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邹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邹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诞生地,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之美誉,邹城市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辖13个镇、3个街道,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夺目的古代文明。现有各类文物古迹51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3A级以上景区17个。著名的有直接体现孟子思想文化的孟府、孟庙孟林、孟母林古建筑群;有被称为“中国书法艺术瑰宝”的北周时期的铁山、岗山、葛山、尖山“四山”摩崖石刻;有被誉为“天下奇石第一山”的历史文化名山——峄山;有“明代亲王第一陵”之称的大型地下宫殿——明鲁王陵。

资源能源丰富,煤电优势突出。兖矿集团、邹县电厂、里能集团等国家、省大型煤电企业均座落在邹城市境内,煤炭地质储量41亿吨,年产原煤2000多万吨,年发电量310亿千瓦时。区位优势独特,现代交通发达。京沪铁路纵贯南北,新石铁路横穿东西,境内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孔孟旅游连接线等10余条交通干线遍布全境,水运可由白马河经京杭运河直达宁、沪、浙一带。[1]

历史沿革

邹城市历史悠久。邹,战国时国名,其中心地域在今山东省邹城市境内,故国国都在今邹城市南部峄山之阳。

远古:据城南6公里处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野店遗址考古发现,早在六千年前,这里就有先民劳动、繁衍、生息。邹城市境内新石器时代遗址达20余处。

夏、商、周时期:夏代,这里属《禹贡》所称九州中的“徐州”之域。商代属奄国。西周初期,周克商灭奄,封颛顼之后陆终第五子晏安之苗裔侠于此,国号“邾”,又称“邾娄”,曹姓,附庸于鲁国。

春秋、战国时期:侠以下至仪父始见于《春秋》。《春秋》记载的第一个历史事件就是:“隐公元年(公元前772年)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鲁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4年),邾文公卜迁于峄,在峄山之阳建都。在《春秋》记载的200多年历史中,邾国参与诸侯国间朝聘会盟近50次,战争征伐40多次。因北杏之会附从齐桓,进爵为子。战国中期,“邾”改称为“邹”。战国末期,邹国为楚所并。古邾国历时700多年,传29世。

秦、汉朝:秦统一中国后,废分封,置郡县。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天下为36郡,在邾国故地设邹县,隶薛郡。县治在邾国故城。

西汉,实行郡国制,郡、国之下辖县。

三国、晋、南北朝:三国时,驺县属魏。此后,“驺”又写作“邹”。

晋代,仍设邹县,隶鲁郡。东晋初,兖州刺史曾镇邹山。

南北朝时期,邹县初属刘宋。

北魏,仍设邹县,隶鲁郡。

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撤销高平、平阳两县,将接近邹县的境域并入邹县,并将邹县与鲁郡治所由峄山之阳的故治迁至岗山之阳的今邹城市治。

隋、唐时期:隋代,设邹县,隶鲁郡。唐代,设邹县,隶兖州鲁郡上都督府。

宋、元、明、清时期:北宋,设邹县,隶京东西路袭庆府。

金代,设邹县,隶山东西路滕州。

元代,设邹县,隶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滕州。

宋仍旧。金改为滕州,属兖州。元隶益都路。

明代,设邹县。洪武初隶济宁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济宁府降为州,兖卅升为府,邹县又隶兖州府。

清代,设邹县,隶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兖州府。

近、现代:1912年2月,废府后邹县属岱南道,1914年6月属济宁道,1925年属兖济道。1927年废道后直属山东省。

抗日战争中,山东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为适应抗日斗争新形势的需要,1939年3月,以津浦铁路邹县境内段为界,分为邹东、邹西两个县级行政区,8月在邹西建立了邹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于苏鲁豫区党委所辖之湖边地委,12月在邹东建立了邹东办事处,隶属于山东分局第一区党委第三地委政府工作部。1940年1月,邹县抗日民主政府由邹西迁至邹东,与邹东办事处合并,仍称邹县抗日民主政府,先后隶属于山东分局第一区党委第三地委政府工作部、中共鲁南第一地委政府工作部。1943年9月,邹县隶属山东省鲁南行政区第一专区。1944年10月,设立凫山县,辖邹县落陵、太平、石墙、郭里4个区(1946年4月至10月,撤凫山县期间又划回邹县)。1945年8月,隶属山东省鲁南行政公署第一专署,于10月将邹县十一区撤销,十二区划归曲阜县;将第三、七、九区和芦山区划归泗水县。1948年8月建鲁中南行署后,邹县属鲁中南行署第四专署,并成立邹县人民政府,将澹台墓至小疃一带及泗河以西共46个村划归滋阳县(今兖州区)。[2]

