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金甲乡位于嘉陵江东岸,距蓬安县城13公里,省道仪北路穿乡而过,幅员面积38.89平方千米,辖9个村,86个社,总人口13297人(2017)。

2019年10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南充市调整高坪区等7县(市、区)部分乡镇(街道)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4号):撤销骑龙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金甲乡管辖,金甲乡人民政府驻向阳街1号。[1]

目录

历史沿革

金甲乡,解放前已有建制(清光绪二十年即有金甲场区划),1913年设乡,治所始设金甲场丁家坪庙。1949年12月蓬安县城解放后,金甲乡属周口区(一区)管辖至1961年,1962年金甲乡划归徐家区管辖。政府驻地迁至金甲场黄桷垭(现信用社一带),上世纪80年代初又在原址新建政府大楼和礼堂,2005年底迁至现今政府所在地。因历史原因,金甲乡曾有前进公社和战斗公社的建制名,上世纪80年代初又恢复金甲乡建制名,并经历1992年、1994年、1997年、2006年四次较大的建制调整。原金马乡建制于1952年,治所设在金马场马头坎,属三区(金溪区)管辖,1958年与骑龙乡合并为和平公社,1959年恢复金城公社建制名,归徐家区管辖。1967年更名为金星公社,1969年更名为继红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恢复金城公社建制名,1981年更名为金马公社,1983年改为金马乡,经历了1992年、1997年、2006年三次大的建制调整。

地理地貌

金甲乡位于蓬安县北部,距本县县城相如镇13公里,东邻营山县丰窦乡幸福乡,西与金溪镇相望,南连相如镇,北接骑龙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地貌以丘陵为主,多页岩丘陵,易风化,适宜树木和地表杂草生长。土壤方面,砂壤土、红石谷子土、水稻土在全乡各村均有分布,尤以水稻土、红石谷子土分布最广,面积最大,农业生产资源及条件较好。8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初,各村相继大搞公路建设,2006年又修建了金马片区至金甲片区的油路,形成了全乡乡村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交通较为便捷,工农业产品能够全用车辆运进拉出,人民群众基本结束了多年来肩挑背磨的历史,且有专线车天天往返县城和仪北路公路沿线乡镇,出行方便,商贸日盛。[2]

经济发展

金甲乡财政总收入54万元,人均纯收入1853元,劳务输出收入1016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261万元。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油料作物有油菜、花生。柑桔、玉米制种。生猪、劳务输出四大产业,2005年GDP总值43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1693元。

金甲乡是以粮食、油料、生猪、蚕桑、制种为支柱产业的农业乡,是县确定的以蚕桑、生猪、制种、葛薯生产为主的基地乡镇之一。全乡将蚕桑、生猪生产作为富民强乡的重点支柱产业。自80年代开始特别是90年代以来,蚕桑生产曾达到了年养蚕1200多张的高峰。全乡已栽桑达70万株,其中良桑56万株。在保持生猪基地乡的基础上,近年来,更注重生猪繁养场和养殖大户的培养,已建成年出栏300头以上的养殖场3个,扶持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大户5户。同时,亦加强了优质肉猪的引进,乡政府于2006年成立了生猪协会,会员达38人。

本乡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红苕、玉米、水稻,经济作物以油菜、花生为主,小杂粮以绿豆、豌豆、葫豆、饭豆为主。全乡农业生产总值3500万元,粮食年生产能力6000多吨。[3]

社会事业

随着全乡农业持续增长,经济持续发展,金甲乡各项社会事业也在全面进步。

这23年来,乡计划生育工作始终走在全县前列,计划生育执行率控制在90%以上。全乡卫生事业也取得显著进步,2006年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后,全乡有卫生院2所,该院始建于1952年,1992年进行改造,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设有门诊部、住院部、药房,有医务人员6人。全乡有村级医疗站9个、医务工作人员21人,全乡儿童免疫率达到100%,全民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健全。全乡有村小学1所,乡小学校2所,教学班26个,在校学生1300多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常年保持在100%;有初级中学1所,教学班9个,在校生500多人,2所乡小学各建有50平方米的学生蒸饭食堂,乡小学占地面积达6878平方米。中学建有120平方米的食堂,878平方米的学生住宿寝室,占地面积达2920平方米。全乡有教职工105人。90年代以来,全乡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近年常年外出务工人员保持在3500人以上,劳务输出成绩显著。

电力、通讯、场镇等事业也有长足进步。截止2009年底,全乡已有13个村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全乡安装程控电话900多门,家用电脑上网10余台。建有电信、移动、联通通讯基站共4座,电信、移动、联通都相继发展无线座机业务,争夺通讯市场,争取用户,群众使用手机已较为普遍,通信十分方便。2002年开展有线电视入户安装工程,全乡村村通闭路电视,传输信号有近40套节目,且信号良好,全乡用户常年保持在1200户左右。场镇面积近0.6平方公里(其中金马场0.2平方公里),居民达1200余人,集市贸易十分活跃。

