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邵东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邵东市2019年7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邵东县,设立县级邵东市,以原邵东县行政区域为邵东市的行政区域,邵东市人民政府驻大禾塘街道兴和大道288号。邵东市由湖南省直辖,邵阳市代管。

邵东市地处湖南省中部、邵阳市东大门,辖3个街道、18个镇、4个乡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面积1768平方公里,人口133.59万人,基本条件是人多地少、旱多雨少、地貌多为丘陵山包。

经济特点是商贸活跃,民营主体,民间资本雄厚,素称“百工之乡、商贸之城”。邵东拥有“全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与改革试验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国皮具箱包生产基地”、“中国注塑打火机出口第一县”等区域发展品牌。近年来,全县上下坚持“兴工旺商、富民强县”发展战略,全县呈现了经济发展提速增效、城乡面貌改观增色、人民群众收入增加、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的良好态势。[1]

建制沿革

邵东古属荆州。相传西周王族召伯曾经巡行南国,以推广文王政治。

我县甘棠角、棠下桥,据传召伯曾在此听过政。这说明距今三千年的时候,我县文化已较发达。

春秋战国时,我县属楚国。屈原在第二次流放时,沿湘江而蒸水(古名佘水),到过佘田桥。清初,佘田桥尚存渔夫亭、湘君祠等古迹。二千余年来,我县人民一直在纪念屈原,表达自己对爱国者的深切怀念。

秦始皇统一中国,废分封,设郡县,我县属长沙郡。西汉初年,我县属长沙国昭陵县。公元前123年,汉武帝改昭陵县属零陵郡。

公元五年,汉平帝刘衎设置昭阳侯国,仍属零陵郡。当时的昭阳侯国,地域大致相当于今邵东。邵东在历史上单独建制为侯国(相当于现在的县)一级政体,是从这时开始的,以后经东汉、蜀、吴、晋、宋、齐、梁、陈八个朝代,连续近六百年(直至公元581年隋灭陈),今邵东地域一直为县一级单独建制,只是隶属和名称常有变动而已。三国时,张飞取零陵郡,邵东属蜀国。关羽失荆州,邵东并入吴国。公元266年,吴王孙皓分零陵北部另设昭陵郡,郡治在今邵阳市。它辖五县:昭陵、邵阳(邵东)、夫夷(新宁)、高平(隆回)、武冈。

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为避父司马昭之讳,改昭陵郡为邵陵郡,改昭阳县为邵阳县。邵阳之名从此开始,但这邵阳正是今之邵东,县治在余家桥。

公元581年,隋朝废邵陵郡,改名为邵阳县,又将县治从余家桥迁至今邵阳市(从此时起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今邵东再没在历史上单独建立县级政体)。隋代属潭州管辖的邵阳县,范围十分广大,大体上相当于现今的邵东、邵阳市、邵阳县、新邵县、隆回、城步、新宁、武冈、绥宁、洞口。

隋炀帝时,邵阳县为肖铣所占,邵阳县改称建州。唐高宗改建州为南梁州,唐太宗复改南梁州为邵州,唐玄宗又改邵州为邵阳郡,唐肃宗又改邵阳郡为邵州,属江南道管辖。五代天福年间(公元942年)曾一度改邵州为敏州,邵阳县为敏政县。然为时很短,旋即改为邵州,敏政县为邵阳县,属湖南道武安军管辖。

宋朝分全国为十五路,邵州属荆湖南路。南宋理宗赵昀作太子时,曾被封为邵州防御使,他登基做皇帝,改年号为宝庆(公元1225年),将邵州升为宝庆府。这是用皇帝自己的年号来命名封地,做为纪念。宝庆这个名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元朝在全国设十一个行省,邵阳隶属湖广省宝庆路。明朝时,邵阳县隶属湖南道宝庆府。清朝,邵阳县隶属湖南布政使司宝庆府。

护法战争前后,宝庆府改为宝庆县,1928年,宝庆县改为邵阳县。1938年,全湖南划为九个行政区,邵阳为第六行政区。

1949年10月10日,邵阳获得解放,随即成立邵阳县人民政府。1951年11月17日,成立了邵阳县驻邵东办事处,地域辖当时邵阳县的八至十三区以及第一区和十四区的一部分。

1952年2月16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批准,正式成立邵东县。

197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湖南省建立涟源地区(后改称娄底地区),邵东县从邵阳地区划出,改属涟源(娄底)地区管辖。

