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钙质结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钙质结核是一个科技名词。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1]》(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词解释

钙质结核主要是由碳酸钙组成的结核状自生沉积物,又名碳酸盐结核或石灰结核。 钙质结核层的形成与气候因素有关,一般在半干旱地区的平原或低地由蒸发或淋滤作用形成,也有机械沉积的原生构造,其形成机制受水动力的控制。 一般是在降雨量有限的地区形成,是一种重要的气候标志。

钙质结核为一种化学成因的沉积构造,成分以泥晶、微晶方解石为主,少量粉砂质和泥铁质,大小不均匀,形态多样,与围岩呈突变或渐变关系。

钙质结核的成分

钙质结核的大量分布是钙质结核土的重要特征。结核个体的粒径大小不一,最小的不足1cm,大的可达30cm以上,但5~10cm左右的最为常见。综合钙质结核的发育程度、化学组分和外表形态,可将其分成雏形钙质结核、完形钙质结核和钙质硬磐,具体关系见表所列。

从表可以看出,钙质结核中含有相当丰富的碳酸盐,高者可达68.3%,低者亦有31.39%。其中碳酸钙成分占绝对优势,可占到碳酸盐总量的97%以上,此外还含有一定数量的碳酸镁和碳酸锶。钙质结核的发育程度以及碳酸盐、碳酸钙和氧化钙含量随着结核年龄的增加而递增。

雏形钙质结核呈块状,与周围土体渐次过度。薄片观察表明,它主要由泥晶质碳酸盐和少量微亮晶质碳酸盐胶结而成,并且结核中通常嵌埋有较多的土壤碎屑物质以及大小为0.01~0.1mm的石英、长石、云母碎片。

完形钙质结核以姜状和不规则的球状为主,由于固结、硬化成形,而硬度较大;它由微亮晶质和亮晶质的碳酸盐,以及大小约0.005mm的方解石胶结而成,某些结核中,石英和长石的质量分数可达20%;结核中的一些大孔隙通常为方解石填充,呈晶管状或晶囊状;铁锰质浸染斑较多,还嵌有不少的铁锰结核;内部结构一般由不同色调、成分和结构的圈层组成,圈层颜色内深外浅;结晶程度内好外差;质地内密外疏;圈层多围绕某个核心由内向外同心层生长,其核心多由碎屑颗粒(如砂粒、岩屑)、矿物晶体、蜗牛化石等组成。

钙质硬磐是由泥晶质或微亮晶质的碳酸盐、土、沙,甚至动物化石胶结固化而成,体积较大,内部结构质地较均一,固结和结晶程度较差,且具有个体愈大结晶程度愈差的特点;横断面有较平整的砾状断口,颜色呈灰白-灰褐色,长轴呈近似水平排列。

钙质结核的类型

通过系统观察研究区内不同地区、不同层位的钙质结核的外观特征及切片,可将其内部结构大致分为2类:

(1)均质结构,其结构特征是质地均一,含大量泥质、粉砂质及砂质的碎屑颗粒,分选及磨圆程度较差,呈次棱角状,为碳酸钙呈泥晶质或微亮晶质的基底式胶结,固结和结晶程度较差,呈块状构造;多为钙质硬磐和雏形结核,且两者又因不同的碳酸钙含量和胶结程度而表现出迥异的工程性质。

(2)同心结构,其核心多为分选及磨圆程度较好的颗粒物质,且以此为中心呈环带状向外生长;由于碳酸钙及铁锰质含量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结构特征,大致颜色内深外浅,结晶程度内好外差,质地内密外疏;不同层次的结构特征反映了不同形成环境的变化;完形钙质结核多为此种形式,在土层中呈分散状分布,为淮北平原最为常见的形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