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金仙草(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原图链接金仙草

金仙草是双子叶植物纲菊科金仙草种植物,生于亚高山或高山草地或林缘,海拔2500-3000米。金根状茎粗厚,木质,有几个簇生的茎和被密生长柔毛的芽。产四川西北部、西部、西南部(汶川、黑水、马尔康、米亚罗、木里、稻城),在广西也采到标本。

  • 中文学名金仙草
  • 拉丁学名Pulicaria chrysantha (Diels) Ling
  • 别 称金花蚤草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科菊科
  • 亚 科管状花亚科
  • 族旋覆花族
  • 属蚤草属
  • 分布区域四川西北部、西部、西南部

形态特征

始载于《中国植物志》,为菊科植物金仙草 Pulicariachrysantha( Diels)Ling.的全草 。金根状茎粗厚,木质,有几个簇生的茎和被密生长柔毛的芽。茎直立,高30-60厘米或更高,坚硬,至少下部木质,宿存,基部径达4毫米,有细沟,被开展和蜷曲的毛,上端有腺和较密的毛,上部或有时从中部起有伞房状斜升细长的分枝,全部有密生的叶;节间长3-12毫米;腋芽被白色密毛。

叶开展,线状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5-5.5厘米,宽0.3-1.2厘米,基部圆形或稍心形,半抱茎,边缘有锯齿或圆齿,顶端稍尖,有小尖头,上面有疏短糙毛,下面被灰色柔毛和腺点,有较长的毛;中脉和侧脉凸起,网脉细;上部叶渐小,渐密集并转变成总苞片状。

头状花序在茎端和枝端单生,径15-35毫米。总苞宽钟状,长10-13毫米,宽达15毫米;总苞片多层,外层稍短,倒披针形或舌形,下部革质,上部草质,常反折,外面被腺和柔毛,内层线状披针形,渐细尖,成长尾状,除中脉外干膜质,上部边缘有长缘毛。,舌状花1层,舌片长圆状线形,黄色,长约10毫米,顶端有3齿3两性花细管状,上部稍宽,长达8毫米,外面有腺;裂片披针形,尖,深黄色;花药上端渐尖,基部有长尾。

冠毛白色,后稍黄色,外层有多数膜片,膜片长约0.3毫米,狭长披针形,全缘或顶端撕裂;内层有多数具微齿或上端稍羽状的长毛,约与管状花花冠等长。瘦果近圆柱形,有细沟,顶端截形,长2.7毫米,被密粗毛。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亚高山或高山草地或林缘,海拔2500-3000米。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

分布范围

产四川西北部、西部、西南部(汶川、黑水、马尔康、米亚罗、木里、稻城),在广西也采到标本。

本种提示

此种曾经前人列入旋覆花属的旋覆花组sect.Inula,但它的冠毛显然有2层,外层由5-6个或较多的膜片组成,内层有10-20个具微齿而上部稍作羽状的长毛,与蚤草的特征符合。此种茎基部有簇生被长柔毛的芽,与下一种极相似,似以改列于蚤草属为适宜。从冠毛的构造和叶的形状,此种有两个类型,在外形上常不易区别,所以暂作为变种:

金仙草变种var。Ohrysantha,冠毛外层的膜片线状披针形,近毛状,内层有约20个上部稍羽状的长毛;叶较短,长为宽的3-5倍。主要产于四川和云南。

少毛变种var.OligochaetaLing,var.nOV·,冠毛外层的膜片狭披针形,较少数,内层有10个上部稍羽状的长毛;叶较长,长为宽的4-6倍。主要产于四川西部(浪打、西昌、贡嘎岭等)。

药用价值

蚤草从前在欧洲曾用为治赤痢的草药,功效与止痢蚤草 P. dysenterica Gaertn. 相同

所有物种

蚤草属(全世界共有4组8种)

中文名称

拉丁二名法

蚤草组(Pulicaria Sect. Pulicaria)(该组共有1种)

蚤草Pulicaria prostrata

多羽毛组(Pulicaria Sect. Francoeuria)(该组共有5种)

鼠曲蚤草Pulicaria gnaphalodes

止痢蚤草Pulicaria dysenterica

鼠尾蚤草Pulicaria salviifolia

金仙草Pulicaria chrysantha

少毛金仙草Pulicaria chrysantha var. oligochaeta

五羽毛组(Pulicaria Sect. Pentachaeta)(该组共有1种)

臭蚤草Pulicaria insignis

附加种 (Pulicaria Sect. Addenda)(该组共有1种)

湿生蚤草Pulicaria uliginosa[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