1983年8月,实行市带县体制,邵东县又从娄底地区划出,改属邵阳市管辖。

行政区划

邵东县成立后,辖17个区,499个乡和两市镇、范家山、佘田桥、廉桥4个镇。

1955年撤区并乡,全县划为55个乡和两市镇。

1958年,将板桥、石桥、鸡笼、蒋河桥及高崇山乡的大部分划入邵阳市,并将界岭街双峰管辖的一边及腰铺等地划入邵东。同年10月撤乡镇,建立17个人民公社。

1961年,全县调整为8个区、73个公社、3个城市公社、7个国营农林场。

1962年11月,邵阳市高崇山公社的大部分和鸡笼、蒋河桥、板桥复划归邵东。同时,全县调整为9个区、80个人民公社、1个镇。

1963年,将邵阳县高塘、横板、马土皂3个大队划归邵东。

1965年,全县调整为9个区、43个人民公社、1个镇。1969年,邵阳县山东大队划入邵东。

1970年,新邵县合心、万富2个大队划入邵东。

1977年,高崇山、鸡笼2个公社划入邵阳市。

1983年8月4日,邵东县按照上级指示精神,撤销牛马司、佘田桥、廉桥3个乡,设置3个镇。

1984年2月8日,省委下达了《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权》的通知,随即全县把人民公社改为41个乡和1个区级镇。同年12月29日,撤销仙槎桥、范家山、火厂坪3个乡,建立3个镇。

1985年3月9日,板桥、蒋河桥两个乡划归邵阳市郊区管辖。

1995年撤区并乡,九龙岭乡撤乡设镇,毛荷殿乡更名为灵官殿乡(1996年撤乡设镇),驻马桥乡并入魏家桥乡,高楼乡并入野鸡坪乡,汪塘乡并入水东江乡,皇帝岭乡并入简家陇乡……

1996年,邵东县辖11个镇、15个乡:两市镇、九龙岭镇、牛马司镇、火厂坪镇、仙槎桥镇、团山镇、佘田桥镇、灵官殿镇、范家山镇、砂石镇、廉桥镇、水东江乡、双凤乡、石株桥乡、周官桥乡、杨桥乡、斫曹乡、界岭乡、流光岭乡、流泽乡、黄陂桥乡、野鸡坪乡、黑田铺乡、堡面前乡、简家陇乡、魏家桥乡。

1998年,流光岭乡、流泽乡撤乡设镇。调整后,邵东县辖13个镇、13个乡。

2000年,杨桥乡撤乡设镇。

2001年,野鸡坪乡、水东江乡撤乡设镇。

2002年,魏家桥乡撤乡设镇。

2010年,撤销两市镇,设立两市塘、宋家塘、大禾塘3个街道。调整后,邵东县辖3个街道、16个镇、9个乡。

2013年1月,省民政厅批复同意黑田铺乡撤乡设镇。

2014年,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撤销简家陇乡,设立简家陇镇(湘民行发15号);撤销界岭乡,设立界岭镇(湘民行发16号)。

2015年12月2日,省民政厅(湘民行发123号)批复同意:范家山镇与牛马司镇成建制合并设立牛马司镇。黄陂桥乡、大禾塘街道成建制合并设立大禾塘街道。石株桥乡、灵官殿镇成建制合并设立灵官殿镇。

至此,全县辖3个街道、18个镇、4个乡:大禾塘街道、两市塘街道、宋家塘街道、牛马司镇、九龙岭镇、仙槎桥镇、火厂坪镇、佘田桥镇、灵官殿镇、团山镇、砂石镇、廉桥镇、流光岭镇、流泽镇、魏家桥镇、野鸡坪镇、杨桥镇、水东江镇、黑田铺镇、简家陇乡、界岭镇、双凤乡、周官桥乡、堡面前乡、斫曹乡。[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邵东县地处湘中腹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历史悠久,位于邵阳市东郊,东连双峰、衡阳,南邻祁东,西接邵阳县、邵阳市双清区,北交新邵、涟源,处东经111°30′-112°05′,北纬26°50′-27°28′之间。辖18镇4乡1场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面积1768平方公里。南北长59公里,东西宽56.7公里,总面积1768.7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境内属湘中丘陵地带,为浸融蚀地貌。丘岗地占全县总面积的61.18%,山地占21.69%,平原多为溪谷平原,仅占10.85%。地势南北崛起向中部倾斜,中部抬升向东西两向成阶梯式倾斜,成为境内三大水系的分水岭。邵东处雪峰山和南岭山系之间的过渡地带,境内丘岗谷地遍布,伴有低丘小平原和若干小型盆地.地势为地南北山地崛起,中部抬升向东西倾斜。从地势上可以看出,邵东的水系流经的地域面积很小!

