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鄮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鄮(mào)县今宁波。公元前222年秦始置鄞、鄮、句章三县。因鄮县县治在鄮山的北面(今宝幢同岙)而得名。[1]

基本信息

公元前222年,秦设置鄮县,属会稽郡。鄮县的区域包括今宁波江东区和今鄞州区东部、北仑区及舟山群岛,县治设在宝幢附近的鄮山同谷,即今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同岙村,旧称鄮廓。

西汉初期,鄮县先属刘贾的荆国,后属刘濞的吴国。公元前154年,吴地削藩,鄞县复属会稽郡。

新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王莽把鄮县改为海治县,仍属会稽郡。

东汉光武帝建武(公元25-56年)初年,废海治县名,复改为鄮县。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会稽郡为吴州,设吴州总管府。废鄞县、鄮县、余姚县,而把鄞、鄮、余姚、句章之地总称为句章县。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句章县还原为鄮县、鄞县、句章三县,隶鄞州。

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废鄞州,鄞、鄮、句章三县合并叫鄮县,隶越州。这时的鄮县包括秦汉时鄞、鄮、句章三县,地方志上称为"大鄮县"。

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将鄮县分为慈溪、翁山(今舟山定海)、奉化、鄮县四县,增设明州以统辖之,治鄮县。

广德二年(764年),象山县划入明州。

大历六年(公元771年),鄮县县治迁至三江口。废翁山县,其地并入鄮县。于鄮东甬江入海处置望海镇。

长庆元年(公元821年),明州州治迁至三江口,筑明州子城(内城)。

乾宁五年(898年),筑明州罗城(外城)。

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鄮县改称鄞县。升望海镇为县,名定海县(后改镇海县,即今宁波市镇海区,北仑区)。

2002年2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鄞县,设立宁波市鄞州区。[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