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郑作民」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滇藏叶下珠</big> ''' |- | File:123223.jpg|缩略图|居中|[h…”)
 
(removed Category:119 人文學 using HotCat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 次修訂)
行 3: 行 3:
 
|-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滇藏叶下珠</big> '''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郑作民</big> '''
  
 
|-
 
|-
  
 
|  
 
|  
[[File:123223.jpg|缩略图|居中|[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9151411&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20228%2F20120228153238-2034849871.jpg&type=1#simple_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v9151411.htm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File: 郑作民.jpg|缩略图|居中|[https://p1.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18/12/03/2018120310180079770.jp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d?query=%E9%83%91%E4%BD%9C%E6%B0%91&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1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行 19: 行 19:
  
 
|}
 
|}
 +
'''郑作民'''(1902—1940),[[湖南省新田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陆军第二军副军长兼第九师师长,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突围战和田家镇保卫战。1940年1月,奉命驰援南宁参加昆仑关战役。临行立下遗嘱,安顿家事,决心与日军决一死战。所部抵广西昆仑关军事要地后,即指挥官兵构筑工事备战。后以左翼为日军包围,奉命转移。为阻止日军追击,亲率一个团进行掩护。后遭日军重兵包围。2月3日,指挥部队反击突围,于激战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1986年,国家民政部颁发烈士证,追认郑作民为革命烈士。
 +
 +
=='''基本内容'''==
 +
 +
国籍:中国
 +
 +
出生地:湖南省新田
 +
 +
逝世日期:1940年3月3日
 +
 +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一期)
 +
 +
外文名称:Zheng Zuomin
 +
 +
民族:汉族
 +
 +
出生日期:1902年9月28日
 +
 +
职业:军人
 +
 +
中文名称:郑作民
 +
 +
主要成就: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田家镇保卫战和昆仑关战役
 +
 +
=='''人物生平'''==
 +
 +
郑作民,国民革命军第二军中将副军长,革命烈士。湖南省新田县人。
 +
 +
1902年9月28日出生于新田县高山乡高山村的一贫苦农民家庭。其父以抬轿、挑煤炭、打短工挣钱,供他读私塾、初小、高小,直到甲种师范。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积极拥护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主张,发誓“矢志献身革命,振兴中华”。军校毕业后,编入学生军,参加两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平定刘震寰、杨希闵叛乱。
 +
 +
1926年7月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连长、营长。11月,在攻克南昌讨伐五省联军孙传芳部的战斗中,郑作民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立下战功,晋升为补充团团长,旋任第二军九师二十五团团长。
 +
 +
1930年参加了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军阀的“中原大战”。是年冬在[[洛阳西工营房]]整训,国民政府参谋部参谋总长朱培德前来检查时,看到郑作民亲临校场教练,曾当面赞扬他“言传身教”。
