他,我年小好奇,就决定和几个小朋友去一究竟。为了探讨这个秘密,有一天我们决定去学校侦查。看老李到底有没有尾巴,听学校是否半夜会有钟声。

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我和前院的赵小五子,还有西厢房住的梁生子,和前院付小胡的孙女,我们几个小朋友,悄悄地来到学校。我们先来到打更室的房后,看到后窗户上发出微弱的灯光。我们估计黑尾巴老李还没有睡,就偷偷地溜到窗下,向屋里张望。屋里炕上只有一套行李,还没有铺开。我们想这秃尾巴老李去了哪里啊?我们三个小子手拉着手,付小胡的孙女春芝,紧跟在我的身后,拽着我的衣服。屋里没人,天又那么黑,我们有些害怕,头皮发炸,手心也吓得直冒汗。我们绕到房前。梁小五子伏在我的耳边说:'你向前看,那操场上是什么?“我仔细一看,只见黑黑的操场上仿佛有个人,他直立着身子,双手合拢,从胸前举向高空,然后划着8字,双手又绕到膝下,双腿随着双手,弯曲伸直。然后他突然纵身一跳,双腿离地一尺多高。他聚精会神,一遍一遍地这样扭着身子,然后跳起来,根本没有发现我们的到来。我们四个呆呆地看着,这是我突然想到,这秃尾巴老李,真是一条龙啊!那动作不是像龙一样要飞向天空吗?

就在这时,忽然我们发现在秃尾巴老李前面不远的地方,从南面向操场滚动着一团一团火球,像西瓜那样大的火球,兰红色微弱的火光一闪一闪,忽悠忽悠地向前滚动。我们再也不敢看秃尾巴老李了,梁生子突然发出一声惊叫,撒腿扭头就跑。我也跟着往回跑,跑了两步,我回头一看,那秃尾巴老李,像仿佛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一样,还在那里一上一下地扭动着自己的身体,那一跳一跳漂移过来的火球,他仿佛没有看见。我想那时的他,一定是一条秃尾巴的龙,正在准备腾空而起。但是我们不敢再看下去,因为那操场上的火球实在是吓人。赵小五子和梁生子跑在我的前面,春芝吓得哇哇叫,我拉着她的手,跟在他们后面。

我们没有听到夜半钟声,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新的秘密,那就是秃尾巴老李。

回到家里,我急忙把发现的情况告诉爸爸。爸爸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不要害怕。那老李是在练功,练的是游龙功。他把自己想象成一条龙,从海面一跃而起,双手和身体弯曲扭动,就像龙要飞向天空。这样的运动,舒筋活络,强筋健骨。只有在没有人的地方,才能入境。所以老李,要在深更半夜来练。”听了爸爸的话,我又问:“那滚动的火球是怎么回事?”爸爸告诉我:"小学校的地址,土改的时候,曾经是刑场。被判死刑的人,许多被拉到这个地方枪毙。鲜族人,在土改时,那被处死的人,头上被蒙上麻袋,然后是一阵乱棍打死。死的人,就埋在学校边上。后来这个地方没有人敢盖房子,就建成了学校。学校在四周种树,人们挖坑种树的时候,经常能挖出死人的骨头。你们看到那滚动的火球,那是磷火。死人的头发,就有磷。"听了爸爸的话,我更害怕,想到那死人的头发缠成一团,在地上滚动,这有多么吓人!我的脸发白,心跳得利害。爸爸擦擦我满头的汗水,说:“孩子,以后不要那么淘气了,看把你吓的!”我顺从地依在爸爸的怀里,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光阴似箭,我从懵懂的童年,走入青年,又从青年一步步走入中年,进入老年。然而尽管已在夕阳西下之时,在心静的时候,那童年时代学校里工友老李做游龙功的样子还在眼前,学校里的钟声依然犹在耳畔。

读书时,学到张继的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里我不去考证夜半为何有钟声,但那渔火和钟声,却写出了客在异乡的寂寞和幽怨。诗中的钟声给我留下了难忘的优思和畅想。

有书写道:只有真正做到心静,才能听到这个星球上最美妙的声音——风的声音,雨林的声音,虫鸣的声音,还会听见树的声音,溪流的声音,更远的远处还有长臂猿的声音。隐隐约约的远处寺庙的钟声------这是多么美妙的描述

这让我从学校的钟声想到寺庙的钟声。

张岱在《夜航船-钟声》中写道:晨昏撞一百单八者,一岁之义也。盖年有十二月,有廿十四气,又有七十二候,正值此数。越州歌曰:"紧十八,慢十八,六遍共成一百(零)八。”看起来寺庙的钟声还真有学问。

