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邹秉绶

邹秉授(? —1955) ,字印臣,别号邹大、邹一人,烟台市芝罘区邹家村人。

清末庠生。青年时期曾入山东省高等师范学校读书,毕业后赴德国留学,获帝国工艺大学工艺士、美术专科学校美术士学位。

归国后加入同盟会,与黄县徐镜心栖霞谢鸿涛等在毓璜顶创办东牟公学,作为山东同盟会总机关,任庶务长,秘密发展会员。

1907年到牟平与该县同盟会领袖李书润于清泮等建小学十几处,实行男女同校,并陆续发展会员近30人。

烟台、牟平光复后,去北京,先后任直隶办公署参议、保大旗产清理处处长、河北大学校长等职。民族气节高尚,日寇入侵冀东后,冀东伪政权聘他为顾问,被严辞拒绝。

日军侵占胶东,他写信令在青岛李格庄任铁路站长的儿子邹文臣辞职回家办学,并积极支持儿子抗日救国。擅长山水书画,尤工松菊,左右手均能作画,能双手执笔同时书写对联。晚年闲居北京,以卖字画为生,著有《如是我闻》一书。

1955年病逝于天津。[1]

目录

投身革命办学报国

邹秉绶左笔书法

莱山区滨海路街道西南约3公里,有一个300多户的小山村,名曰邹家。该村位于金斗山北麓,盛产大樱桃,村南新修的金斗山路是莱山区贯穿东西的主动脉之一,新公路的修成,激活了沉寂已久近乎封闭的小山村,也加快了农民勤劳致富的脚步。相传邹家村的原村名是邵家花园,居住的多数人姓刘,邹姓人明末清初由福山迁入此地。日久天长,人口渐多,后更名为邹家村。清末,这里诞生了一位传奇式人物———邹秉绶。

邹秉绶生年不详,卒于1955年,字印臣,亦作因陈,别号邹大、邹一人,辛亥革命烟台地区发起人之一,曾担任河北大学校长。

邹秉绶出生于清末原牟平三区邹家村(现属莱山区滨海路街道邹家村),幼年在私塾读书,以聪颖善辩而闻名乡里。

青年时代入山东省高等师范学校读书,毕业后去德国留学。留学期间生活艰苦,曾以翻译《聊斋》故事的稿酬交纳学费,勉强维持生活。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获德国帝国工艺大学工艺士及美术专科学校美术士学位。

学成回国后,怀揣一颗报国感恩之心,加入了中国同盟会,积极参与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和“自由、平等、博爱”的宣传活动,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无畏精神与封建势力作坚决斗争,并利用各种渠道,多方联络打探,与黄县徐镜心、栖霞谢鸿焘等在烟创办东牟公学,作为山东省同盟会总机关,邹秉绶任庶务长。

同时在当时福临夼的竹林寺、孔家滩的泉水庵,邹家村的圆通庵设立联络点,积极开展活动,秘密发展同盟会会员将近三十人。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邹秉绶在自己的家乡圆通庵建起十里八村最早的男女小学学校。随着人口不断的增多以及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圆通庵两厢曾经门庭若市座无虚席。

1965年反“四旧”、“破除迷信”,圆通庵被彻底拆除,物料等搬走后,改建成的邹家村小学,即现在的邹家村村委。

1907年,邹秉绶到牟平与该县同盟会领袖李书润、于清泮等筹建小学十几处,学制为6年,实行男女同校。学校设校董一人,老师若干。学科有尺牍、国文、算术、美术、劳作、体育、音乐,后来增加地理、常识。音乐课以爱国主义为基调进行教唱,像《满江红》《苏武牧羊》《渔夫乐》等。后来教唱抗战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救亡进行曲》等。

烟台、牟平光复后,邹秉绶去了北京,先后任直隶督办公署参议、保大旗产清理处处长、河北大学校长等职。数年后,由于形势的变化,邹秉绶辞去河北大学校长职务,在青岛继续宣传三民主义,深入发动民众,跟随孙中山先生,宣传抗日救国,组织号召民众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入侵之敌。邹秉绶关心政治,为民族的独立富强奔走呼号。热心教育事业,并身体力行,在他的倡导之下,各地小学办得红红火火,民众日渐觉醒,抗日救亡热情日渐高涨。

1935年11月,大汉奸殷汝耕在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操纵下,制造了“冀东事变”,成立了“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自任头脑。冀东伪政权欲聘邹秉绶为顾问,被其严辞拒绝。一群汉奸、官僚、走狗在天津大罗天饭店大摆宴席,为殷汝耕作寿。当时邹秉绶正是以书画闻名于世的时候,他也接到了“请帖”,一时进退维谷:为汉奸庆寿,岂有此理,决不能前往;又一想,接到了“请帖”,托辞不去,事后必有麻烦。邹秉绶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毅然前往。

宴会上,酒过三巡,司仪“号召”与会者吟诗作画吹捧殷汝耕的“丰功伟绩”,轮到邹秉绶作画了,他从容不迫地拿起笔来,刹时笔走龙蛇,一挥而就,落了款,钤了印,扔下笔,拂袖而去。

殷汝耕是浙江人,不认识地瓜,随从告诉他,邹秉绶画了一盘刚出锅的、热气腾腾的大地瓜,且有题词曰:白薯吾乡名地瓜,小民家家皆种它。殷汝耕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毕业生,他明白邹秉绶在骂他是个“白薯”,一怒之下,大吼:“把邹大给我抓起来!”岂知此时,邹秉绶早已上了船,横渡渤海,直奔烟台老家。日本侵略者占领胶东,他写信令其在青岛李格庄任铁路站长的儿子邹文臣,辞职回家办学,并积极支持儿子宣传抗日救国,其民族气节日月可昭。

邹秉绶擅长山水画、花鸟画,尤工松菊。他的花鸟画以写意为主,写意中交错着工笔,构图新颖,色彩艳丽,所画形象栩栩如生。人物画也多为写意之作,寥寥数笔,人物的喜怒哀乐便跃然纸上,其绘画技法明显受到西方油画的影响。其书法诸体皆能,尤善隶书和行书;隶书作品,雄浑古拙,气象博大;行书作品劲挺奔放,率意俊秀;行中有隶,隶中有行,书香之气溢于字间。

邹秉绶左右手均能作画,亦能两手执笔同时书写对联。在现解甲庄街道办事处繁荣庄村,有一所1939年建成的小学,校门门楼写有“范家庄村里小学”,这7个正楷大字,就是当时邹秉绶书写的。

邹秉绶晚年闲居北京,以卖字画为生,其作品构思精妙,形神兼备,名重京津等地,时人视为珍宝。其与清末民初革命家、同盟会员刘大同(1865-1952)交往颇深,1955年病逝于天津,著有《如是我闻》一书。科班出身的邹秉绶在近现代胶东革命史、教育史及美术史上,都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作品欣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