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的传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金银花的传说故事
忍冬解毒和尚救,陈氏擅用银花秀。
疮伤舍此无二品,止痛去脓起陷速。
清热解毒益脾胃,通脉溶栓气生优。
必须服用大剂量,杯水车薪病更愁。
先白后黄白黄存,气味清香甘润口。
沂蒙邑密均著名,简便贱宜良药流。
很久以前,在河南五指岭的山腰里,住着一位姓金的采药老汉。他和山下一位姓任的老中医合伙,在山下开了一家中药铺。
金老汉只有一个女儿,叫银花,生得聪明秀丽,从小就跟着爹爹上山采药,再由她把采到的药送到山下的药铺里去。任老医生也是个淳厚善良之人,又有一手高明的医术。他一面操持药铺,一面给人看病,经常免费给村里穷苦人看病,因此深受大伙儿的尊敬。任老医生也只有一个儿子,叫任冬。小伙子勤劳勇敢又淳朴聪明,从小跟着父亲学医术,十五岁时又去登封少林寺习武,是个文武双全的好后生。由于两家交往密切,任冬和银花从小就非常要好,长大后由两小无猜变成了一对恋人。两家的老人就给他们订了终身。从此两家关系更密切了。
在他们居住的这个五指岭上,有一种叫金藤花的名贵草药,能解邪热、除瘟病。一天,金老汉和女儿银花正在山上采药,突然,乌云翻滚,狂风大作,黑云中出现了一个怪物,伸出魔爪将银花抢走,一瞬间就不知去向了。
这是一个名叫瘟神的妖怪,它本是北海边的黑熊精所变。这瘟神不知从哪里听到的,说是从五指岭上的一百株金藤花上采摘一百斤花苞,用一百斤天河水,煎熬一百个日夜,就可以熬成膏丹,吃了就可以长生不老。所以这瘟神想占山为王,不许任何人来采摘金藤花。
金老汉忽然不见了女儿,只看见一股妖风盘旋而去,就拼命在妖风后面追赶,一阵瘴气迎面扑来,老汉顿觉头晕目眩,胸闷想吐,不觉昏倒在地。
瘟神把银花抢到洞中,就威逼成亲,但银花宁死不从。就被囚进一个石牢里。
瘟神每日里散放瘴气,传播瘟疫,五指岭一带的老百姓染上疫病的便越来越多。
在山下开药铺治病的任老医生,发现近来病人陡然增多,并且害的都是很厉害的瘟疫,就觉得情况有点不妙。加上一连好几天不见金家父女下山来送药,不知是怎么回事,实在放心不下,就让儿子去看看。
任冬来到金大伯家,却不见银花和金大伯,便马上进山寻找。金大伯躺在草地上,人已昏迷,任冬急忙上前呼唤,过了好一会儿,金老汉才醒了过来。金老汉急切地对任冬说:“冬儿,五指岭来了个瘟神,抢走了你的银花妹妹,你一定要设法除掉瘟神,救出银花啊。”
任冬把金大伯背回家中后,来到黑黝黝的深谷,见峭壁上出现一个黑雾笼罩的洞口,里面隐隐约约传来女子的哭声。仔细一听,正是银花的声音。任冬抓住崖壁上的藤条,攀上了洞口,找到了被囚禁的银花。他砸开石牢门,救出了银花。银花对任冬说:
“冬哥,要治瘟病除非金藤花。要想拿住这个瘟神,除了药王谁也没办法,我们去找药王吧。”他们俩骑上白玉飞龙马直奔蓬莱仙岛找药王而去。他们刚要走近蓬莱岛,突然黑云翻滚,狂风大作。
瘟神追来了,怎么办?任冬果断地留下斗瘟神,让银花一个人去找药王。
瘟神从黑云中伸出魔爪,要抓任冬。任冬举起朴刀就向瘟神砍去。任冬虽然会些武艺,但也难敌妖法,战了十几个回合,终是被瘟神拿住了,押回五指岭的石洞中。
银花见到了药王后,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最后请求药王去制服瘟神,为五指岭的百姓除害。药王见银花年纪这幺小,却如此勇敢,且有爱民之心,就满口答应了银花的请求。
瘟神知道大事不好了,它先把任冬推下背影潭里,然后张开血盆大口,要把五指岭上所有的金藤花都吞进肚子里去。正在这时,药王和银花赶到。只见药王手起杖落,打得瘟神连声惨叫,急忙驾起一团黑云,往西南方向逃去。
任冬被瘟神推进背影潭淹死了,但他的尸体不下沉,总是直立在水中,乡亲们发现之后,便把他的尸体打捞上岸,葬在燕儿坡前。
银花见父亲已经死去,任老医生也因思儿心切去世了,任冬哥也被瘟神害死了,不禁悲愤交加,痛不欲生。她来到父亲和任老伯坟前祭拜之后,又来到燕儿坡任冬的坟前。她想到不久前两人分手时的情景,忍不住痛哭起来。止不住的泪水如同串串珍珠滴洒在任冬的坟冢上,坟上顿时长出了一丛丛茂密的金藤花蔓。
银花的眼泪哭干了,哭出了滴滴鲜血。殷红的鲜血洒在金藤花蔓上,藤蔓上就开出了金灿灿的花朵。然后,银花便一头碰死在任冬坟前的岩石上。
乡亲们听到银花惨死的消息,无不悲痛万分。大家把她和任冬合葬在一起。合葬完毕,一个奇迹出现了。整个五指岭漫山遍野都开满了金藤花。花儿金灿灿、银闪闪、一簇簇、一丛丛,光彩夺目,如云似霞。接着,当地凡是患了瘟疫的病人,喝了金藤花煎的药,立刻都痊愈了。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银花和任冬这两个为人民献身的年轻人,就把金藤花叫做“金银花”和“任冬花”,又叫做“忍冬”。[1]
清代陈士铎《洞天奥旨》说:“疮病一门,舍此味无二品也。”主张“消火热之毒必用金银花,”每每疾呼“若能多用,何不可夺命以须臾,起死于顷刻哉”,“诚以金银花少用则力单,多用则力厚而功巨也”。陈氏经验,疮疡起时必得金银花可止痛,疮疡溃脓必得金银花可去脓。疮疡收口时必得金银花,可起陷。疮疡必重用,恒用二两,一般半斤至十二两。
《本草正》曰:“金银花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疱癣、杨梅、风湿诸毒,诚为要药。毒未成者能散,毒已成者能溃。但性缓,用须倍加,或用酒煮服,或捣汁搀酒炖饮,或研烂拌酒厚敷。若治瘰疬上部气分诸毒,用一两许时,常煎服,极效。”
《外科精要》云:金银花“治痈疽发背,不论何处,皆有奇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