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金眼蓝虎纹虾

金眼蓝虎纹虾原图链接观赏鱼百科
金眼蓝虎纹虾原图链接观赏鱼百科
金眼蓝虎纹虾原图链接观赏鱼百科

中文学名: 金眼蓝虎纹虾
界: 动物界
学名:Caridina cf. cantonensis sp. “Bluetiger”
俗名: "blue Tiger Shrimp"虎纹虾大卵型
  饲养难度: 中等
产卵要求:淡水 适应温度:20℃ - 25℃
适应水质 :PH :7 - 7.5
GH :7 - 8
繁殖温度 :26℃(±0.5℃)
抱卵天数 :28 - 35 天
分布区域:东南亚
长 度: 2~3cm

目录

简介

金眼蓝虎纹虾因为并不多见,所以是比较珍贵的品种,大家都是知道虾子都是以其身体特征来命名的,金眼蓝虎纹虾也不例外,它通体呈现浓郁的深蓝色,初次之外,点缀着金色或者是橙色的眼睛,非常难得。[1]

其实金眼虎纹虾算是虎纹虾的变异品种,由于其自身的观赏价值和繁殖的不稳定性,繁殖很多虾子有时候只会有一两只会慢慢成长成金眼虎纹虾,所以这些个体在观赏虾品种中算是比较珍贵的品种,价格也是一般虾子的好几倍,

国内也并不多见,只有少数高级玩家才有。这么珍贵的虾当然在养殖方面要慎重,首先在转水之前要测试好各项指标,特别是NO2的指标,要保持水质的稳定性,不要出现较大的变化。

金眼虎纹虾其实不算难养的虾,它适宜生长的环境是淡水,适宜的水温是20到25摄氏度,水质的ph控制在7到7.5之间,GH在7到8之间即可,再来就是其繁殖时的环境要求了,金眼虎纹虾属于大卵型,且产卵的必须是在淡水中进行的,

繁殖的温度要保持在26摄氏度左右,抱卵天数在28到35天之间,期间需要足够的光照和氧气。其它的饲养条件和虎纹虾一样就行了,日常管理做到位就可以了。

观赏虾的种类

目前,内地市场上主要把常见观赏虾分为三大类:水晶虾、米虾、鳌虾、苏拉威西虾

虎纹虾养殖

虎纹虾是一种特别美丽的原生虾,其外表有漂亮的花纹附着,半透明的体色,头部与尾部呈现淡淡的橘红色,它同时也是做为工具虾存在的,很多人都是因此而被它吸引,但是虎纹虾养殖这块让很多玩家头疼,往往都饲养不到半个月,在此给大家详细谈谈虎纹虾养殖的主要特点。

虎纹虾对水质要求很高,虾子入水之前一定要先测试好水质,处理好水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硬度保持在4左右,虎纹虾喜欢酸性软水,适应温度是8到30摄氏度,适应水质是PH在7-7.5之间,GH是7-8,它的最佳繁殖温度是18到20度之间,在虎纹虾养殖期间适量补水,水温不可高过30度,正常每天一颗麦茎菌,半颗白仓贵。可以气举式为过滤,通过水妖精的水不断冲击水面,使水体氧气含量增加,这点与原生地的水质接近,可更好的饲养虎纹虾。

还有一点值得各位玩家注意的,虎纹虾跟黑壳虾、齿额米虾、红鼻虾一样多变,身体会呈现淡黄色,橘红色,蓝色,黑色,纹路会变成红色,黑色,橘红色。身体跟纹路的颜色变化跟光线的强度,光照时间有密切联系。在虎纹虾养殖期间为了您的爱虾更具观赏价值,可在这块多下点功夫。

很多玩家提问了,虎纹虾养殖为什么它的原生环境更恶劣,虾却可以活,但是回来之后却养不活呢?在此小编认为一方面是跟运输过程有关,在运输过程中水温会产生变化,而且氧气波动较大,中途也可能有虾体的排泄物影响水质,导致虾只体质下降,在虎纹虾进入新缸的时候又会经历一次水质水温变化,体质较差的就会被淘汰,幸存下来的都是体质较好一点的,因此无论是运输期间还是过水期间建议大家一定要保证氧气充足,水质水温不要有大的变化,减少虎纹虾死亡率。[2]

疾病防治

水晶虾凭借亮丽的颜色、灵巧的身材获得养虾者的喜爱。而如果自己心爱的小宠物生病,那即会影响水晶虾的观赏价值。水晶虾养殖固然重要,而水晶虾疾病更是不容小觑。因为轻则损失一两只虾,重则“全军覆没”。水晶虾疾病主要分为十种,丝状细菌病、黑斑病、细菌坏死病、累枝虫病、肌肉变白坏死病、桃拉症病毒病、白斑病、红腿病、甲壳溃疡病、黑鳃病。接下来我们详细讲讲水晶虾疾病的表现特征。[3]

1.桃拉症病毒病 桃拉症病毒病,简称TSV。当水温高达28℃后,水晶虾就容易患病。水质透明度低,pH值高于9,氨氮含量则在0.5毫克/升以上,养殖两个月以上。这种病对水晶虾的危害大,死亡率也很高。桃拉症病毒主要是水平传播的,以淡水养殖的水晶虾发病率低。

