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郭里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郭里镇

中文名 : 郭里镇

地理位置:邹城市西南部白马河南岸

郭里镇,隶属于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地处邹城市西南部白马河南岸,邹城市滕州市微山县3县市交界地,东临石墙镇,南与滕州市滨湖镇接壤,西与微山县两城乡搭界,北隔白马河太平镇相望,镇人民政府东北距邹城市区32千米 ,总面积88.14平方千米 。

明天顺、嘉靖年间,郭里镇境域划全县为5乡39(33)社时,分属第三乡郭东社及薄梁社;1994年1月,改设为郭里镇 ;截至2018年末,郭里镇有户籍人口49098人 ;截至2020年6月,郭里镇下辖39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郭里集 。

2011年,郭里镇财政总收入271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50万元,有1处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各类存款余额2.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54亿元 ;2018年,郭里镇有工业企业27个,规模以上企业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3个 。[1]

建置沿革

明天顺、嘉靖年间,郭里镇境域划全县为5乡39(33)社时,分属第三乡郭东社及薄梁社。

康熙年间,划全县为33社时,属上十一社中的薄梁社及中十一社中的郭东社。

光绪初年,划全县为4乡33社时属西乡中的郭东社及薄梁社;

清朝末期,划全县为8区时,属凫山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划全县为10区时,属第七凫山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乡农学校时属第五学区,乡农学校设于南亢。抗日战争时期,一度隶属于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8月,在邹西成立的邹县抗日民主政府。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0月,设立凫山县,属凫山县十二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月,撤销凫山县,划归邹县;10月,又划归恢复后的凫山县。

1951年,更名为凫山县三区。

1956年3月,撤销凫山县,划归邹县,为郭里区,辖11乡。

1958年3月,撤区并乡时,将该区所辖2乡合并为郭里乡

1958年8月,成立郭里公社,辖5工作点、36生产大队。

1983年5月,进行农村体制改革,改称郭里区,辖4乡、39村民委员会。

1987年1月,改称郭里乡。

1994年1月,改设为郭里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郭里集地处邹城市西南部白马河南岸,邹城市、滕州市、微山县3县市交界地,东临石墙镇,南与滕州市滨湖镇接壤,西与微山县两城乡搭界,北隔白马河与太平镇相望,镇人民政府东北距邹城市区32千米 ,总面积88.14平方千米 。

地形地貌

郭里集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群山连绵9.5千米,共有大小山头79座,系凫山山脉,南北走向,开口朝北,形成东南排列的5个山套,东起九山、郎子山、堵子山、东凫山,最西边是与微山县搭界的大顶子山,中部为平原,北部为涝洼地,属微地貌类型,有低山岭坡梯田、近山阶地、倾斜平原、台子地、山间洼地和背河洼地等7种地形组成,平均海拔294.4米,最低点海拔35米 。

气候

郭里集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4.2℃,极端最低气温-18.5℃,无霜期年平均20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58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743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 。

水文

郭里集境内主要河流有白马河和白马河的引水河,白马河经该镇境沿边的卧牛村北与石墙双庆河交汇,向西延伸与石里沟汇流出境;白马河引水河渠有七里沟子、幸福渠、九大渠等,构成了境内北半部水利网,发源于境内苗山沟、环山河、王屈河、七里沟等,均属于白马河水系,为季节性间歇河 。

自然资源

郭里集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石灰石、耐火土及铁、铜矿等20余种,石灰石储量丰富,达6亿立方米,境内土地资源共有3个土类,主要为褐性土亚类,占28.4%;褐土类,占19.4%;潮褐土亚类,占40.2%,还有沙姜土黑土类,占5.5%等 。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郭里集辖区总人口4740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437人,城镇化率2%,总人口中,男性24773人,占52.3%;女性22579人,占47.7%;18岁以下7748人,占16%;18-35岁13123人,占28%;35-60岁18700人,占40%;60岁以上7781人,占1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有回、哈尼等15个少数民族,共96人,人口出生率11.8‰,人口死亡率8.1‰,人口自然增长率3.7‰ 。

视频

郭里镇宣传片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