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郭可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郭可信(1923年8月23日—2006年12月13日),出生于北平,物理冶金学家、晶体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46年郭可信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1947年公费留学赴瑞典,先后在瑞典皇家工学院物理冶金系、乌普萨拉大学、荷兰皇家工学院物理化学系学习;1956年回到中国,进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工作;1980年出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副院长,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同年当选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983年出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198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电子显微镜重点实验室主任;199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6年12月13日因病逝世,享年83岁。 郭可信先后从事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及准晶方面的研究,用电子显微镜研究准晶及相关晶体相结构。

人物生平

  • 1923年8月23日,郭可信出生于北平(今北京市),祖籍福建福州。小学就读于南岗喇嘛台第十七小学。
  • 1941年,郭可信从重庆南开中学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
  • 1946年,郭可信从浙江大学毕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取公费留学赴瑞典。
  • 1947年8月至1955年11月,郭可信就读于瑞典皇家工学院物理冶金系,并在乌普萨拉大学从事合金钢中碳化物及金属间化合物的X射线及电镜结构研究。
  • 1955年12月至1956年3月,郭可信在荷兰皇家工学院物理化学系从事白锡转变为灰锡的单晶X射线研究。
  • 1956年7月,郭可信回到中国,进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员、副所长。
  • 1980年4月,郭可信出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副院长。同年与钱临照、柯俊等科学家发起创建了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同年当选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 1983年5月至1988年6月,郭可信出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
  • 1985年至1993年,郭可信担任中国科学院北京电子显微镜开放实验室主任。
  • 1993年至2006年,郭可信担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 2006年12月13日,郭可信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因病逝世,享年83岁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郭可信在瑞典留学期间就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在合金钢碳化物结构方面做出了原创性的工作,代表论文已列为国际经典文献。回国后继续从事金属材料研究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与其他研究人员一道,率先开拓了透射电镜显微结构研究工作。20世纪70年代以来,郭可信一方面在电子衍射图的几何分析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在电子衍射图自动标定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特别是将“约化胞”用于电子衍射标定未知结构的分析研究工作,达到国际水平。

1980年以来,郭可信在中国国内率先引入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开始从原子尺度直接观察晶体结构的研究。1987年,首先发现八重旋转对称准晶;1988年,首先发现稳定的Al-Cu-Co十重旋转对称准晶及一维准晶;1997年-2000年,获得准晶覆盖理论的实验证据。

学术论著

截至2004年10月,郭可信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90多篇。并与其他科学工作者合著了《电子衍射图》、《晶体对称》,编著了《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并主持编辑了准晶学、高温超导体及电子显微学国际会议论文集12册 。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04.12 《准晶研究》 郭可信著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05 《晶体和准晶体的衍射》 周公度,郭可信著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10 《晶体学中的对称群》 王仁卉,郭可信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5.10 《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在固体科学中的应用》 郭可信,叶恒强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01 《电子衍射图在晶体学中的应用》 郭可信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64.08 《金属与合金中相变的电子显微镜透射观察 相变与晶体缺陷的关系》 郭可信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主要成果 奖励名称 1981年—1984年 研制成功场离子显微镜/原子探针(郭可信主持)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2年 晶体精细结构的电子衍射与电子显微像的研究(郭可信领导)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87年 发现五重旋转对称和Ti-V-Ni二十面体准晶 (1984年-1985年,郭可信领导)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1988年 发现八重旋转对称准晶及十二次对称准晶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88年 发现稳定Al-Cu-Co十重旋转对称准晶及一维准晶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在四面体密堆相新相等畴结构研究中发现了6个新相及多种畴结构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人才培养

郭可信为中国材料科学、晶体学、电子显微学的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截至2014年7月,他培养了100余名研究生,其中有两人(叶恒强、张泽)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注重对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鼓励他们要超过前人,超过自己 。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80年 瑞典皇家工学院技术科学荣誉博士 1980年 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1980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技术科学部) 1991年 日本金属学会荣誉会员 1991年 印度材料学会荣誉会员 1993年 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 1994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0年9月-1987年1月 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1982年-1996年 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理事长 1992年-1996年 亚太地区电子显微学会联合会主席 1997年-2000年 亚太电镜学会联合会副主席

《Ultramicroscopy》顾问编委

《Journal of Microscopy》顾问编委

《Electron Mircoscopic Techniques》顾问编委

个人生活

郭可信的父亲是一位土木工程师,在1926年去黑龙江修建呼(兰)海(伦)铁路。大哥郭可讱是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人物评价

郭可信在物理冶金、特别是晶体结构与缺陷及准晶研究等方面取得卓越的成就,于20世纪80年代独立发现准晶,为中国的科研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浙江大学评)

郭可信在学术上务实求真,不畏权威;既勃勃雄心,又一丝不苟地部署和治学,在晶体学、电子显微学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是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创办人之一,他为中国电子显微界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张哲峰评)

后世纪念

郭可信电子显微学与晶体学暑期学校

2008年,为纪念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冶金和晶体学家郭可信,由郭可信先生的学生们及郭可信教育基金会倡导和发起,由国内外电镜领域的华人学者们共同努力而举办了郭可信电子显微学与晶体学暑期学校 。

郭可信楼

2014年7月15日,“郭可信楼”命名仪式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生教育大厦举行。两院院士、2012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郑哲敏和金属所所长杨锐为“郭可信楼”揭牌。叶恒强院士和郭可信院士的女儿郭桦为“郭可信塑像”揭幕。金属所副所长张哲峰主持仪式。郭可信院士的亲属、同事、学生和金属所职工、研究生代表200余人参加了命名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