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酒泉子·罗带惹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酒泉子·罗带惹香》

作品名称: 《酒泉子·罗带惹香》

创作年代: 唐代诗人、词人

文学体裁:诗、词

作者:温庭筠

《酒泉子·罗带惹香》唐代诗人、词人温庭筠诗。

温庭筠四首《酒泉子》词均以女性为抒情主人公,此词亦莫能外。温庭筠“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致使“累年不第”仕途上的失意,让他对功名、理想的追求都落空了,唯有对爱和美的追求还保留在他内心深处。此词即为表现女子闺怨而作。因资料缺失,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1]

诗词正文

译文

罗带带来芳香,还系着分别时送我的相思豆。金丝线早已磨旧而泪痕总是新的,再难接续,那断肠般的离愁。

一对对娇燕,呢喃亲语在梁间檐头,恰似去年我们欢爱的时候。春色更加浓绿,春草的芳香分外清幽,飞舞的柳絮伴随着我的愁绪。

赏析

这首词写女子的相思离别之情,是一首伤春怀人之词,写得清新可喜,文意流畅。

上片直吐衷肠。首二句写睹物思人,别后余香犹在,红豆长系,以表不忘。“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罗带引来芳香,还系着相别时所赠的红豆。罗带和红豆都是象征爱情的信物,这里暗示着一对恋人的离别和相思,写得直截了当而又含蓄有味。末三句写相思之情,“泪痕新”写别情深切,“金缕旧”写别时长久,“断离肠”写相思痛苦。泪痕日日流,所以“新”;金缕花饰已无心收拾,所以“旧”;离别之情痛苦,所以断。这一“新”一“旧”,又暗示离别之久,相忆之深,再加上“断离肠”三字,更有分量。

此词一反先写景后抒情的通例,上片可以说是直赋别情,下片却转入景语,写眼前景,以景托情。“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既是对往年此时两情融洽的怀恋,又是眼前景色的实录,暗喻着自己的孤寂;犹言双燕呢喃依旧,而人却天各一方。“还是”二字,影射着物是人非之意。于是引起词中人更深的回忆:“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这是一派暮春的景象,其中的情绪似乎更加迷茫了。尽管这里不直接赋写离别之事,而将别恨寄寓在这“草歇花狂”中,由景物兴发的忆别情味很浓,达到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此词具有词旨哀怨,色泽朦胧,语言精妙,意境深沉的特点。“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是含有复杂情事的景语,用在全词的结尾,尤觉隽永。

作者简介

温庭筠[2](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多犯忌讳,屡举进士不第;又好讥刺权贵,取憎于时,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终生潦倒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客于江陵。温庭筠,为唐太宗时宰相温彦博裔孙。《新唐书》云:"彦博裔孙廷筠。"唐宪宗元和七年(812),生于太原。[3]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温庭筠父亲去世,温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随母亲生活。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温庭筠父亲生前好友段文昌由云南征拜刑部尚书,对温家施以援手,带温庭筠至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三兆村南)与其子段成式结伴共读。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段文昌出镇淮南,温庭筠与段成式随之到江淮吴中一带。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调任荆南节度使,温庭筠与段成式随之到荆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温庭筠朋友李远登进士。温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从事李员外二首》《寄李员外远》。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温庭筠有诗《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后,温庭筠告别段成式离开西川北上长安(今陕西西安)。

温庭筠,为唐太宗时宰相温彦博裔孙。《新唐书》云:"彦博裔孙廷筠。"唐宪宗元和七年(812),生于太原。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温庭筠父亲去世,温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随母亲生活。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温庭筠父亲生前好友段文昌由云南征拜刑部尚书,对温家施以援手,带温庭筠至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三兆村南)与其子段成式结伴共读。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段文昌出镇淮南,温庭筠与段成式随之到江淮吴中一带。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调任荆南节度使,温庭筠与段成式随之到荆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温庭筠朋友李远登进士。温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从事李员外二首》《寄李员外远》。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温庭筠有诗《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后,温庭筠告别段成式离开西川北上长安(今陕西西安)。

视频

文人词鼻祖温庭筠

与诗书在一起 温庭筠(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