 +
 +
1930年10月任九师二十六旅旅长,率部参加对工农红军的“围剿”。
 +
 +
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犯上海。郑作民奉命率全旅增援十九路军抗日。
 +
 +
1933年10月,由于在对工农红军“围剿”时按兵不动,蒋介石撤销其旅长职务,调陆军大学特别班学习,期满后仍任旅长。
 +
 +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月,淞沪会战开始。郑作民任第二军九师师长,在全师官佐会议上,宣读分呈国民政府、蒋介石、黄埔同学会、蒋鼎文的决心书,同时宣读给母亲的遗书:“男现率师重上战场,抱定不成功则成仁的决心,誓与敌寇战斗到底,把敌人赶出去。”还反复训示部属:“求仁得仁,死亦有荣。只要文官不要钱,武官不怕死,日本鬼子就会乖乖地滚出去”。
 +
 +
1938年春,郑作民率部参加[[徐州会战]],突破敌人包围。1938年武汉保卫战,苦战田家镇要塞,鏖战47天,痛歼日军矶谷师团精锐部队。旋即奉命率部到四川酉阳整训待命。
 +
 +
1939年11月15日,日军约4万余人,在飞机、战舰的掩护下,从广西钦州登陆。12月4日,日军攻占昆仑关。中国守军浴血奋战,收复太宁,强攻昆仑关之敌。为加强作战力量,调九师增援。郑作民率部由四川酉阳经贵州都匀,奔赴昆仑关前线。出发前夕,给其妻遗书,明志杀敌报国。
 +
 +
1940年1月初,配合杜聿明的第五军向日军强攻,收复昆仑关。九师奉命驻守昆仑关,阻止日军北犯。2月22日,日军凭借空军优势,攻占宾阳,严重威胁昆仑关。最高统帅部一再急电九师撤退,郑作民回电:“打退敌人后,再依次转移。”未获批准。遂决定于黄昏前佯作全线出击,指挥部队从容撤退,中途敌机轮番袭击,师指挥所无法转移。3月3日黄昏,郑作民不幸中弹,为国捐躯,年仅38岁。
 +
 +
郑作民牺牲后,国民政府追赠郑作民为陆军中将副军长。蒋介石题词:“马革裹尸还万里,虎贲英烈壮千秋。”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分别题写挽词:“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为国捐躯”。
 +
 +
1986年,国家民政部颁发烈士证,追认郑作民为革命烈士。
 +
 +
=='''人生历程'''==
 +
 +
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后,参加两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平定“刘、杨叛乱”。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连、营长、补充团长,第二军九师二十五团团长。民国19年,参加“中原大战”。
 +
 +
民国20年10月,升任九师二十六旅旅长。11月,奉蒋介石之命率部参叩对[[工农红军]]第二次“围剿”;之后在第四、五次“围剿”中,郑作民均以种种借口,迟迟不前,尤其眼见日本帝国主义觊觎中国,感到不应该老是中国人打中国人。因此,曾遭蒋介石撤职处分,调陆军大学待训班学习,后仍任旅长。
 +
 +
“七七事变”后,时任第二军九师师长的郑作民抱着“不成功则成仁”的决心,誓死把日本鬼子赶出去,先后参加淞沪会战的广福战斗、徐州突围战和武汉会战中田家镇守卫战。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时任国民党陆军第2军第9师副师长的郑作民,奉命参加淞沪会战。郑作民同师长李延年指挥第9师,协同其他部队,在广福线同日军展开激战。他们冒着敌人猛烈炮火顽强地阻击敌人,狠狠地打击了日军。
 +
 +
1938年5月,郑作民率部参加了徐州会战,此时,徐州会战已进入第三阶段,即徐州突围战。郑作民奉命率部随陇海兵团向西突围。连续突破日军的几道包围线,进入湖北,参加即将进行的武汉会战。
 +
 +
武汉会战时,郑作民已升任第2军第9师师长。7月14日,郑作民奉命率第9师到达田家镇,负责扼守田家镇要塞西北面。田家镇扼长江航路,屏障武汉,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为双方必争之地。郑作民深感这次责任重大。为此,战前,郑作民率所部将士抓紧时间大力修筑工事,号召全体将士,团结一致,奋勇杀敌。日军进攻后,郑作民率所部将士与占绝对优势的日军陆、海、空三军顽强战斗,浴血奋战,宁死不退,完成了阻击日军,迟滞日军向武汉推进的预定任务。1939年11月15日,侵华日军为断绝中国海岸交通线,并控制南宁重镇作为其南进基地,出动约4万余人,在100多架飞机50余艘舰艇的掩护下,与中国军队展开激战,于24日、12月4日相继攻占南宁、昆仑关。为收复南宁、夺回昆仑关,以屏障我西南抗日大后方,国民党军事当局决定发动反攻。时已升任第2军副军长兼第9师师长的郑作民奉命率部自贵州都匀出发,开赴昆仑关前线,参加昆仑关战役。临行时,郑作民立下遗嘱,安排好家事,决心与日军血战到底。
 +
 +
1940年1月初,郑作民奉命率第9师担任防守任务。而日军为确保南宁,又从广东抽兵增援。2月2日,日军凭借空中优势,连克宾阳等地,严重威胁昆仑关守军。后因第9师左翼的36军受到日军包围,郑作民率部前去支援,不料,遭到日军的层层包围。2月3日,为扭转被动局面,郑作民冒着日军炮火,指挥部队进行反击,不幸身负重伤,壮烈牺牲。时年38岁。
