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史·刘筈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史·刘筈传出自于《金史》。该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撰成于元代,金史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是记载女真族所建金朝兴亡始末的一部史书。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金史》是元修三史之一,最早议修于元世祖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以后在至元元年、十六年,以及仁宗朝、文宗朝都分别议论过修史的事,都因义例难定未付诸实行,直到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才决定“各与正统”,《辽》、《金》、《宋》三史分别撰修历代对《金史》的评价很高,认为它不仅超过了《宋史》、《辽史》,也比《元史》高出一筹 [1]

原文

刘筈,兖国公彦宗次子,幼时以荫隶阁门,不就,去从学。萧妃摄政,赐筈进士第,授尚书左司员外郎,寄班阁门。天辅七年,太祖取燕,筈从其父兄出降,迁尚书左司郎中。八年,授殿中少监。太祖崩,宋、夏遣使吊慰,凡馆见礼仪皆筈详定。迁卫尉少卿,授西上阁门使,仍从事元帅府。元帅府以便宜从事,凡约束废置及四方号令多从筈之画焉。

天会四年,授左谏议大夫。秋,复南征,权中书省枢密院事。丁父忧,明年起复,直枢密院事加给事中。天眷二年,改左宣徽使,熙宗幸燕,法驾仪仗筈讨论者为多。皇统二年,充江南封册使,假中书侍郎。既至临安,而宋人榜其居曰“行宫”,筈曰:“未受命,而名行宫,非也。”请去榜而后行礼。宋人惊服其有识,欲厚贿说之,奉金珠三十余万,而筈不之顾。皆叹曰:“大国有人焉。”

七年,帅府议于馆陶筑三城,有警即令北军入居之。筈曰:“今天下一家,孰为南北?设或有变,军人入城,独能安耶?当严武备以察奸,无示彼此之间也。”其后,竟从筈议。陕西边帅请完沿边城郭以备南寇,筈曰:“我利车骑而不利城守。今城之,则劳民而结怨。况盟已定,岂可妄动?”遂罢之。

九年九月,拜平章政事,封吴国公。天德二年,拜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进封郑王。未几以疾求解政务授燕京留守居数月乞致仕。诏曰:“不为暗于临事,不为谄于事君。未许告归,姑从解职。”筈因惭惧而死,年五十八。 (节选自《金史•列传第十六》) 译文: 刘筈,兖国公刘彦宗的次子,幼年时凭借恩荫在礼仪司阁门当值,没有上任,离职求学。萧妃代理政事,赐刘筈进士及第,授官尚书左司员外郎,在阁门任职。天辅七年,太祖攻取燕地,刘筈跟随他的父兄出城投降,被升任为尚书左司郎中。天辅八年,授予殿中少监之职。太祖驾崩,宋、夏派遣使节慰问,所有的馆见礼仪都由刘筈详细制定。升为卫尉少卿,授予西上阁门使之职,又担任元帅府从事。元帅府根据实际情况斟酌行事,所有的规定制度官吏任免以及四方的号令大多听从刘筈的谋划。

天会四年,授予左谏议大夫之职。这一年秋季,又向南方出征,代理中书省枢密院事。为父亲守丧,第二年受召复职,任职枢密院事加封给事中。天眷二年,改官为左宣徽使,熙宗驾临燕地,车驾仪仗方面刘筈提出意见很多。皇统二年,担任江南封册使,代理中书侍郎。到了临安之后,宋人在他的住所挂上题有“行宫”二字的匾额,刘筈说:“还没有接受册封诏命,却把这里命名为行宫,这是不对的。”要求撤除匾额而后才举行礼仪。宋人惊叹佩服他有见识,想要用丰厚的礼物游说他,献上三十余万金珠,但筈对那些财物没有看上一眼。大家都感叹曰:“大国有人才啊!”

天眷七年,元帅府商议在馆陶建三座城郭,有警报就让北军入城守卫。刘筈说:“现在天下是一家,哪里分什么南北?假如有变故,军人入城守卫,难道能稳定局面吗?应当整顿军备来监督防备奸人,不要把彼此的隔阂让人看出来。”这之后,最终采纳了刘筈的建议。陕西边帅请求修整沿边的城郭来防备南来的袭扰者,刘筈说:“我方在车骑进攻方面有利但在据城守卫方面不利,现在筑城而守,就会使民众劳累而起怨恨之心。何况盟约已经确定,怎么能轻举妄动?”最终没做这件事。

天眷九年九月,刘筈被授予平章政事之职,封为吴国公。天德二年,授予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进封为郑王。不久,因病请求解除政务,授官燕京留守。过了几个月,请求告老归乡。皇上下诏说:“在面临大事时不昏昧,在侍奉君主时不谄媚。不允许告老归乡,姑且按你意愿解除职务。”刘筈因而惭愧畏惧而死,终年五十八岁。 [2]

作者简介

脱脱(1314年-1356年1月10日),亦作托克托、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元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

元统二年(1334年),脱脱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至元六年(1340年),为中书右丞相,大改伯颜旧政,复科举取士。至正三年(1343年),主编《辽史》《宋史》《金史》,任都总裁官。至正九年(1349年),复出为中书左丞相,至正十年(1350年),改任中书右丞相,发行新钞票“至正交钞”,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著,赢得水患灾民的民心,被赞誉为“贤相”。至正十一年(1351年),镇压抗元红巾军。

脱脱在执政期间还主持修撰辽、金、宋三史。由于更化政策的推行,伯颜专权时辞归的儒臣这时纷纷应召入国史馆,脱脱受命为三史都总裁官,以中书平章政事、康里人铁木儿塔识,中书右丞太平御史中丞张起岩,翰林学士欧阳玄,侍御史吕思诚,翰林侍讲学士揭傒斯为总裁官,经过挑选淘汰确定了一批修史官,他们之中除汉人外,还有畏兀儿、哈剌鲁、唐兀、钦察等族的史学家。

如此众多的少数民族学者参加修史,这在全部二十四史中是仅见的。脱脱虽然没有秉笔修史,但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都总裁。他以江南三省前南宋的学田钱粮为修史费用,解决了经费困难问题;辽、金、宋三朝谁为“正统”问题,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影响修史开展,脱脱主张三史分别撰写,各为正统,一律平等对待,“议者遂息”。

至正十五年(1355年),脱脱被革职流放云南,中书平章政事哈麻矫诏,令其自尽,年四十二。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复官。

三史于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开始修撰,至正四年三月完成《辽史》,脱脱命掾史仪礼鼓吹导从,自史馆进至宣文阁,甚为隆重。四年十一月《金史》成,五年十月《宋史》成。三史总共只用了两年半时间,除因有前朝修史基础外,主要是因为脱脱这位都总裁官用人得当,措施有力。《金史》《宋史》完成之时,脱脱已辞去相位,故以中书右丞相阿鲁图、中书左丞相别儿怯不花为“领三史事”。[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