新中国

1949年,属滕县专区(驻地滕州市)。

1953年7月滕县专区搬迁到济宁成立济宁专区,改属济宁,8月,撤销白彦县,将其城前区91个村庄及尚河区80个村庄划归邹县。

1956年3月,撤销凫山县,其石墙、郭里、太平3个区的33个乡、176个村庄又划归邹县;同时把郭里区北部的北薄、南薄两乡及黄路桥、路家庄、小庄、马坡等村庄划属新设的微山县。

1958年10月,将香城公社原唐林、党山、瓦峪、西南岭4个小乡的33个村庄及看庄公社的唐楼、后枣、榆园、张庄、杨庄、小万院6个村庄划归滕县。

1959年,东安上村由曲阜县划归邹县。

1960年12月,将尼山水库区的苏家村、赵家村、王家村、刘家楼、东鲁源、西鲁源、黄土、李家寨8个村划归曲阜县。

1968年9月,又将尼山水库区的张马庄、新村、南王、东龙、西龙、长座、东官、西官、颜母庄、宫家楼10个村划归曲阜县。

1983年10月,撤济宁地区设济宁市,邹县为济宁市所辖县。

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邹县,改设邹城市,为山东省直辖,济宁市代管的县级市。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东经116°44′30"-117°28′54",北纬35°9′12"-35°32′54"。邹城市东倚沂蒙山区,西临鲁西平原,南襟徐淮要冲,北枕泰岱南脉,邹城市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邹城市地貌类型大体分为低山丘陵和山前倾斜平原两大类。按地形可分为低山、丘陵、平原、洼地和水面五种类型。以京沪铁路为界,以东及西南部为低山丘陵区,占总面积的66%,海拔高度大部分在200-300米,山脉自东向西呈规律的展布,构成断续的低山丘陵区,地形复杂,切割强烈。以西为平原洼地,系山前倾斜平原,占总面积的34%,海拔高度多在40-80米。

气候

属暖温带,为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集中,雨热同步,冷热季和干湿季区别明显。邹城市年平均太阳辐射总热量120.64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为2l51—2596小时,平均占可照时数的55%,年平均气温为14.1℃,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0℃农耕期297天,其间大于0℃的积温为5217℃,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为4697℃,持续217天。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02天,平均初霜日在10月28日,平均终霜日在4月8日。年平均降水量为777.1毫米,主要集中在6、7、8月份,年最大降水量为1225.5毫米,年最小降水量为434.4毫米,年际之间和年内各季节的降水极不平衡。历年平均相对湿度64%。[3]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邹城市土地总面积l616平方公里,折合2419458.3亩,为济宁市总面积的15.7%。人均占有2.16亩,低于全省、济宁市平均水平。其中,耕地94.4万亩,占总面积的39%,人均0.84亩。

水资源

邹城市现属淮河流域南四湖湖东区水系。境内有水库111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20座,小(二)型水库90座。邹城市多年平均水资源蕴藏量约为5.11亿立米。地下水主要分布在中心店镇—北宿镇—太平镇一带的邹西水源地和以唐村镇为中心的唐村水源地;地表水主要为东部山丘区、西南低山区水库、塘坝蓄水。

生物资源

植物:邹城市属于华北生物区系,其植被属于暖湿带夏绿林带,原始植被山丘为阔叶林,平原为草甸植被,现已被人工栽培作物,林木和田间杂草所取代。栽培农作物种类约70个,品种200余种。木本维管植物资源种类繁多,邹城市共有45个科,80个属,120余种。用有中草药植物100余种。 动物:畜禽养殖种类主要有牛、马、驴、骡、猪、羊、兔、鸡、鸭、 鹅、鸽子、鹌鹑、豹、美洲狐等。野生兽禽类主要有野兔、黄鼠狼、狐狸、狼、獾、灰喜雀、麻雀、山鸡、啄木鸟、燕子、猫头鹰等。邹城市属淮河水系,具有淮河水系的典型鱼类,共有鱼30余种,其中养殖鱼类主要有鲢鱼、鳙鱼、草鱼、青鱼、罗非鱼、杂交鲤等。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以煤炭、花岗石、石灰石为主,其次为黄沙、高岭土、石英石、大理石、重晶石等。

煤炭资源:邹城市是全国特大型企业兖州矿业集团的所在地。本市区域内煤田分布,南起唐村,北至东滩长约30公里,东从峄山断层西至皇甫逆断层,宽约15.67公里,藏煤面积357平方公里,地质总储量41亿吨。

花岗石:花岗石储量大、品种多、质量优、开采条件好。总储量超过20亿立方米,有“邹城红”、“邹城绿”、“邹城青”等六个稀有优质品种,主要分布在邹东的城前、张庄两镇,峄山、香城、田黄等镇也有较大储量。

石灰岩:石灰岩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且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凫山山系、昌平山系和尼山山系。邹城市探明储量148.5亿吨,氧化钙含量较高,一般在48%—52%,是理想的溶剂灰岩、水泥灰岩和建筑石材。