植被风光

金甲乡境内,植被丰富,林地宽广,百草丰茂,森林覆盖率占幅员面积的30%以上。境内林木类型有以柏树为主的针叶林和其它各类阔叶林。乔木、灌木混杂生长。竹林,以慈竹为主,多栽种于农家房前屋后。阔叶林多长于山坡地边。草皮以茅草为主,间以其它杂草,杂以黄荆、马桑等各种野生植物。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植树造林,90年代进一步绿化山头,植被得以更快更好发展。在中央退耕还林政策的贯彻落实中,大屋基村、麻秀沟村、下唐村、观音桥村、上唐村、芋河桥村、果山村、葫芦村、仙鹅村、星火村、长河村、焰山村等12个村的坡、薄地纳入其中,大量栽植树木,形成了很好的生态区域。本乡自然生态植被风光最为旖旎的,当数杉树沟村八组官山梁一带,这里树木已经成林,用材林、薪炭林兼备,乔木、灌木错落有致,树间杂草丛生,地表基本得以全部覆盖,林间野生动物如蛇、野兔、野鸡、果子狸等得以自由生存,山岩中的泉水不断涌出,可与矿泉水媲美。麻秀沟村、下唐村、观音桥村、果山村、焰山村等山丘较多的村,整体绿化工作成绩显著,生态良好。乡内其它小丘亦得以全面绿化。

民风民俗

金甲乡人民民风淳朴,团结友善,互助合作,勤劳勇敢。逢年过节,亲朋好友相互登门拜望。红白喜事,大家齐心协力,帮忙办理。

农村很重视人生的三大事--出生、结婚、死亡。当小孩出生后要报喜,然后要"打三早"。生女是农历单日、生男是双日。打"三早"时,女方娘家要送小孩穿的新衣、鞋、帽等,要送大人吃的鸡、蛋、面、稻谷等食物数担过来。男方要办酒席迎接,共同庆贺。小孩满月时,有的要办满月酒,邀亲朋前来祝贺,小孩满岁时大人要放学习用具、各种玩具、化妆用具等在小孩面前,任其挑选,看其先拿什么,以预测其将来会喜欢做什么事。

全乡人民都重视教育,注重培养人才,引导学生努力学习。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中专院校,都要进行庆贺。村上组织放电影,家长办学酒,亲朋好友、附近群众前来祝贺。

人成年后,结婚是件大事。结婚时,男方要请锣鼓、唢呐队敲打吹奏,要请轿子迎娶新娘,要请人前去女方家抬嫁妆,女方要派送亲队。结婚的头一、二天,女方要请近邻的女子唱歌,俗称"坐歌堂"。结婚的当天晚上,新郎新娘要迎接前来闹洞房的人们,由大家出题,由男女方或唱歌或做各种游戏等,要给客人发喜糖、喜烟、瓜子、花生等。

人去逝后,要进行哀悼,要请锣鼓唱孝歌,述说其一生的辛苦功劳,以示后人的思念,后人及亲人要请人把棺材送上山进行埋葬。然后每七天烧一次纸钱,俗称"烧七",共烧七次,满百天还要烧一次,叫"烧百日",以后就是在其生日和每年的节日进行烧纸纪念。有的坟垮了,就选每年的除夕或清明节进行修补、上坟。

名优特产

金甲乡曾大种红、黄麻、烤烟、良好花生、柑桔、苍溪雪梨等,并动员群众大量栽桑养蚕,都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土地资源

金甲乡幅员面积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995亩,土5000亩,田7000亩。非耕地7600亩,林地面积6800亩,其中2450亩为退耕还林地。其中自然林、薪炭林4800亩,自然林中主要以柏树为主。经济林1000亩,主要为90年代以来发展的桑树林、柑桔林、梨树林等。全乡土壤类型主要为红石谷子土和水稻土。田中土质较好,水稻常年高产稳产。

金甲乡境内麻秀沟村、下唐村、果山村、焰山村出产青石,是建造房屋等的基石。页岩随处可见,是近年来砖厂的重要生产原料。2001年在定顺村4社发现石油,省石油堪探局在此修建基地,并钻探原油,但贮量不详,2002年该基地全部封闭,石油钻探队撤离金甲。除此之处,无其它矿产。

工作思路

高扬党建旗帜,大力招商引资,壮大产业支持,完善基础设施,解决群众疾苦,构建和谐金甲.。(一)该乡始终弘扬"与时俱进,团结奉献,负重自强,勇于争先"的金甲精神,用金甲精神凝聚全乡人心。(二)始终明确"高扬党建旗帜,大力招商引资,壮大产业支柱,完善基础设施,解决群众疾苦,构建和谐金甲"的金甲思路,用金甲思路统揽全乡工作。(三)始终推出进家举措,突出工作重点,执着追求工作目标。1、抓班子,带队伍,着力党建添色彩是重点。一是坐力阵地建设,增强吸引力。二是着力班子建设,增强凝聚力。三是着力制度建设,增强约束力。四是着力载体建设,增强牵引力。2、兴产业谋发展,立足增收富百姓是重点。一是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助推乡域经济发展。二是以市场为导向,建好立乡产业。三是以政策为契机,建设新农村示范点。3、排民忧,化民怨,解决疾苦促和谐是重点。一好似关爱弱势群体。二是完善基础设施。三是安全稳定保平安。

金甲乡以紫色石骨子土为主,页岩、粘土居多,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18℃,年均降水量1012毫米,最高海拔728米,最低海拔288米,全乡森林覆盖率25.6%。

金甲乡围绕富民强乡的宏伟目标,确立以"经济为中心,改革为核心,发展为重心"的工作思路,与时俱进,在挑战中超越自我,在发展中提升自我,在全乡建起了蓬安锦橙100号栽植、玉米制种、花生制种、生猪、乌骨鸡养殖五大基地。

金甲乡特别重视"科教兴乡"战略,巩固"普九"成果,大抓中、小学硬软件建设,千方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周边乡镇的学生纷纷来金甲中、小学读书。金甲乡通讯完善,全乡开通了程控电话,实现了电话、电视村村通工程。

金甲乡将以此为契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力度抓"三新"(新机制、新品种、新技术),横下心来抓"三基"(交通建设、水利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放开手脚大抓招商引资,努力发展自己,使金甲乡成强乡。[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