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线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金线鲃 |
中文学名:金线鲃 界:动物界 金线鲃属、 鲤鱼系列品种动物 |
金线鲃,为鲤形目、鲤科、金线鲃属、鲤鱼系列品种动物。 [1]
简介
金线鲃:别名洞鱼_小鲈鱼_波罗鱼_小洞鱼_菠萝鱼_金线鱼_金钱鲃_滇池金线鲃,为鲤形目、鲤科、金线鲃属、鲤鱼系列品种,原产于亚洲中国云南阳宗海、滇池、抚仙湖,野生于清澈的水域。1904年命名。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濒危物种。20世纪60年代以后,酷渔滥捕、围湖造田、水质污染和盲目引种威胁了滇池金线鲃的生存,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86年从滇池消失。2009-2020年,已累计有200万余尾滇池金线鲃鱼苗投放到滇池流域。
云南四大名鱼之首,滇池珍味,国家2级保护野生动物。全身呈淡黄色,背部略带青灰色,体侧近背部有不规则黑斑点,各鳍均为金黄色。游动时在阳光下熠熠闪亮,所以又被称为金线鱼。
生存环境:中性 最大长度:20cm 形状分类:梭形 颜色分类:黄色_灰色
活动区域:中下 饲养难度:中等 性情习性:温和 适宜温度:22℃±3℃
酸碱范围:6.8±0.3(PH) 硬度范围:9±4(DH) 寿命年限:3年 食物饲料:鱼虾
金线鲃形态特征
体细长,侧扁、头中大、吻略尖,有两对须,口角须长于吻须。头的背面平直,中部稍下凹,头后背部隆起。鼻孔位于眼的前上方,离眼前缘比离吻端为近。眼在头侧的前上方。口次下位,上颌长于下颌。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唇后沟向前伸展,但左右不相连。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孔上角位于眼上缘水平线上。尾鳍叉形。体背部灰暗,腹部灰白,头背及侧线以上有不规则的黑色斑块,疏密程度因个体而有差异。胸鳍、背鳍及尾鳍较黑。
金线鲃饲养方法
野生于与湖泊相通的洞穴中,以小鱼、小虾和水生昆虫为主食,也食少量的丝状藻、蓝藻和高等植物碎片。适宜在水温25℃以下的水体中养殖,养殖方式以池塘养殖为主。人工饲养情况下,饵料为轮虫、蛋黄、豆浆等,成鱼的饵料为配合饲料,一般为沉性颗粒饲料,粗蛋白含量不低于30%。
金线鲃雌雄分辨
金线鲃繁殖方式
卵生。产卵季节为春季,人工饲养,催产水温16-22℃,最适水温20℃。当亲鱼性腺处于IV期末期时,此时雌鱼腹部膨大圆滚,肛门红润松弛,雄鱼普遍能挤出精液,即对性成熟亲鱼使用马来酸地欧酮和促黄体释放激素肌肉注射进行催产,雄鱼剂量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