脉石英:脉石英在张庄、城前、看庄等镇都有分布,估计储量在50万吨以上,为省内独有矿种。

大理石:大理石主要分布在凫山、昌平山、凤凰山系,估计储量为94.5亿吨。

重晶石:重晶石储量15万吨,主要分布在田黄、城前一带。

黄沙:黄沙几乎各镇街都有分布,且质地优良。千泉、凫山、钢山、峄山、北宿、大束等镇街储量较大。邹城市储量6000万吨以上。

煤矸石、粉煤灰,年排放量约400万吨,有待综合利用。

人口

2011年年末邹城市户籍总户数34.62万户,总人口115.74万人。其中,男性人口59.93万人,女性人口55.8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23‰,人口死亡率为7.5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9‰。[4]

经济

2011年邹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8.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0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37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23.92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93.55亿元,增长11.0%,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邹城市经济增长0.82个、4.78个、3.9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40:57.96:34.64,与2010年相比二产比重下降0.78个百分点,一产、三产比重分别提高0.13个、0.65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95.4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4.97%,比2010年提高0.66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50004元。

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5.9亿元,增长20%。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4.5亿元,增长7.8%。从投资区域看,农村投资完成88亿元,增长25.4%;城镇投资完成107.9亿元,增长14.1%,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4.3亿元,增长65.4%。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6.6亿元,下降37.6%;第二、三产业分别完成76.6亿元、112.7亿元,分别增长4.6%、40%。服务业投资115亿元,增长31%。

2011年邹城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00.15亿元,下降0.5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5.67亿元,增长16.2%,其中,国税(地方口径)完成7.11亿元,增长2.8%;地税(地方口径)完成16.86亿元,增长17.4%;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6.38%,比2010年提高0.3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支出完成40.84亿元,增长15.2%。

第一产业

2011年邹城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82.73亿元,增长3.5%。其中,种植业产值40.70亿元,增长1.5%;林业产值0.45亿元,下降7.7%;牧业产值32.58亿元,增长4.1%;渔业产值4.06亿元,增长11.3%。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41.37亿元,增长3.9%。

第二产业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标准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调整为2000万元及以上。邹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年初105家增加到135家,企业集团按济宁市辖区内上报口径统计(下同),邹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33.1亿元,增长2.61%(按原上报口径统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82.62亿元)。

2011年邹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3.76亿元,增长37.24%;利税141.16亿元,增长4.43%;利润87.74亿元,增长5.09%(按原上报口径统计邹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为960.21亿元、175.29亿元、110.11亿元)。

2011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达到65家,比2010年净增5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3.5亿元,增长29.3%,其中,建筑工程48.8亿元,增长22%;安装工程11.8亿元,增长73.5%;实现工程结算收入53.8亿元,增长32.8%。实现利润总额1.1亿元,增长61.8%。期末从业人员18244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416人。建筑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35.1万元/人。邹城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71.8万平方米,增长27.5%;房屋竣工面积233.5万平方米,增长121.5%,其中,住宅64.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62.8%。

2011年房屋施工面积241.8万平方米,增长107.7%。房屋竣工面积17.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0.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9.8万平方米,占商品房销售面积97.4%。房屋销售额15.2亿元,增长14.9%。其中,住宅销售额14.8亿元,增长12.2%。

第三产业

2011年公路建设投资0.83亿元,新建改建公路150公里,2011年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49.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1.6公里。

2011年邮电业务总收入实现4.46亿元,增长13.8%,其中电信业务收入4.08亿元,增长12.7%,邮政业务收入3756.59万元,增长24.8%。

2011年邹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49亿元,增长12.6%,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完成73.82亿元,增长20.2%。

2011年邹城市进出口总额27106万美元,增长67.2%,其中出口6171万美元(均为一般贸易出口),增长15.9%。2011年实际利用外资(外商直接投资)8061万美元,增长1.4%,新批外资企业2家,境外劳务输出516人。邹城市引进市外国内资金1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个数累计132个,合同利用市外国内资金296.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44.6亿元,增长26.4%。

2011年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6.85亿元,比年初增加61.42亿元。

2011年各类保费收入6.44亿元,增长37.6%。[5]

社会事业

科技

2011年邹城市实施科技项目6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15项,济宁市级14项,累计获上级无偿科研经费1491.1万元。取得济宁市科学技术奖22项。邹城市申请专利940件,专利授权712件,荣获“2011年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称号。

2011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2.48亿元,增长10.2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3.97%,比年初提高1.34个百分点。

教育

2011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6%。2011年年末邹城市拥有各类职业中学3所,比2010年减少2所,在校生6983人,减少1697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15590人,减少1216人;初中29所,在校生32893人,减少84人;小学161所,减少4所,在校生69586人,增加2147人;幼儿园186所,增加40所,在园儿童20403人,增加17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99人。