桃拉症病毒病表现症状:急性表现为水晶虾虚弱,不活跃,甲壳变软,空胃、空肠,体表呈淡红色,尾扇、游泳足变红,对虾在蜕壳过程中大量死亡。慢性表现为甲壳表面出现多重损坏性黑斑,却能正常摄食。

2.白斑病 白斑病简称为WSSV,白斑病的表现症状为:患病的水晶虾摄食量大减,甚至停食。行动缓慢迟钝,弹跳无力。浮游于水面或伏于池边水底不动。头胸甲及腹甲易剥开,病虾体色往往轻度变红或暗淡褪色,体表粘附污物。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甲壳内侧的白斑。

3.红腿病 红腿病的表现症状:病虾不活跃,在池边水面缓慢游动或沉底不动,有时作旋转游动或垂直游动。对外界的惊扰反应迟钝,食欲减退或停食,个体较为消瘦。最主要的症状是附肢变成红色,游泳足最早变红,以后步足及尾肢也呈鲜红色,红腿病的死亡率较高,因为是急性型疾病。

4.甲壳溃疡病 甲壳溃疡病主要的病原是弧菌、假单胞杆菌、气单胞菌和粘细菌等多种细菌引起的。对于细菌入侵的水晶虾,它的虾体表面会受到机械伤害。还有一种是因缺乏维生素而引起得。

甲壳溃疡病主要表现症状:患病的虾行动缓慢,有时失去平衡,侧游,匍匐在池底,最后死亡。细心观察虾体病变,你会发现其头胸部侧面甲壳上第一、第二和第三腹节的背部和两侧甲壳以及尾节处均有不同程度的黑褐色或黑色的斑点状溃疡,斑点的中部凹下,色深,边缘色稍白。刚死亡的虾大多数的额剑、尾节和附肢有烂断现象。蜕壳的虾壳上有明显的黑色溃疡轮廓。

5.黑鳃病 镰刀菌、水质恶化、缺乏维生素都可以引起黑鳃病。 黑鳃病的主要表现症状:虾体产生黑色素沉积,尤其鳃丝末端,点状或整个鳃呈黑色,如细菌侵袭引起,菌丝大量生长时会突破鳃膜长出鳃外,在鳃丝末端象“花”朵状。患病的虾反应缓慢,侧行在缸底。

6.丝状细菌病 丝状细菌病又名病原菌。丝状细菌病的表现特征:丝状细菌主要寄生在虾幼体和稚虾的体表,如幼体附肢的刚毛和稚虾的肋部、鄂足等处。如果用显微镜观察虾体,稚虾的患病部位可发现这种细菌。当这种丝状细菌大量寄生在虾体时,就会出现大量死亡。

7.黑斑病 黑斑病与黑鳃病的起因相似,都是由于细菌引起的水晶虾疾病。而黑斑病是水晶虾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主要是由分解甲壳质和腐屑的细菌、假单胞杆菌和极毛杆菌等引起的,而最为致命的是淡水藻状菌的入侵,导致虾类死亡。

黑斑病的表现症状:发病初期是较小的褐斑,以后病灶处逐渐溃烂,变为黑色。最常被细菌感染的部位是鳃丝,腹部腹面的肌肉,尾节和步足。患病严重的虾体卧在缸底,一般只有腹足和鳃盖在运动。

8.细菌坏死病 细菌坏死病的病原比较复杂,有很多种细菌都可以引起这种疾病,座椅不好判断。 细菌坏死病的表现特征:此病主要发生于虾幼体,患病的虾的附肢,尤其是触角的腹肢发生坏死。细菌首先集中侵袭1-2个附肢,然后很快使幼体发生死亡。突然的温度变化和操作不慎也可干扰虾体的免疫力,降低幼体的抗病力。幼体密度过大(100只/L),投喂未消毒的饲料均可引起细菌坏死病的发生。

9.累枝虫病 累枝虫病的病原体是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累枝虫(Epistylis)。 累枝虫病的表现特征:病情严重的虾,在体表经常有绒毛状物。这就是入侵的累枝虫,这时会严重影响虾体的摄食。

10.肌肉变白坏死病 肌肉变白坏死病又称肌肉白浊病。此病的起因是盐度过高,密度过大,温度过高,溶氧过低等不良环境的刺激而引起。这时还会发生弧菌感染或孢子虫寄生于肌肉。 肌肉变白坏死病的表现特征:腹部最后一、二节的肌肉坏死,逐渐变为不透明的白色(乳白色),失去透明性,起初只是尾部肌肉变白,而后虾体前部的肌肉也变白。个别病虾则全身变白,镜检变白处肌肉已坏死,肌纤维紊乱,横纹不清。虾在死亡之前,肌肉松软,头胸部与腹部分离。患此病的沼虾,甲壳变软,生长慢,死亡率高。在盐度35‰的水中,肌肉变白后的仔虾,1小时左右就死亡。个体较大的雄虾发生肌肉坏死病可能与生理因素有关。在水面你很难见到病虾,而池底有死虾,早期发病摄食正常,死亡之后,变白浊的肌肉先变红。

參考來源

  1. 金眼蓝虎纹虾(附图),观赏鱼百科网
  2. 虎纹虾养殖(附图),观赏鱼百科网
  3. 疾病防治(附图),观赏鱼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