气候环境

气候县域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多阴雨,夏暑期长,秋多干旱,冬寒期短。年日平均气温16.6℃。年平均无霜期270天。年平均降水量1150—1350毫米。

水文环境

水系境内有邵水、蒸水、测水三大地表水系,蒸水、测水、向东流入湘江,邵水向西注入资江。[3]

自然资源

矿藏资源

资源境内资源丰富,矿产以煤、石膏为主,已探明煤储量4000万吨,石膏储量3.2亿吨左右,煤和石膏储量均居全省前列。还有锰、铅、锌、铀、铁、硅砂、重晶石、塑性粘土,石灰石等。

土壤资源

土壤有水稻土、红壤、黄壤等7大类,16个亚类,51个土属,137个土种。

旅游资源

旅游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唐代名士申太芝所居之大云山、唐肃宗御笔钦题的佘湖山、宋濂溪周子洗墨(周敦颐)的九龙岭,昭阳候城遗址,还有流光岭风景区,畔塘水库烟竹岩、明代建筑群荫家堂、朋山塘古屋、洪桥、水东江长道冲千年古枫群及佘湖山古寺佛地等,构成了邵东独特的旅游胜景。

区域人口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邵东县常住总人口1130536人,其中,两市镇145923人,牛马司镇52620人,范家山镇23271人,九龙岭镇43733人,仙槎桥镇51023人,火厂坪镇56009人,余田桥镇30072人,灵官殿镇55847人,团山镇64890人,砂石镇32144人,廉桥镇70150人,流光岭镇21496人,流泽镇39005人,魏家桥乡43937人,黄陂桥乡38448人,黑田铺乡57828人,双风乡17886人,周官桥乡32317人,简家陇乡50917人,野鸡坪乡43027人,杨桥乡28236人,水东江乡49148人,堡面前乡14264人,石株桥乡27139人,界蛉乡30056人,斫曹乡20150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邵东县常住总人口896619人,其中,两市镇191761人,牛马司镇33569人,范家山镇16210人,九龙岭镇25848人,仙槎桥镇33395人,火厂坪镇42727人,佘田桥镇22145人,灵官殿镇39729人,团山镇44954人,砂石镇23827人,廉桥镇49431人,流光岭镇13884人,流泽镇30647人,魏家桥镇31130人,野鸡坪镇29705人,杨桥镇17787人,水东江镇34655人,黄陂桥乡28524人,黑田铺乡45815人,双凤乡14323人,周官桥乡21969人,简家陇乡37758人,堡面前乡10796人,石株桥乡18087人,界岭乡21124人,斫曹乡16819人。

2015年末全县人口总数为133.59万人,常住人口92.8万人,其中男性为48.11万人,女性44.69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7.37‰,人口死亡率7.4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93‰。全年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45.66万人,城镇化率达49.2%。

区域经济

综合概述

经济总量稳步扩张。201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10.1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0.01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6.78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3.32亿元,增长9.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GDP为29550元,比上年增长8.1%(按可比价计算)。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16.4:48.4:35.2调整为16.1:47.3:36.6,三产业占比进一步提升,突出经济转型创新发展,产业空间进一步深化拓展。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8.94亿元,同比增长11.4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3.56亿元,同比增长18.51%;基金预算收入5.44亿元,增长41.3%;上划中央收入3.90亿元,降低6.7%;上划省级收入1.47亿元,增长8.0%。全县一般预算支出46.94亿元,增长12.9%。

第一产业

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全县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76.53亿元,同比增长3.4%(按可比价计算)。圆满完成了粮食产量抽样调查、生猪监测、油料调查等专项调查,全力保住了“产粮大县”、“生猪产出调出大县”、“油料产出大县”这“三顶帽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6.81千公顷,总产44.65万吨;油料播种面积16.94千公顷,总产3.87万吨;生猪出栏123.3万头。