文化事业

2011年年末邹城市共有艺术表演场所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档案馆1个,博物馆1个。2011年年末共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发展到23.51万户。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1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6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国家级1个,省级4个,济宁市级23个。

邹城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个,济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3个,邹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7个;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济宁市级代表性传承人9人,邹城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8人,建立了阴阳板传承基地和传习所各1处;出版了《山头花鼓戏》、《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邹城市卷》、《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资料汇编·邹城市卷》等8册非遗系列保护丛书。

卫生事业

2011年年末邹城市拥有卫生机构55个,其中,医院30个,卫生院14个。2011年年末各类卫生人员648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120人,执业医师1585人,执业助理医师321人,护士2049人。2011年年末卫生机构医疗床位4627张。农村村级医疗点678处,共有乡村医生1996人。邹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83.40万人,参合率99.8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处,新型城镇合作医疗参合居民14.10万人。

体育事业

2011年各类竞赛中,邹城市输送的运动员获国家级银牌1枚,铜牌1枚;省级金牌3枚,银牌7枚,铜牌11枚;济宁市级金牌106枚,银牌93枚;2011年向省级运动队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12人,向济宁市运动队输送97人。

城市建设

2011年城区建成面积达到42.5平方公里,完成绿化工程建设投资6600万元,城市绿化覆盖面积1653公顷,城市公园绿地面积543公顷,人均拥有公共绿地17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8%。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力度,2011年完成城建投资5.56亿元,新修道路7条,维修8条,2011年年末城市道路长度620公里,路灯7820盏。2011年自来水供水总量4478万立方米,供水普及率99%。供热覆盖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实际供热面积800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300万平方米。天然气用户达到8.1万户,2011年年末用气普及率达到99%,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率达到100%,新增公厕2座,累计39座,污水排放管网长度235公里。

社会保障

2011年邹城市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为50243元,增长13.6%。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2011年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15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0.0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3平方米,与2010年持平。

2011年向市外转移农村劳动力11.51万人,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人员1.34万人,其中再就业人员6961人。累计组织职业介绍洽谈会55次,招聘会达成意向人数1.17万人。2011年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3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

邹城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9.58万人,其中企业参保职工16.54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加人数54.8万人,参保率95.1%;新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加人数2.8万人,参保率97%。邹城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2.16万人,其中,企业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0.07万人;邹城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18万人,收缴地方城镇职工(不含兖矿)基本医疗保险费11618万元,支付地方城镇职工(不含兖矿)医疗保险费11422万元。

2011年年末邹城市拥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24所,床位4016张,收养各类人员3222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485个,其中综合社区服务中心5个。社会福利企业14家,安置残疾人544人。2011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1463万元,接受社会捐赠407.3万元。2011年年末城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6732人,发放低保金1962.5万元;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4331人,发放救助金3635万元,供养农村五保人员2761人,投入供养资金819.5万元。[6]

交通

京沪铁路纵贯南北,新石铁路横穿东西,京沪高速铁路穿过城区东部,104国道、京台高速等10余条公路干线遍布全境;境内白马河与京杭大运河相连,水上运输可直达苏、沪、浙一带。

旅游

邹城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甲类对外开放地区和旅游胜地。

风景名胜主要有:以天然形成的奇山怪石为主体的铁山公园、体育公园、峄山风景名胜区,以水见长的铁西公园、唐王湖公园、孟子湖风景游览区及素有“邹城会客厅”之称誉的人民广场、文化广场等。其中,峄山风景名胜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文物古迹

境内现有各类文物古迹517处。其中:

古遗址175处,主要有野店遗址、邾国故城遗址、漆女城遗址、栖驾峪遗址、斗鸡台遗址、北凫山犁耙峪遗址、晚照寺遗址、灰城子遗址、城前遗址等。

古墓葬107处.主要有孟林、汉鲁王墓、明鲁王墓、万章墓、南宫适墓、西晋刘宝墓、金乌林答将军墓、庙东古墓、王看九女筑坟、兴泉墓群等。

古建筑132处,主要有孟庙、孟府古建筑群、重兴塔、孟母三迁祠、龙山玉皇殿、大园戏楼、小石石拱桥、颜母祠、潘氏家祠等。

石窟寺及石刻33处,主要有铁山摩崖石刻、岗山摩崖石刻、葛山摩崖石刻、峄山石刻、凤凰山唐代石窟佛造像、黄山宋代十八罗汉洞造像、后圬山寿峰寺碑刻群等。

近现代史迹及其他70处,主要有白莲教农民起义遗址、尼山区抗日烈士纪念碑、孔子孟子诞生圣地碑、抗日烈士郑师文纪念碑、烈士陈清松墓碑、邹城烈士陵园、石墙双庆扬水站等。

各类文物史迹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6处,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11处,邹城市文物保护单位35处。[7]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