 +
 +
=='''人物背景'''===
 +
 +
原国民党陆军第二军副军长兼第九师中将师长郑作民将军,在抗日战争中期正面战场著名的昆仑关战役中,亲冒矢石,率部冲锋陷阵,壮烈殉国,成为中国民族子孙后代所仰慕的抗日烈士。
 +
 +
郑作民将军,湖南省新田县高山乡高山村人,1902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郑作民自幼读书勤奋自勉,敬仰著名的英雄岳飞、文天祥。以后,郑作民受革命思想的影响,目睹帝国主义到处横行霸道,军阀政府残酷压榨人民,农民生活痛苦不堪,逐渐萌发立志革命,救国救民的思想。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在广东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准备北伐,打倒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郑作民闻听消息,兴奋万分,决心参加革命,加入国民革命军行列,他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在军校受训期间,郑作民学习认真,作风踏实稳重,勇于吃苦,不畏困难,深受同学们的赞许和学校当局的食识。
 +
 +
黄埔军校毕业后,郑作民随国民革命军东征,参加讨伐陈炯明和北伐击溃北洋军阀等战斗。他作战勇敢,每战常身先士卒,且带兵有方,胸有韬略,以战功历任特务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副师长等职。
 +
 +
=='''成就荣誉'''==
 +
 +
北伐战争历任教导团特务长、排长、连长、国民革命军1军1师营长、团长。
 +
 +
1929年起任9师团长、旅长、副师长。
 +
 +
1936年10月5日晋升陆军少将。1938年6月任9师师长。
 +
 +
1939年12月任2军中将副军长兼9师师长。
 +
 +
1940年2月3日于广西上林阵亡。
 +
 +
1940年6月11日追授[[中将军衔]]。
 +
 +
郑作民(1902—1940.2.3),湖南省新田县高山乡高山村人,新田县甲种师范毕业。中国抗日英雄。
 +
 +
1902年生于湖南省新田县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11月底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期。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历任排氏、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副师长等职。
 +
 +
=='''纪念祠堂'''==
 +
 +
郑作民遗体公葬南岳忠烈饲,高山郑家葬有“衣冠冢”。忠烈饲位于[[南岳香炉峰]]下,为国内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的唯一大型烈士陵园。民国29年(1940)秋动工兴建,32年(1943)6月竣工。饲依山而建,由东南往西北逐级升高,中轴线上依次为牌坊、七七纪念碑、纪念堂、纪念亭和享堂,全长320米,296级花岗岩石阶将整个建筑群连为一体,占地面积22400平方米。
 +
 +
牌坊,一列拱门三孔,顶高10·48米,宽19.7米,花岗岩石砌筑,顶盖琉璃瓦,中门上刻“忠烈词”。七七纪念碑立在纪念堂前,碑座正方形,边长5.7米,碑的四周有四块青石碑,当前及左、右两侧三块嵌有汉白玉石雕“七七”二字,后方一块刻有碑铭。纪念碑身为五颗竖置的石雕炮弹,中间一颗高9.6米,下径1.2米,其他四颗下径0.8米。纪念堂为单檐歇山顶,花岗岩石墙,琉璃瓦,弧顶红漆花格门窗,高8米,面积310平方米,堂中立高3.3米,宽1.26米石碑一块,上刻薛岳书撰的《南岳忠烈纪念堂碑记》。
 +
 +
纪念亭为石构,四柱窖窿顶,亭中立方碑,上刻安亭战役史实。享堂为重檐歇山顶,石墙,琉璃瓦,石板地面,面积118平方米,厅后正中有一汉白玉石牌位,上刻“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享堂四周有花岗岩石栏杆。<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8722202932618838&wfr=spider&for=pc   尽忠报国抗日捐躯的英雄——郑作民],新华社, 18-12-02</ref>词内松柏长青,建筑雄伟壮观,风景秀丽。附近的国民革命军47军集体墓、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副军长兼第九师师长郑作民墓列入保护范围。保护范围为180亩。198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报经国家文物局,并经专家组评审鉴定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公布)。
 +
 +
=='''参考文献'''==
 +
 +
{{Reflist}}
 +
 +
[[Category:革命家]]

