酊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酊剂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块字[1],是世界上最典雅、最俊美的文字。四角方方,大气承当。四平八稳,神州永昌。她讲究字体的间架结构,平衡布局。也讲求字形的沉稳厚重,大气端庄。横要平竖则直,切不可头重脚轻根底轻飘[2]。
名词解释
酊剂(tincture)系指原料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可供内服或外用。酊剂的浓度除另有规定外,含有毒剧药品(药材)的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10g;其他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20g 。
把生药浸在酒精里或化学药物溶解在酒精里而成的药剂,如颠茄酊、橙皮酊、碘酊等,简称酊。酊剂制备简单,易于保存。但溶剂中含有较多乙醇,因此临床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儿童、孕妇、心脏病及高血压等患者不宜内服使用。
分类
酊剂可分为中草药酊剂、化学药物酊剂和中草药与化学药物合制的酊剂三类。中草药酊剂又分为毒剧药材酊剂和其它药材酊剂。
质量要求
(一)酊剂应澄清,久置产生沉淀时在乙醇含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可滤除沉淀。
(二)乙醇含量检查,须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规定。
(三)装量及微生物限度检查,应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制剂通则的有关规定。
制备方法
溶解法或稀释法。
取药材的粉末或流浸膏,加规定浓度的乙醇适量,溶解或稀释,静置,必要时过滤,即得。
浸渍法。
取适当粉碎的药材,置有盖容器中,加溶剂适量,密盖,搅拌或振摇,浸渍规定时间,倾取上清液,再加入溶剂适量,依法浸渍至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合并浸出液,加溶剂至规定量后,静置24小时,过滤,即得。
渗漉法。
用适量溶剂渗漉,至流出液达规定量后,静置,过滤,即得。
注意事项
酊剂在制备与贮藏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①乙醇浓度不同对药材中各成分的溶解性不同,制备酊剂时,应根据有效成分的溶解性选用适宜浓度的乙醇,以减少酊剂中的杂质含量,酊剂中乙醇的最低浓度为30%(ml/ml);②酊剂久贮会发生沉淀,可过滤除去,再测定乙醇和有效成分含量,并调整至规定标准。
药例
颠茄酊
颠茄酊,中成药名。为理血剂,具有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之功效。抗胆碱药,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道、肾、胆绞痛等。本品为棕红色或棕绿色的液体;气微臭。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道、肾、胆绞痛。
【药理作用】
1、抗M胆碱作用:能抑制乙酰胆碱的蕈碱样作用,主要系抑制节后胆碱能神经支配的自主性效应器部位乙酰胆碱的活动,无胆碱能神经供应但受乙酰胆碱支配的平滑肌的活动也被抑制。节后胆碱能神经支配的胆碱受体位于平滑肌、心肌、窦房结和房室结,以及外分泌腺等处。较大量的颠茄也能减少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降低输尿管和膀胱的张力,对胆总管和胆囊仅略为松弛;
2、止呕吐,主要在于能降低迷路中受体的应激性,以及抑制前庭与小脑间神经通道的传导;
3、抗晕眩,作用机制不详,可能作用于大脑皮层或在皮层外围的球囊筛区和椭圆囊筛区。
【药物相互作用】
1、与尿碱化药伍用时,包括碳酸酐酶抑制药等,颠茄排泄延迟,疗效毒性都可因此而加强。
2、与金刚烷胺、美克洛嗪、吩噻嗪类药、其他抗胆碱药、扑米酮、普鲁卡因胺、三环类抗抑郁药等伍用时,颠茄的毒副反应可加剧。
3、与制酸药、吸附性止泻药等伍用时,颠茄吸收减少,疗效削弱,二者服用的时间应隔开1小时以上。
4、与可待因或美沙酮等伍用时可发生严重便秘,导致麻痹性肠梗阻或(和)尿潴留。
5、与甲氧氯普胺伍用时,其促进胃肠运动的作用可被颠茄所拮抗。
6、与单胺氧化酶(MAO)抑制剂,包括呋喃唑酮、丙卡巴肼等伍用时,颠茄在肝脏的解毒被阻断,因而加强了其抗M胆碱作用的不良反应,另外,这种抑制剂本身也有抗M胆碱作用。
参考文献
- ↑ 科普 | 汉字为什么是“方块字”?,搜狐,2022-03-25
- ↑ 【传统之韵】汉字--最优秀的传统文化 ,搜狐,201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