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郑东的梦(十)(施训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郑东的梦(十)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郑东的梦(十)》中国当代作家施训洋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郑东的梦(十)

郑东父亲在世时承包了七亩多耕地,每年都要辛辛苦苦地耕作,有的田块离家较远都到人家村庄,挑担稻把子都相当吃力。每到双抢时节,在累得够呛时,他便急切地盼着姐夫、姐姐们快来增援。

他也是种田的好把式,栽秧割稻犁田打耙、喷洒农药虽不算精通,但也是样样都行。用板车拖稻把子一趟能背上“一座小山”,村人都说“大东,就是一头小牯牛,厉害着呢!”

父亲离世后,考虑到母亲体弱多病,自己又要到离家较远的小镇教书,对象也在小镇有份工作,种田似乎不太现实。而彼时,土地已成为农民的“鸡肋”,即便贴钱给人也没人愿意代耕,郑东时常在学校叹息。有位借调在政府上班的领导信息灵通,告诉他可以将土地交由村委会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对于信息化不发达的时代,郑东不知道农户个人也可申请,这也为后来带来了一点纠纷。在此领导的积极运作下,由村委会、村民小组、郑东户三方达成了一份协议,郑东所在的村民小组自愿放弃了他家的承包田的经营权承包权,全部由村委会林场代为退耕还林。村民们得到的好处是用次等的田地置换郑东家的优等田地,不用分担他家的农业税。郑东家田地全部由村委会以郑东家的名义退耕还林,当然也免除了农业税。

土地,对于父母而言,一直视为命根,当年承包时,郑东已经考上师范学校,本可以不要承包地,但父母执意承包了属于他的那份。将全部土地交由村委会退耕还林时,母亲流了很多泪,尽管未来的儿媳说好接她去小镇一起生活,但母亲不知道能不能长久?

现在看来,母亲还是多虑了,尽管有磕磕绊绊,但日子越来越红火,一向体弱多病的母亲也竟奇迹般地日渐硬朗。

后来才知道退耕还林还有种种补贴,是国家的一项重大决策,郑东觉得当初还是太过年轻。但母亲倒挺想得开,反劝郑东不要想太多。的确,未来总是美好的。

郑东一直想成为一名中学教师,为此他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积极争取优异的教学成绩。所授课程在每学期期末统考中成绩均位列全乡前茅,在家长和群众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赢得了口碑。

中学时代的班主任一直关注着他的成长,彼时的乡教办主任正是恩师的先生,加上中学校长也是过去的老师,对郑东还是很了解的,郑东一向尊称他们为“老恩师”。

就在郑东和爱人筹办婚礼,向校长申请婚房的当口。路遇恩师主任上班,他叫住了郑东,说了一句“小东子,你想进哪所中学?”这一问,他还没反应过来,老师便有事去了。回来后,与爱人一说,觉得这不是调动的讯号吗?

果然,暑假后,包括郑东在内的多名原先服务于小学的教师进入了中学。他来到了老师们的圈子里,时时处处感受到了包容和温暖。工作的热情更高,有一股拼命三郎的干劲,事事争先、时时争优。

郑东一直感激几位恩师,特别是母亲总引以为豪,时常说“人家都讲教办主任和校长是我家亲戚,其实是他们对我家好。一分钱不花就调进中学,讲出去人家都不信。老窝子,你要记得人情。”

时至今日,时时、事事、处处,几位恩师仍然不忘提醒、关注,让郑东少走了许多弯路。在很大程度上,能有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得益于各位恩师的帮助和提携。

其实,每位老师都希望所教的学生有出息。郑东的教学风格颇受几位恩师的影响,对每个学生要求都特别严格,有时近乎苛刻,但所做一切都是希望孩子们能出人头地。师恩是一种感觉,师恩是一种回忆,师恩是一种传承。

2003年春季开学后不久,传言说有一种怪病从广东传播而来,各种言论沸沸扬扬,起先,大家都没在意,关乎疾病的流言已不止此次。郑东读中学时,就有关于乙型肝炎大爆发的传言,不过后来传言的确成了事实。对于流行性传染疾病,人们还是心有余悸的,大多数人相信党和政府的控制能力,也有人抱有听天由命的思想。

刚开始,大家只知道广东、北京有人感染了,离我们挺远的,加上卫生部长说疫情可控,也就少了些紧张。五一前后,卫生部长、北京市长都易人了,报纸、电视开始公开报道了,所有的人开始意识到传言成了事实,而且问题相当严重,不是起先想像的那样简单。很快地这种传染性强高致死率的疾病“SARS”也即“非典”,被深深地刻在郑东的脑海里。

很快地,接到上级通知,学校放假了,起先说放一个星期,紧接着又说时间待定。同时,各种流言盛行:有说烧冥币可以化解灾祸的,有说插艾草可以除病毒的,有说哪里刚出生的娃儿开口说了原因的。各种涨价:由于传言白萝卜和板蓝根可以预防“非典”,白萝卜从几毛钱一斤都没人问,到五元钱一斤买不到;板蓝根冲剂一大袋卖到几十元甚至上百元。

在这个关口,已有身孕的爱人还要坚持上班。郑东颇为她担心,但她又不属于放假的对象。于是,每天都在关注新闻,各个省份的感染人数、治愈人数、死亡人数,成了关注的焦点。

学校开始实行封闭管理了,每天安排两个人开门、关门、来人登记。非常时期,每个人都不敢马虎,更希望尽快研制出疫苗。

临近中考,很多人都担心放假会影响成绩,因为谁也不知道这假究竟放多久?后来,放了近一个月的假,当年中考的孩子们成绩丝毫没受影响。这也成了后来时常自嘲的例证:非典,放了那么长假,学生不一样考得好?

钟南山,一个让所有人吃了颗定心丸的人,是他,让人们意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更是他,让人们树立了战胜非典的决心。

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学校也复课了,郑东很快就要做爸爸了。

[1]

作者简介

施训洋,庐江县庐城镇罗埠学校教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