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史·侯小叔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史·侯小叔传出自于《金史》。该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撰成于元代,金史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是记载女真族所建金朝兴亡始末的一部史书。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金史》是元修三史之一,最早议修于元世祖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以后在至元元年、十六年,以及仁宗朝、文宗朝都分别议论过修史的事,都因义例难定未付诸实行,直到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才决定“各与正统”,《辽》、《金》、《宋》三史分别撰修历代对《金史》的评价很高,认为它不仅超过了《宋史》、《辽史》,也比《元史》高出一筹 [1]

原文

侯小叔,河东县人。为河津水手。贞祐初,籍充镇威军,以劳补官。元光元年,迁河中府判官,权河东南路安抚副使。小叔尽护农民入城,以家财赏战士。河中围解,迁治中,安抚如故。枢密院奏:“小叔才能可用,权位轻不足以威众,乞假符节。”十二月,诏权元帅右都监,便宜从事。提控吴德说小叔出降,叱出斩之。

表兄张先从容言大兵势重,可出降以保妻子,小叔怒谓先曰:“我舟人子,致身至此,何谓出降。”缚先于柱而杀之,饭僧祭葬,以尽戚党之礼。顷之,枢密院遣都监讹论与小叔议兵事,小叔出城与讹论会,石天应乘之取河中府,作浮桥通陕西。小叔驻乐李山寨,众兵毕会,夜半坎城以登,焚楼橹,火照城中,天应大惊不知所为,尽弃辎重、牌印、马牛杂畜,死于双市门。小叔烧绝浮桥,抚定其众。迁昭毅大将军,遥授孟州防御使、同知府事,监军、安抚如故。二年正月,大元军骑十万围河中,总师讹可遣提控孙昌率兵五千,枢密副使完颜赛不遣李仁智率兵三千,俱救河中。

小叔期以夜中鸣钲,内外相应。及期,小叔出兵战,昌、仁智不敢动。小叔敛众入城,围益急,众议出保山寨,小叔曰:“去何之?”密遣经历官张思祖溃围出,奔告于汴京。明日,城破,小叔死,不得其尸。总帅讹可以河中府推官籍阿外代小叔权右都监。枢密院奏:“小叔功卓异,或疑尚在,遽令阿外代之,绝归向之路。”至是元军既拔环河中诸郡小叔已亡四十余日中条诸寨无所统领乃诏阿外权领宣宗思小叔功下诏褒赠切责讹可不救河中之罪。

译文

侯小叔,河东县人。做河边渡口的水手。贞佑初年,入军籍充当镇威军战士,因为有功劳被增补当官。元光元年,升任河中府判官,兼任河东南路安抚副使。侯小叔保护所有农民进入城中,用家财奖赏战士。河中围解之后,侯小叔升迁治中,安抚副使的职务没有变化。

枢密院上奏说;“侯小叔才能可用,但他的权位太轻不足以慨服部下,请求给予他行使权力的符节。“十二月,皇帝下诏让他兼元帅右都监的职务,有权根据情况变化自行决断事情。提控吴德劝说侯小叔出城投降,侯小叔呵斥他并将他推出斩首。他的表兄张先委婉说出蒙古大军势力太大,可以出城投降来确保妻子儿女的生命安全,侯小叔怒斥张先说:“我是一个船夫的儿子,得到今天的地位,怎么能出城投降呢。’‘于是将张先捆绑在柱子上将其斩杀,还雇请了和尚为他设法场并祭奠安葬他,以此来尽亲戚同乡的礼节。不久,枢密院派遣都监讹论与侯小叔商议军事,侯小叔出城与讹论会合,石天应乘机夺取河中府,然后建造浮桥通向陕西。

侯小叔驻守在乐李山寨,等到各路人马都汇聚齐整,半夜攀着城墻的缝隙登上了城楼,焚烧了城楼,火光照亮城中。石天应大惊,不知该怎么办,把辎重、牌印、马牛牲審都丟弃了,他自己也死在双市门。小叔烧断了浮桥,安抚稳定民众情绪。朝廷升任他担任昭毅大将军,又授予他孟州防御使、同知府事的职务,监军、安抚副使的官职依然保留。元光二年正月,大元军骑兵十万包围河中,总帅讹可派遣提控孙昌率兵五千,枢密副使完颜赛不派遣李仁智率兵三千,一起救援河中。侯小叔和他们约定在半夜敲打铤锣联络,内外相应。等到约定时间,侯小叔出兵交战,孙昌、李仁智却不敢出动。

侯小叔聚集士兵进入城内,元军围攻得更急迫,大家都建议出城据守山寨,侯小叔说;“出去又能到哪里呢?“他暗中派遣经历官张思祖突围出城,向朝廷告急。第二天,城池被攻破,侯小叔战死,但是没有找到尸体。总帅讹可用河中府推官籍阿外代替侯小叔掌管右都监。枢密院上奏说;“侯小叔功勋卓著,超出常人,有人怀疑他还在人间,这时朝廷立即命令阿外代替他的位置,这是断绝了侯小叔回归本朝的道路。”到这个时候,元军已经攻下河中府周围各郡,侯小叔已经遇难四十多天,中条山各寨人马没有人统一指挥,于是皇帝下令让籍阿外兼管。宣宗追念侯小叔的功劳,下诏表彰追赠,严厉斥责讹可不去援救河中府的罪责。[2]

作者简介

脱脱(1314年-1356年1月10日),亦作托克托、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元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

元统二年(1334年),脱脱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至元六年(1340年),为中书右丞相,大改伯颜旧政,复科举取士。至正三年(1343年),主编《辽史》《宋史》《金史》,任都总裁官。至正九年(1349年),复出为中书左丞相,至正十年(1350年),改任中书右丞相,发行新钞票“至正交钞”,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著,赢得水患灾民的民心,被赞誉为“贤相”。至正十一年(1351年),镇压抗元红巾军。

脱脱在执政期间还主持修撰辽、金、宋三史。由于更化政策的推行,伯颜专权时辞归的儒臣这时纷纷应召入国史馆,脱脱受命为三史都总裁官,以中书平章政事、康里人铁木儿塔识,中书右丞太平御史中丞张起岩,翰林学士欧阳玄,侍御史吕思诚,翰林侍讲学士揭傒斯为总裁官,经过挑选淘汰确定了一批修史官,他们之中除汉人外,还有畏兀儿、哈剌鲁、唐兀、钦察等族的史学家。

如此众多的少数民族学者参加修史,这在全部二十四史中是仅见的。脱脱虽然没有秉笔修史,但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都总裁。他以江南三省前南宋的学田钱粮为修史费用,解决了经费困难问题;辽、金、宋三朝谁为“正统”问题,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影响修史开展,脱脱主张三史分别撰写,各为正统,一律平等对待,“议者遂息”。

至正十五年(1355年),脱脱被革职流放云南,中书平章政事哈麻矫诏,令其自尽,年四十二。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复官。

三史于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开始修撰,至正四年三月完成《辽史》,脱脱命掾史仪礼鼓吹导从,自史馆进至宣文阁,甚为隆重。四年十一月《金史》成,五年十月《宋史》成。三史总共只用了两年半时间,除因有前朝修史基础外,主要是因为脱脱这位都总裁官用人得当,措施有力。《金史》《宋史》完成之时,脱脱已辞去相位,故以中书右丞相阿鲁图、中书左丞相别儿怯不花为“领三史事”。[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