於 2022年2月1日 (二) 21:39 的最新修訂

鄭作民

鄭作民(1902—1940),湖南省新田縣人,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國民黨陸軍第二軍副軍長兼第九師師長,先後參加淞滬會戰、徐州突圍戰和田家鎮保衛戰。1940年1月,奉命馳援南寧參加崑崙關戰役。臨行立下遺囑,安頓家事,決心與日軍決一死戰。所部抵廣西崑侖關軍事要地後,即指揮官兵構築工事備戰。後以左翼為日軍包圍,奉命轉移。為阻止日軍追擊,親率一個團進行掩護。後遭日軍重兵包圍。2月3日,指揮部隊反擊突圍,於激戰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中將。1986年,國家民政部頒發烈士證,追認鄭作民為革命烈士。

基本內容

國籍:中國

出生地:湖南省新田

逝世日期:1940年3月3日

畢業院校:黃埔軍校(一期)

外文名稱:Zheng Zuomin

民族:漢族

出生日期:1902年9月28日

職業:軍人

中文名稱:鄭作民

主要成就:參加淞滬會戰、徐州會戰、田家鎮保衛戰和崑崙關戰役

人物生平

鄭作民,國民革命軍第二軍中將副軍長,革命烈士。湖南省新田縣人。

1902年9月28日出生於新田縣高山鄉高山村的一貧苦農民家庭。其父以抬轎、挑煤炭、打短工掙錢,供他讀私塾、初小、高小,直到甲種師範。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積極擁護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主張,發誓「矢志獻身革命,振興中華」。軍校畢業後,編入學生軍,參加兩次東征,討伐陳炯明,平定劉震寰、楊希閔叛亂。

1926年7月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連長、營長。11月,在攻克南昌討伐五省聯軍孫傳芳部的戰鬥中,鄭作民身先士卒,衝鋒在前,立下戰功,晉升為補充團團長,旋任第二軍九師二十五團團長。

1930年參加了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軍閥的「中原大戰」。是年冬在洛陽西工營房整訓,國民政府參謀部參謀總長朱培德前來檢查時,看到鄭作民親臨校場教練,曾當面讚揚他「言傳身教」。

1930年10月任九師二十六旅旅長,率部參加對工農紅軍的「圍剿」。

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侵犯上海。鄭作民奉命率全旅增援十九路軍抗日。

1933年10月,由於在對工農紅軍「圍剿」時按兵不動,蔣介石撤銷其旅長職務,調陸軍大學特別班學習,期滿後仍任旅長。

1937年7月,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8月,淞滬會戰開始。鄭作民任第二軍九師師長,在全師官佐會議上,宣讀分呈國民政府、蔣介石、黃埔同學會、蔣鼎文的決心書,同時宣讀給母親的遺書:「男現率師重上戰場,抱定不成功則成仁的決心,誓與敵寇戰鬥到底,把敵人趕出去。」還反覆訓示部屬:「求仁得仁,死亦有榮。只要文官不要錢,武官不怕死,日本鬼子就會乖乖地滾出去」。

1938年春,鄭作民率部參加徐州會戰,突破敵人包圍。1938年武漢保衛戰,苦戰田家鎮要塞,鏖戰47天,痛殲日軍磯谷師團精銳部隊。旋即奉命率部到四川酉陽整訓待命。

1939年11月15日,日軍約4萬餘人,在飛機、戰艦的掩護下,從廣西欽州登陸。12月4日,日軍攻占崑崙關。中國守軍浴血奮戰,收復太寧,強攻崑崙關之敵。為加強作戰力量,調九師增援。鄭作民率部由四川酉陽經貴州都勻,奔赴崑崙關前線。出發前夕,給其妻遺書,明志殺敵報國。