农业产业化成效明显。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7家,总数达417家。火厂坪多特农业、秋实农业、简家陇铁皮石斛、昌盛鸿源、九贝生态等特色种植、养殖基地初具规模。农业机械化率在全市率先达到65%。大力推进油茶、中药材、蔬菜、黄花菜等种植业规模发展,“邵东流泽玉竹”被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商标。

乡村条件不断改善。加速推进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二六个一”工程全面完工,完成通畅工程58公里、危桥改造16座、农村危房改造2568户。新型城镇建设稳步推进,我县被评为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廉桥、佘田桥、团山等乡镇成功获批全国重点镇,荫家堂、洪桥等4村被确定为中国传统村落。同时,围绕“饮水、道路、沼气、环境”四项实事,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33个示范点申报项目108个已全部完成,建成县级示范村57个,仙槎桥青山村成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堡面前乡大羊村荣获全国美丽乡村和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围绕“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推行城区市场化保洁和村级垃圾日产日清,城乡环境卫生持续好转。

第二产业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全县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665.21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32.12亿元,增长9.4%。其中: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519.47亿元,增长14.3%;增加值128.22亿元,增长10.5%;规模以下工业完成总产值145.74亿元,增长12.9%,完成增加值3.9亿元。新增规模企业61家;打火机、箱包皮具、五金、中药材等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型工业化工作连续七年获全省先进、全市第一。园区集聚效益显著增强,生态产业园完成7.8平方公里新型工业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建成25条园区道路,路网框架基本形成,一座宜工、宜商、宜居的生态新城初具雏形;开发区综合考核位列全省第14位。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32.15亿元,增长25.04%,完成增加值14.66亿元,增长12.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98.79万平方米,增长10.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42.75万平方米,增长60.28%。

第三产业

市场商贸持续繁荣。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33亿元,增长12.5%。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43家,全县拥有电商经营户13822户,全年实现电商交易额35亿元,“双十一”快递出单量居全省第一,成功获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外经外贸形势良好。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52亿美元,增长45.55%,其中出口4.32亿美元,增长48.9%。深化与东南亚、欧美等地侨商的合作,大力拓展对外贸易,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42家,达到233家。实际利用外资0.22亿美元,降低4.5%,内资120.1亿元,增长24.2%。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客运量1533万人,旅客周转量6.0541亿人公里,货运量2210万吨,货物周转量13.0901亿吨公里。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5.57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92亿元,电信业务总量4.65亿元。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分别为10.12和79.75万户。[4]

社会事业

科技发展

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125个,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371.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6.99亿元。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25亿元,其中科研三项经费投入0.008亿元。专利申请348件,授权专利219件。成功创建全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知识产权百强示范县。

教育事业

各类民办学校4所,在校学生1240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毕业生升学率为100%。圆满完成农村合格学校创建任务,全县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全部为省级合格学校;城区学校大班额得到有效控制,高考综合成绩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市之首;青少年创新大赛和机器人比赛分别获得全省第二、全市第一。第十七届机器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授予邵东县人民政府优秀组织奖。

文化事业

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15.2亿元,全县艺术表演团体85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8%和97%,有线电视用户8.8万户,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1800场次。文化精品节目纷呈,参加省第五届文化艺术节获2个金奖,群众文化活动全面开展,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村村响”广播建设全面启动。“信息惠农•光网乡村”建设完成613个村光纤进村入户。

卫生事业

全县医疗卫生机构123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4个,拥有床位数3984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72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595人,注册护士1525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有序推进,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实现基本药物“零利率”销售;新农合参合人数103.86万人,参合率达96.39%;统筹基金补偿89.42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医疗费补偿率达到57%,参合农民受益面86.1%。

体育事业

全县体育场地105个,其中体育馆4座,游泳池2个。全县全面健身运动参加人数22.8万人,开展全面健身项目20项,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128个。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邵东被评为“全国柔力球之乡”。

人民生活

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153元,增长10.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05元,比上年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0元,比上年增长12.6%。

社会保障

完成投资6.41亿元,19个省定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超额完成任务,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新增城镇就业5711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84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89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增私营企业分支机构369个、个体工商户6100户。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分别提高到330元/月、165元/月,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240元/月。解决80168人安全饮水问题。

生态环境

积极推动大型沼气发电工程、户用及小型沼气工程建设,建筑公建项目全面执行建筑节能标准。2015年,全县万元GDP能耗为0.56吨标准煤,同比降低3.8%,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0.20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2%。积极开展人工造林,全面实施封山育林,强化林地和湿地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38.27%。扎实开展环境污染专项整治,积极整治关闭非法洗水布厂、非法小电镀企业、煤矿、石膏矿、烟花生产企业、土瓦窑等环境污染企业,大力推进流域治理,开展跨区域环境监察执法,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5年全县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6.4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5]