由寺庙的钟声,我想到曾经读过的《太平广记》,其中记载:保寿寺本是宦官高力士的旧宅,唐玄宗天宝九年,舍为寺院,寺鈡刚铸成时,高力士设斋祭仪表示庆贺,满朝文武大臣都来参加,击一下钟捐施钱成百上千。有窥视高力士用意的,连击二十杵。宦官高力士通过设斋祭仪,以击钟收取钱财,可谓用尽心思,这是世上一般人所想不到的。

我又想到前几年旅游时,曾经起早去龙口看大佛的情景。一座大佛高高耸立的山上,慈祥而庄严。沿着几百步台阶登上去,来到大佛的脚下,俯视山下,游人是那么的渺小。此时让我想到,人的一生又是多么的短暂。正在我陷入冥思的时候,大佛脚下的寺院,不太远处,传来一声声钟声。听着这钟声,一副名联映入我的头脑之中:五千言慧典参破禅机,百八杵钟声撞醒痴梦。

由钟声又想到雷声,也有一副名联:雷鸣一声警醒世间名利客,音响万里指点苦海梦迷人。名联都在警醒世人,值得细品。

记得,陈继儒在《小窗幽梦》中写道:“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这是说聆听寂静的夜里传来的钟声,唤醒了生命中的种种迷惘。静观清澈潭水中的月影,仿佛窥见了超越自身的真实自己。他还写道:“除破烦恼,二更山上木鱼声;见激灵性,一点云堂优钵影。”聆听二更时山中寺庙的木鱼声,烦恼为之消失。看到佛堂里的青莲花,本性和智慧都有了透彻的领悟。”在陈继儒的笔下,钟声和木鱼声,都点醒了尘世的人。人应该努力超越自身,这样才能透彻地领悟人世。

我一边想着陈继儒的话,一边陷入沉思。

钟声在山林中回响,那么清澈,又让人感觉那么遥远。此时我又想到马致远,有文彩派文人之称的马致远,一生在仕途上郁郁不得志,看透了官场的昏暗,看懂了世俗的可悲,在五十岁时就辞官归隐了,开始了隐居山林其乐悠悠,休闲优雅的恬静生活。马致远有一首诗,我非常喜欢,此时想了起来,(双调)寿阳春,烟寺晚钟:“寒烟细,古寺清,近黄昏社佛人静。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老僧禅定?”“顺西风晚钟三四声”这诗句把人带入禅境。心里在默念马致远的诗词,感觉自己仿佛由佛家又进入了道家的圣地,境地也是这样的巧合,大佛的对面不远处就是一座道院。这怎能不让人心境豁然开朗。

此时已是夕阳西照,龙口的景色分外的美,我想到清-池闰章的《山行》:“野寺分晴树,山寺过晚霞。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美妙的诗篇,写出了静美的意境,使人沉醉。

我目视夕阳中魏然屹立在高山上的大佛,心想,有多少人瞻仰过这个圣地,瞻仰过这个圣地的人,有多少人已经离开了人世,而大佛、道院依在,晨钟暮鼓照样在敲响。我又想到,历代有多少宗教的苦行者,可以在及其恶劣的生存条件下感受到常人难以感受到的幸福。例如身居陋巷的颜回,只有粗粮清水但快乐无比。这些苦行者,从普通人关注向外索取追求,到经过磨练之后,凝神触摸自己的内心生命,人生的境界得到了飞越。这正如葛洪所说的;“最高境界的人是顺应自然,清净虚无,凝神专一,虚寂恬静的。”高境界的人,世间平庸者所追求希望的,不能沾染他的精神;浅薄人所迷信的,不能改变他的志向。在他们的眼里,显贵荣耀如赘疣,世间万物如蝉翼。

看着山下络绎的人流, 我又感觉这世界上最美好的是每一个灿烂的生命。要自己生命活得灿烂,就要学会静静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在静寂中把这份感受延长。人生最美妙的声音是内心的淡淡与从容。“蛩响抛团扇,风摇叶见黄。逐云飞鸟逸,落果晚亭香。”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见云水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处桃花源,不足为外人道也,却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从学校的钟声,到寺院的钟声,从童年到老年,人这一生只有静下来,才能听到心灵中的钟声,才能感悟到这美妙的境界。[1]

作者简介

马文田,黑龙江省绥棱县人,绥化市作协会员,中国城市文化研究中心创作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邀研究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