1940年1月初,配合杜聿明的第五軍向日軍強攻,收復崑崙關。九師奉命駐守崑崙關,阻止日軍北犯。2月22日,日軍憑藉空軍優勢,攻占賓陽,嚴重威脅崑崙關。最高統帥部一再急電九師撤退,鄭作民回電:「打退敵人後,再依次轉移。」未獲批准。遂決定於黃昏前佯作全線出擊,指揮部隊從容撤退,中途敵機輪番襲擊,師指揮所無法轉移。3月3日黃昏,鄭作民不幸中彈,為國捐軀,年僅38歲。

鄭作民犧牲後,國民政府追贈鄭作民為陸軍中將副軍長。蔣介石題詞:「馬革裹屍還萬里,虎賁英烈壯千秋。」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追悼大會,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分別題寫輓詞:「盡忠報國」、「取義成仁」、「為國捐軀」。

1986年,國家民政部頒發烈士證,追認鄭作民為革命烈士。

人生歷程

黃埔軍官學校第一期畢業後,參加兩次東征,討伐陳炯明,平定「劉、楊叛亂」。北伐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連、營長、補充團長,第二軍九師二十五團團長。民國19年,參加「中原大戰」。

民國20年10月,升任九師二十六旅旅長。11月,奉蔣介石之命率部參叩對工農紅軍第二次「圍剿」;之後在第四、五次「圍剿」中,鄭作民均以種種藉口,遲遲不前,尤其眼見日本帝國主義覬覦中國,感到不應該老是中國人打中國人。因此,曾遭蔣介石撤職處分,調陸軍大學待訓班學習,後仍任旅長。

「七七事變」後,時任第二軍九師師長的鄭作民抱着「不成功則成仁」的決心,誓死把日本鬼子趕出去,先後參加淞滬會戰的廣福戰鬥、徐州突圍戰和武漢會戰中田家鎮守衛戰。1937年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後,時任國民黨陸軍第2軍第9師副師長的鄭作民,奉命參加淞滬會戰。鄭作民同師長李延年指揮第9師,協同其他部隊,在廣福線同日軍展開激戰。他們冒着敵人猛烈炮火頑強地阻擊敵人,狠狠地打擊了日軍。

1938年5月,鄭作民率部參加了徐州會戰,此時,徐州會戰已進入第三階段,即徐州突圍戰。鄭作民奉命率部隨隴海兵團向西突圍。連續突破日軍的幾道包圍線,進入湖北,參加即將進行的武漢會戰。

武漢會戰時,鄭作民已升任第2軍第9師師長。7月14日,鄭作民奉命率第9師到達田家鎮,負責扼守田家鎮要塞西北面。田家鎮扼長江航路,屏障武漢,地理位置極為重要,為雙方必爭之地。鄭作民深感這次責任重大。為此,戰前,鄭作民率所部將士抓緊時間大力修築工事,號召全體將士,團結一致,奮勇殺敵。日軍進攻後,鄭作民率所部將士與占絕對優勢的日軍陸、海、空三軍頑強戰鬥,浴血奮戰,寧死不退,完成了阻擊日軍,遲滯日軍向武漢推進的預定任務。1939年11月15日,侵華日軍為斷絕中國海岸交通線,並控制南寧重鎮作為其南進基地,出動約4萬餘人,在100多架飛機50餘艘艦艇的掩護下,與中國軍隊展開激戰,於24日、12月4日相繼攻占南寧、崑崙關。為收復南寧、奪回崑崙關,以屏障我西南抗日大後方,國民黨軍事當局決定發動反攻。時已升任第2軍副軍長兼第9師師長的鄭作民奉命率部自貴州都勻出發,開赴崑崙關前線,參加崑崙關戰役。臨行時,鄭作民立下遺囑,安排好家事,決心與日軍血戰到底。

1940年1月初,鄭作民奉命率第9師擔任防守任務。而日軍為確保南寧,又從廣東抽兵增援。2月2日,日軍憑藉空中優勢,連克賓陽等地,嚴重威脅崑崙關守軍。後因第9師左翼的36軍受到日軍包圍,鄭作民率部前去支援,不料,遭到日軍的層層包圍。2月3日,為扭轉被動局面,鄭作民冒着日軍炮火,指揮部隊進行反擊,不幸身負重傷,壯烈犧牲。時年38歲。