历史文化

邵东花鼓戏:

邵东花鼓戏是在民间歌舞说唱基础上形成的地方戏曲剧种,是湖南花鼓戏中职业戏班成立最早,表现形式最具特色,传统剧目保留最多,在全省乃至全国影响较大的主要流派,其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诙谐、活泼、清新的艺术风格深受广大观众喜闻乐见,三百多年来,广泛流行于湘中、湘西南和滇、黔要道。

邵东花鼓戏的形成由初期一旦一丑的对子花鼓发展成“三小戏”,清末民初,逐渐进入“多行旦”阶段,步入剧种形成的成熟期。

邵东花鼓戏的表演与音乐风格属东路流派,其唱腔丰富,曲牌众多,独具艺术特色,形成了以川调类、牌子类和小调类三种声腔融合一体的音乐体系,有些曲调已具板式形态。

邵东花鼓戏艺人先后继承、整理、移植和创作大小剧目300多个,一批优秀剧目被省音像公司摄制、播放和出版发行。闻名全国的邵东花鼓戏《磨豆腐》、《打鸟》、《摸泥鳅》、《炉火更旺》、《金钏会》就是其代表,其中《磨豆腐》、《装灶王》等还几度晋京向中央领导汇报演出,《金钏会》由潇湘电影制片厂拍摄成电影面向全国发行放映,后期创作的《山野曲》做为湖南优秀地方戏剧种参加“全国首届地方戏展演”荣获大奖,2012年创作演出的《阳雀》获湖南省笫四届艺术节金奖。

邵东县人民政府于2012年将邵东花鼓戏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邵东木偶戏

邵东素有“百工之乡”、“金针之地”、“商贸之城”的美称,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邵东县以民营经济的高速发展享誉国内外。在这快速发展的现代文明中,邵东木偶戏仍以一种原生化的传统文化形式在民间流传着。

据《邵东县志》记载:解放前,邵东属于宝庆府的东路,是邵阳县的一部分,由于土地贫瘠,人们生活贫困,很多人就以唱花鼓、演木偶维持生计。当时的木偶戏班、社大多数是半职业性的,农忙时务农,闲时演戏,以耍木偶为民消灾祈福、求神许愿。解放后,木偶艺术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扶植,在党的文艺“双百”方针指引下,木偶戏班、社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1952年,邵东县成立后,于1956年成立了邵东木偶剧团并参加了湖南省首届农村业余木偶剧团汇演,演出节目《拦马》获优秀表演奖。紧跟着,邵东县的杨桥镇、火厂坪、余田桥、团山、流泽、两市塘、宋家塘、牛马司等地,除老的木偶戏班社外,新组建了几十个农村木偶戏业余剧团。这是邵东木偶戏最鼎盛的时期。

木偶戏是一项古老的民间表演艺术,据考证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木偶戏的起源和创始人,历史上众说纷芸。但木偶戏始于汉朝,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之说,最为史学家和木偶戏界的认同。我国的木偶戏主要有“杖头木偶”、“提线木偶”、“布袋木偶”三大类。邵东县主要分布有杖头木偶和布袋木偶。

邵东木偶戏以湖南民间传统的短把举杆类的杖头木偶戏为主流,是一项集多种艺术门类于一体的双重表演的手工操纵艺术,既具戏剧的特征,又具表演的艺术和手工操纵的技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邵东木偶戏历史悠久,覆盖面广,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极强的民间艺术,是民间戏剧的活化石,它保留和诠释了许多民间传统习俗,具有深刻的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的研究价值。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邵东县城乡人民也早已步入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中,加之木偶戏班艺人们的老龄化,现邵东木偶戏的市场与传承已濒临困境。2008年7月,邵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普查中发现:邵东木偶戏传承至今的只有“清武班”和“清云班”两副担子。此两副担子仍常年坚持在城镇乡村演出古老的木偶戏,以其精湛的技艺与吃苦耐劳的精神诠释着民间艺术顽强的生命力。其中位于邵东县杨桥镇的清武班是邵阳市到目前为此发现的行套齐全、剧目丰富、艺人最多、演出活动坚持时间最长的民间木偶戏剧团。据“清武班”第五代传人龚日升老师傅(现年81岁)称:“清武班”创建于清道光三年,即公元1823年,六代传承至今,已逾180余年。龚日升家中现保存木偶头像50余尊,服装70多件,头盔50多顶,各类乐器30余件,戏用兵器道具60多件,线装刊印和手抄剧本50多册。龚日升所保存的杖头木偶,雕工精细、造型生动,经邵阳市文物专家鉴定,系清代中叶的雕刻工艺,属于国家二级、三级文物。所保存的全套木偶戏行头和线装古版木偶戏唱本,经鉴定具有极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价值,已经引起了市、县两级政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高度关注。

