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岭回族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岭回族镇

图片来自网络

中文名 : 金岭回族镇

所属地区: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金岭回族镇山东省五处民族乡镇之一,淄博市惟一的民族镇。面积18.7平方公里,耕地532.8公顷,辖4个自然村,设1个居民委员会,9个村民委员会。金岭回族镇位于临淄区与张店区交界处,北邻309 国道,省道102线东西穿越镇境,整建制坐落于齐鲁化学工业区内,国道、省道与正在建设化工园区纬三路、纬六路、金烯路、厂北路等融会贯通。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镇内居住回、汉两个民族,是山东省五处民族乡镇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依据国家民族政策,山东省人民政府对金岭曾两次以民族之称命名,1984年5月更名为金岭回族镇。 [1]

由来

岭唐初建村,南北近山,路通东西,历史悠久,是交通枢纽,战略要地。唐朝曾设驿站,因南跨太平岭,和金山相望,故定名“金岭驿”。据《旧五代史》记载,唐乾封年间,即有“金岭镇”之名。金岭回族镇,姓氏以赵、王、马、丁、沙、张、刘、杨、金、法居多,元末明初已具规模,居民多以经商、做工谋生。

概况

是山东省五处民族乡镇之一。位于临淄区西部,辖区状呈“丁”字形。面积18.7平方千米,人口5486户15192人(2007年底)。辖1个社区、9个行政村。胶济铁路、309国道、王潍公路过境。金岭清真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沿革

1956年属临淄区金岭街道,同年建金岭民族乡,1958年建金岭公社。1984年4月,改为金岭镇。因系回族聚居区,同年5月更名为金岭回族镇。东与大武乡为邻,南与王寨乡交界,西与大武乡、张店区接壤,北与路山乡毗连。1985年底,面积18.7平方千米。有居民4464户15893人。辖4个自然村,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镇政府驻金岭镇村,距辛店9千米。1996年,面积18.7平方千米,人口1.5万,其中回族占42%,辖金岭一、金岭二、金岭三、金岭四、金岭五、金岭六、艾庄、刘辛庄、披甲庵9个行政村和金岭南居委会。2003年,面积18.7平方千米,有居民5918户16522人,辖1个居委会、9个行政村,4个自然村。

古迹

金岭清真寺位于临淄区金岭回族镇金南居委会,是山东省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寺院之一,整个建筑雄伟壮观。 金岭清真寺建于明成化年间,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燹。光绪年 间于原基重修。“文革”期间,大门被毁,建筑被占用。1978年以来寺院得以恢复,并三次进行修建。新建了望月楼、女寺,重建了寺大门、二门楼。整体占地面积4250平方米,建筑面积1521平方米,能同时容纳近1500人作礼;主体建筑坐西朝东,有大门、二门、望月楼、礼拜大殿、沐浴室等。揉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与阿拉伯建筑艺术特色于一体。院内树木葱郁,宁静肃穆。 正门“清真寺”三字为现代书法家高启云题写,两侧为古式扇面八字墙,墙两边各留有便门,上端古棚出厦,门楼巍峨。二门楼两层,楼前小院,立有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石碑和重修清真寺纪念碑,东面为青砖六角形尖顶“望月楼”,顶端有银色的月牙(清真寺的标志),秀出云表。前院南北配殿各3间,青砖甬道。面前是规模宏大的礼拜大殿,坐西朝东,面阔5间,进深三间,重梁起架,殿顶三脊相连,飞檐四出,绿色琉璃瓦覆顶。殿内48根朱红色圆柱支撑。地面铺有穆斯林民众捐赠的棕色地毯,正面凹壁刻有阿拉伯古兰经文,正前方设有古式宣讲楼。后院有沐浴室,可供10人同时沐浴,方便穆斯林群众的宗教生活。南配殿左侧为讲经堂。“望月楼”南面,有修女寺,供女穆斯林宗教活动之用。举目全寺,楼台殿阁,错落有致。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