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重禁》选自元末明初刘基创作的笔记--《郁离子》第九卷。
《郁离子》不仅集中反应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在写作《郁离子》的过程中,刘伯温的整个思想体系,尤其是对社会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张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统[1]。
原文
郁离子曰:“天下之重禁,惟不在衣食之数者可也。故铸钱造币虽民用之所切,而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必藉主权以行世。故其禁虽至死而人弗怨,知其罪之在己也。若盐则海水也。海水天物也,煮之则可食,不必假主权以行世,而私之以为己,是与民争食也。故禁愈切,而犯者愈盛,曲不在民矣。”或曰:'若是,则'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先王之禁亦过与?”曰:“先王之禁非奄其利而私之也,将育而蕃之以足民用也。其情异矣,矧百亩之田无家不受,而不饥不寒乎?”
译文
郁离子说:“天下的严厉森令,只要不在衣食的范围内就可以了。所以铸钱造币,即使百姓迫切需要得到它,但饥不能食,寒不能衣,必须借助君主的权力才能在世上流通。所以犯了私铸钱币的禁令,即使处死,人们也不抱怨,知道自己犯了罪过。就像是盐是从海水中提取的,海水是天然的东西,煮干它就可以食用,不必凭借君主的权力就可以在世上通行,如果把它据为私有,这是同百姓争食啊。因此禁止得越急切,而违犯的人就赵多,理由就不在老百姓方面了。”也许有人说:“如果这样,那么先王规定的‘数网不能一齐入池塘,斧头应按时节入山林的禁令也有过错吗?”郁离子说:“先王的禁令并不是要覆盖那物利而把它居为私有,那样规定,是要培育它并使它增多,来满足百姓的需用啊。那另一种情况就不同了,况且没有成家的不分给百亩田地,那样能不饥寒交迫吗?”
寓意
国不可一日无法,然而制定法令必须从人民的生活实际出发,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假如不为百姓着想,与民争食争利,一味巧取豪夺,那么,法令越严苛,违法的人也就越多,岂不是官逼民反?水可载舟,也可覆舟。民为国之根本,这一点谁都无法改变。
作者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2]。
视频
重禁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刘基主要著作,文学360, 2020-04-20
- ↑ 揭秘大明王朝第一谋臣刘伯温 ,搜狐,2016-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