2008年8月,邵东木偶被邵阳市人民政府入选为邵阳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邵东木偶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将在新时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方言俚语

邵东方言属于湘方言中的老湘语,较多地保留了中古音的特点,其声母、韵母、声调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别,老湘语是最古老的汉语方言,邵东方言语音系统中保留了一套非常完整的全浊音声母系统,调值有6类且较普通话低平,语速较快,有一种快入急收之感;邵东方言的文白异读非常丰富,且有自身特点。从声母、韵母两个方面形成独特的文白系统,很具地方特色。

名优特产

猪血丸子:宝庆猪血丸子,亦称血粑,是邵阳的传统食品,始于清康熙年间,民间历代相传,至今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宝庆猪血丸子的主要原料是豆腐,先用纱布将豆腐中的水分滤干,然后将豆腐捏碎,再将新鲜猪肉切成肉丁或条状,拌以适量猪血、盐、辣椒粉、五香粉以及少许麻油、香油、味精、芝麻等佐料,搅拌匀后,做成馒头大小椭圆形状的丸子,放在太阳下晒几天,再挂在柴火灶上让烟火熏干,烟熏的时间越长,腊香味越浓。也有做一铁架,架下用火炉焚烧锯木屑、糠皮、谷壳或木炭熏烤,此种熏法特别讲究火候,不能过急过猛,否则口味不佳。丸子熏干后即可食用。猪血丸子色、香、味俱佳,腊辣可口,增进食欲,且易于保藏,至少半年内不会变质,同时还携带方便,煮熟切成片即可食用,是宴客时一道开胃的冷盘。

邵东黄花菜:素有黄花菜之乡美誉的湖南省卲东县,去冬今春黄花菜生产经营更是喜讯频传,去年12月菁洲牌黄花菜获湖南省第四届(国际)农博会金奖,今年3月又获湖南省名牌农产品、湖南省消费者信得过品牌,并已通过美国FDA三批次质量检测合格,有望在4月份通过最后一次检测获得美国FDA质量认证,而成为免检产品进入美国市场。邵东县是黄花菜生产大县,黄花菜年种植面积在6万亩以上,总产干花蕾6000多吨,已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800多万美元。黄花菜这棵邵东县农业经济的“摇钱树”焕发出如此旺盛的生机,这正显示出该县黄花菜产业具有其深刻内涵和独特优势。

佘田桥豆腐:佘田桥镇是一座文明古老的城镇,山水青秀,物产丰富,交通方便。农产品以稻谷为主,鲜鱼、西瓜、荸荠(莳菇)、柑桔为特产,木材、楠竹、旅游资源甚丰。尤其是豆腐,品类多,因鲜嫩味美、清甜润口而饮誉湖南。游客到此吃到豆腐,啧啧自叹“大饱口福”。解放前,佘田桥镇有十之七八的居民加工豆腐出售,以此养家糊口。

玉竹:目前是邵东县优势农产品。邵东产的猪屎尾参产量大、品质优而占全省3/4,出口占全国第一,享誉海内外。邵东为猪屎尾参的原产地,已得到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产地域产品保护办的认可。邵东县种植药材历史悠久,自明朝开始,已在本县廉桥镇、斫曹乡、流泽镇、双凤乡等乡镇种植玉竹。据《邵东县志》记载,清末时期,该县流泽、廉桥、光陂、界岭、双凤等乡镇种植玉竹达数千亩,年产量占全省四分之三。民国时期,广东商人来境收购玉竹,转运广州出口港澳、东南亚、日、美、韩、加等地区和国家,此时我县猪屎尾参外贸出外商称为“湘玉竹”。

