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金史·张浩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史·张浩传出自于《金史》。该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撰成于元代,金史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是记载女真族所建金朝兴亡始末的一部史书。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金史》是元修三史之一,最早议修于元世祖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以后在至元元年、十六年,以及仁宗朝、文宗朝都分别议论过修史的事,都因义例难定未付诸实行,直到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才决定“各与正统”,《辽》、《金》、《宋》三史分别撰修历代对《金史》的评价很高,认为它不仅超过了《宋史》、《辽史》,也比《元史》高出一筹 [1]

原文

张浩,字浩然,辽阳渤海人。天辅中,辽东平,浩以策干太祖,太祖以浩为承应御前文字。太宗将幸东京,浩提点缮修大内,超迁卫尉卿。

平阳多盗,临汾男子夜掠人妇,浩捕得,榜杀之,盗遂衰息。近郊有淫祠,郡人颇事之。庙祝、田主争香火之利,累年不决。浩撤其祠屋,投其像水中。强宗黠吏屏迹,莫敢犯者。郡中大治,乃缮葺尧帝祠,作击壤遗风亭。

贞元元年,浩进拜平章政事。浩请凡四方之民欲居中都者,给复十年,以实京城,从之。未几,改封蜀王,进拜左丞相。正隆二年,改封鲁国公。表乞致仕。海陵曰:“人君不明,谏不行,言不听,则宰相求去;宰相老病不能任事则求去。卿于二者何居?”浩对曰:“臣羸病不堪任事,宰相非养病之地也,是以求去。”不许。

海陵欲伐宋,将幸汴,而汴京大内失火,于是使浩与敬嗣晖营建南京宫室。浩从容奏曰:“往岁营治中都,天下乐然趋之。今民力未复,而重劳之,恐不似前时之易成也。”不听。浩朝辞,海陵问用兵利害。浩不敢正谏,乃婉词以对,欲以微止海陵用兵,奏曰:“臣观天意,欲绝赵氏久矣。”海陵愕然曰;“何以知之?”对曰:“赵构无子,树立疏属,其势必生变,可不烦用兵而服之。”海陵虽喜其言,而不能从也。

海陵至汴,累月不视朝,日治兵南伐,部署诸将。浩欲奏事,不得见。会海陵遣周福儿至浩家,浩附奏曰:“诸将皆新进少年,恐误国事。宜求旧人练习兵者,以为千户谋克。”而海陵部署已定,恶闻其言,乃杖之。 初,近侍有欲罢科举者,上曰:“吾见太师议之。”浩入见,上曰:“自古帝王有不用文学者乎?”浩对曰:“有。”曰:“谁欤?”浩曰:“秦始皇。”上顾左右曰:“岂可使我为始皇乎!”事遂寝。 是岁,薨。上辍朝一日。谥曰文康。 (选自《金史•张浩传》,有删节)

译文

张浩,字浩然,辽阳渤海人。天辅中期,辽东被金朝平定,张浩用献计的方式求见金太祖,金大祖任张浩为承应御前文字。金太宗将到东京,张浩任提点官修缮皇宫,被破格升为卫尉卿。

平阳多盗贼,临汾一男子夜里掠走人家的妻子,张浩捕住他,将他鞭笞致死,强盗于是得以减少平息。平阳近郊有滥建的祠庙,当地人都很敬奉它。庙祝、田主争夺香火的财利,多年得不到解决。张浩拆除祠堂,把里面的塑像扔到水中。为此豪门大族、狡黠的官吏都隐藏踪迹,没有敢于违犯的。郡中得到很好的治理,于是张浩修缮尧帝祠堂,建造击壤遗风亭。

贞元元年,张浩晋升为平章政事。张浩请求凡是周围的百姓想到中都居住的人,免除十年的赋税徭役,以充实京城,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没过多久,张浩被改封为蜀王,晋升为左丞相。正隆二年,张浩改封为鲁国公。张浩上奏章请求退休。金皇帝海陵王问他说:“如果皇帝不明智,劝谏没有被实行,良言听不进去,那么宰相就乞求离开;宰相年老或有病残不能胜任其职也乞求离职。你属于哪一种?”张浩回答说:“我体弱有病不能胜任职务。宰相府不是养病的地方,所以乞求离职。”皇帝没有批准他的退休请求。