人物背景=

原國民黨陸軍第二軍副軍長兼第九師中將師長鄭作民將軍,在抗日戰爭中期正面戰場著名的崑崙關戰役中,親冒矢石,率部衝鋒陷陣,壯烈殉國,成為中國民族子孫後代所仰慕的抗日烈士。

鄭作民將軍,湖南省新田縣高山鄉高山村人,1902年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鄭作民自幼讀書勤奮自勉,敬仰著名的英雄岳飛、文天祥。以後,鄭作民受革命思想的影響,目睹帝國主義到處橫行霸道,軍閥政府殘酷壓榨人民,農民生活痛苦不堪,逐漸萌發立志革命,救國救民的思想。1924年1月,孫中山先生在廣東召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準備北伐,打倒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北洋軍閥。鄭作民聞聽消息,興奮萬分,決心參加革命,加入國民革命軍行列,他歷盡千辛萬苦來到廣州,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在軍校受訓期間,鄭作民學習認真,作風踏實穩重,勇於吃苦,不畏困難,深受同學們的讚許和學校當局的食識。

黃埔軍校畢業後,鄭作民隨國民革命軍東征,參加討伐陳炯明和北伐擊潰北洋軍閥等戰鬥。他作戰勇敢,每戰常身先士卒,且帶兵有方,胸有韜略,以戰功歷任特務長、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副師長等職。

成就榮譽

北伐戰爭歷任教導團特務長、排長、連長、國民革命軍1軍1師營長、團長。

1929年起任9師團長、旅長、副師長。

1936年10月5日晉升陸軍少將。1938年6月任9師師長。

1939年12月任2軍中將副軍長兼9師師長。

1940年2月3日於廣西上林陣亡。

1940年6月11日追授中將軍銜

鄭作民(1902—1940.2.3),湖南省新田縣高山鄉高山村人,新田縣甲種師範畢業。中國抗日英雄。

1902年生於湖南省新田縣一個農民家庭。1924年11月底畢業於黃埔軍校第1期。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歷任排氏、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副師長等職。

紀念祠堂

鄭作民遺體公葬南嶽忠烈飼,高山鄭家葬有「衣冠冢」。忠烈飼位於南嶽香爐峰下,為國內紀念抗日陣亡將士的唯一大型烈士陵園。民國29年(1940)秋動工興建,32年(1943)6月竣工。飼依山而建,由東南往西北逐級升高,中軸線上依次為牌坊、七七紀念碑、紀念堂、紀念亭和享堂,全長320米,296級花崗岩石階將整個建築群連為一體,占地面積22400平方米。

牌坊,一列拱門三孔,頂高10·48米,寬19.7米,花崗岩石砌築,頂蓋琉璃瓦,中門上刻「忠烈詞」。七七紀念碑立在紀念堂前,碑座正方形,邊長5.7米,碑的四周有四塊青石碑,當前及左、右兩側三塊嵌有漢白玉石雕「七七」二字,後方一塊刻有碑銘。紀念碑身為五顆豎置的石雕炮彈,中間一顆高9.6米,下徑1.2米,其他四顆下徑0.8米。紀念堂為單檐歇山頂,花崗岩石牆,琉璃瓦,弧頂紅漆花格門窗,高8米,面積310平方米,堂中立高3.3米,寬1.26米石碑一塊,上刻薛岳書撰的《南嶽忠烈紀念堂碑記》。

紀念亭為石構,四柱窖窿頂,亭中立方碑,上刻安亭戰役史實。享堂為重檐歇山頂,石牆,琉璃瓦,石板地面,面積118平方米,廳後正中有一漢白玉石牌位,上刻「抗日陣亡將士總神位」,享堂四周有花崗岩石欄杆。[1]詞內松柏長青,建築雄偉壯觀,風景秀麗。附近的國民革命軍47軍集體墓、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副軍長兼第九師師長鄭作民墓列入保護範圍。保護範圍為180畝。1983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報經國家文物局,並經專家組評審鑑定升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公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