邵东五金:邵东素有“五金之乡”的美称,五金产业在邵东起步早、发展快、种类多、总量大。从18世纪开始,民间手工生产的日用五金工具等产品,就畅销西南各省,享誉全国。改革开放后,上邵东五金工具在原有刀、剪产品的基础上,从山东、河北等地陆续引进扳、钳、锤系列产品。产品扩展到钳子、扳手、锤子、把斧以及量具、模具等产品,门类齐全。仙槎桥镇以生产小五金见长,境内形成了锤子村、板手村、起子村等专业村,生产十分红火。此外,流泽镇的铝制品生产、火厂坪镇的钢球生产、灵官殿镇的小型水泵生产都颇具规模,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鼎盛时期,以邵东为中心所辖17个镇的区域范围内,有个体五金加工户达2000余户,从业人员4万余人。其中直接参与小五金生产人员有3万余人,并逐渐形成了10个专业村,每个村都有侧重。经过30多年的发展,邵东五金行业产业链比较完整,五金行业规模逐步壮大。全县现有五金企业近350个,其中规模企业49个,五金协会会员企业77个,共拥有五金工具生产线300多条,主要生产各种规格的扳手、钳子、锤子三大系列130余种,年生产能力达3亿套件,年耗钢材4万余吨,年销售产值达到10亿元,年纳税约6000万元,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10余万人,产品70%以上出口美国、欧盟、日本、东南亚、中东及港台地区。

风景名胜

大云山

大云山坐落于堡面前乡,属南岳七十二峰之一,为邵东最高峰。

大云山日出

大云山全长100余公里,宽跨40余公里,海拔996.4米,风光妖娆,钟灵毓秀,奇峰怪石,景象万千,有“鸡冠峰”、“香炉峰”、“仙人桥”、“石狮”、“姊妹石”等八十余处自然景观,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大云山,一名白云山,又名七星山,亦名邪姜山,海拔998.4米,属省级风景名胜区。这里位于衡阳县、祁东县和邵东县的三县交界处。据《水经注疏》●卷三十八记载:蒸水出衡阳重安县西,邵陵县界邪姜山。大云山即邪姜山,盖此山跨邵阳、祁阳、衡阳三县界)。蒸水从这里发源.县城坐车到堡面前,全程约59.9公里。

佘湖山景区

佘湖山坐落在佘田桥镇,海拔496米,森林覆盖1600多亩,东临双峰,南连衡阳,西接祁东,北通邵阳,山上清幽如带的蒸水河自西向东,绕山穿镇而去,衡宝公路以佘田桥为中心站,东有公路通娄底,西有汽车到桂林,离县城20公里,交通便利。佘湖山上有一很有名气的庵堂,早在1200多年前叫“云霖祠庭”,并设有‘云山观”大横匾,后来唐朝修建改名叫“云霖寺”,唐玄宗皇帝御笔钦赐“云霖寺”匾。宋朝以来人们称之为“余湖山庵堂”。庵堂最出名的主神是大洛菩萨,传说一申氏医者,大难之年,从洛阳来到邵阳市东郊一个岩洞居住,称为洛阳洞,后又迁往余湖山,用医术广济百姓,得百姓拥戴,为其修庵练身,拯救苍生,天宝十四年八月十一日登天升王,百姓塑其神像,永世烧香朝拜。现庵内建筑面积六百多平方米,内有正殿、后殿、附殿共八间,有餐馆、商店、住房九间,今年已投资十九万元,新修建二座凉亭及其它古建筑。至今,游人香客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佘湖山香烟缭绕,抽签、拜神、酬奉、许愿者争先恐后,凡到南岳烧香途经此地的香客,都要上山烧回拜香,这里常年香火不息,游人不断。佘湖山不但有神奇庵堂,曾经是佘湖山庵堂的一个小和尚,至今成为一名军官,少将军衔的周美华军长,为佘湖山题了词。还有奇洞怪石,神秘的狮子峰,美丽的莲荷山景观,风景如画。

皇帝岭林场自然景区

皇帝岭林场位于邵东县南部,东靠邵东县茶子山乡,南连祁怀远乡,西邻祁东志冲乡,北接邵东县皇帝岭,东西长5.6公里,南北宽3.4公里,总面积为1172.3公顷,其中森林面积900公顷。该场地处雪峰山山脉与衡山山脉之间的过渡地带,最高山峰海拔为685.5米,最低处为海拔210米,是我省湘江一级支流蒸水的发源地之一。境内有千百年的老古树,四五丈高的楠竹,树有上百个品种,竹有数十个家庭。野鸡飞鸣,麂兔跳跃,偶而野猪出没。真是集鸟兽山林于一家。公路纵横,交通方便,山水秀丽,气候宜人。特别是暑热天气,热气炙人,而进入皇帝岭林场境内,鸟语花香,涧水飞溅,凉风习习,好一个避暑胜地。驱车进入观音石村,往左便有烈马寨景区,往右便是观音石景区。