金朝皇帝海陵王想攻打宋朝,准备前往汴京,然而汴京大内宫廷失火,于是命令张浩与敬嗣晖营建南京宫室。张浩从容上奏说:“以前营建中都,天下人都很高兴地前来干活。现在民力没有恢复,而重新劳累他们,恐怕不像以前那样容易完成。”金朝皇帝海陵王不听张浩劝谏。张浩到朝堂上辞行,金朝皇帝海陵王问他攻打宋朝的利弊。张浩不敢正面劝谏,于是用委婉的话回答,想婉言阻止海陵王攻打宋朝,张浩上奏说:“我观察上天的旨意,很久就想灭绝赵氏了。”海陵王惊讶地说:“你怎么知道的?”张浩回答说:“赵构没有儿子,把远亲(旁系亲属)中的人立为继承人,那形势一定会发生变化,可以不用军队而让他服从于我们.”海陵王虽然很喜欢张浩说的话,但却不听从。

海陵王到达汴京后,几个月不上早朝,天天训练军队(准备)南征,部署各路大将。张浩想上奏事情,又得不到接见。适逢海陵王派周福儿到张浩家中,张浩让他捎去奏疏说:“各路大军军官都是新提拔的少年,恐怕耽误了国家大事,最好是寻找熟悉军事的旧人来训练军队,任命为千户谋克。”然而海陵王部署已定,很讨厌张浩说这种话,于是对张浩处以杖刑。

当初,皇帝身边的侍者有的想废除科举制,皇帝说:“我接见太师商议这件事。”张浩进殿拜见,皇帝说:“自古以来帝王有不用儒生的吗?”张浩回答说:“有。”皇帝问:“他是谁?”张浩说:“秦始皇。”皇帝看看左右的人说:“难道让我做秦始皇那样的人?”废科举之事从此不再提了。 这一年,张浩去世。为此皇帝停朝一日。张浩谥号文康。 [2]

作者简介

脱脱(1314年-1356年1月10日),亦作托克托、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元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

元统二年(1334年),脱脱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至元六年(1340年),为中书右丞相,大改伯颜旧政,复科举取士。至正三年(1343年),主编《辽史》《宋史》《金史》,任都总裁官。至正九年(1349年),复出为中书左丞相,至正十年(1350年),改任中书右丞相,发行新钞票“至正交钞”,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著,赢得水患灾民的民心,被赞誉为“贤相”。至正十一年(1351年),镇压抗元红巾军。

脱脱在执政期间还主持修撰辽、金、宋三史。由于更化政策的推行,伯颜专权时辞归的儒臣这时纷纷应召入国史馆,脱脱受命为三史都总裁官,以中书平章政事、康里人铁木儿塔识,中书右丞太平御史中丞张起岩,翰林学士欧阳玄,侍御史吕思诚,翰林侍讲学士揭傒斯为总裁官,经过挑选淘汰确定了一批修史官,他们之中除汉人外,还有畏兀儿、哈剌鲁、唐兀、钦察等族的史学家。

如此众多的少数民族学者参加修史,这在全部二十四史中是仅见的。脱脱虽然没有秉笔修史,但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都总裁。他以江南三省前南宋的学田钱粮为修史费用,解决了经费困难问题;辽、金、宋三朝谁为“正统”问题,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影响修史开展,脱脱主张三史分别撰写,各为正统,一律平等对待,“议者遂息”。

至正十五年(1355年),脱脱被革职流放云南,中书平章政事哈麻矫诏,令其自尽,年四十二。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复官。

三史于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开始修撰,至正四年三月完成《辽史》,脱脱命掾史仪礼鼓吹导从,自史馆进至宣文阁,甚为隆重。四年十一月《金史》成,五年十月《宋史》成。三史总共只用了两年半时间,除因有前朝修史基础外,主要是因为脱脱这位都总裁官用人得当,措施有力。《金史》《宋史》完成之时,脱脱已辞去相位,故以中书右丞相阿鲁图、中书左丞相别儿怯不花为“领三史事”。[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