流光岭风景名胜区

流光湖由新修水利而形成。湖面宽阔,水质清澈,湖叉交错,岸线曲折,湖面碧波荡漾,鸟飞鱼跃,面积为一百九十五公顷。内有一桥三岛九井十八湾。“一桥”为渡仙桥,由怪石添成,当湖水退到一定位置就可看到这座妙不可言的天工神造桥;三个小岛共有面积一百公顷左右,夏凉冬暖,风景秀丽,是憩息游乐的好场所,其中凤形岛正开始建筑高标准避暑山庄;“九井”泛指湖中地下水非常丰富,其实远不止九井,其中一井为“子午潮”,在板桥寺的奇峰怪石下面,经常有五、六条水车大的水冒出来,奇怪的是每天到子时和午时便突然水高三尺,人在水井边如果脚移动慢,就会被潮淹没,时间一过,潮便退下。因而先人命名为子、午潮。流光湖交错于崇山峻岭之中,湾道较多,如:月亮湾、桃花湾等十八湾。各湾游览都别有风味,湖面两岸山青水秀,鸟语花香,西岸有一个150公顷的森林公园,四周山峦逶迤,重重叠叠,林木翠绿,山因水而明,水因山而秀,山水相依,风景宜人。

古奇洞

古奇洞地处湖南省邵东县双凤乡之东,与祁东县和邵东简家陇接壤。

桐江源自南而北贯穿古奇洞全境,经流15里有余。古奇洞自上而下分上、中、下三洞,辖船形、红马、麒麟、古奇、福安、马鞍(安)、刘家7村,有良田2000亩,是双凤最富庶的地方。有雷祖岭、迴龙峰、钟石山等八大风景名胜,有双龙、分水坳、郭家、犀牛四大古亭,这里崇山万重,景色别致。

古奇洞昔称“谷皮洞”。传说神农氏给玉皇大帝舂米,吹落三片谷壳于此,变成三洞沃土,让百姓耕种,故名“谷皮洞”。由于一江中流,泉井四溢,土地肥沃,稻香物丰,乃“鱼米之乡”,人们又称之为“谷米洞”。

为什么后人改称“古奇洞”?离不开这个地方的异古奇怪。奇怪一:从前这里古树参天,绿树成荫,十里长垅,山峦环抱,登高而望,乍看之下,呈现三个风景秀丽、地貌奇特、蔚为壮观的“天坑”,相互阻隔独立,却又彼此联通,世间罕见。奇怪二:以江水为界,两边地质构造截然不同,江之东为沙砾岩地貌,江之西为石灰岩地貌,乃天工之作,非人力可及。奇怪三:旧时,宝庆商旅去祁阳,多出小东路,经白马铺(鸡笼乡)、官桥铺(魏家桥)、南市铺(仙槎桥)、皂塘铺(仙槎桥)而至三都铺,全程80里(古时一铺15里),然后溯桐江而上,一遛石板路,跋涉十里,穿越“三洞”,步上迴龙峰而入祁阳(过分水坳也可入祁东)。这里自古就是一条重要的“茶马古道”。其间峡谷幽长,关隘处处。按常理,如此境地,在古代当有土匪强盗打劫(又称“关羊”),但由于这一带民风淳朴,百姓齐心,好客崇义,因此匪患几无。

昭阳公园

昭阳公园规划占地730亩,按景观及功能特点分为入口引导区、文化游乐区、休闲娱乐区、植物观赏区及运动康体区等5大功能区。2009年8月6日书记办公会议后,昭阳公园建设指挥部按照县委的要求和部署,围绕建设一个集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生态环保型绿色公园目标,坚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统一思想,克服困难,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以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为重点,“迁民户、铺道路、蓄湖池、辟广场、筑亭阁、植花木”,强力推进,一个融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绿色公园终于显露出她的迷人风采。正如中南林学院专家高度评价的一样:“在全国县级城市公园建设中,昭阳公园建设是城市风景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一个样本和典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