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邢其毅,著名有机化学家、教育家。原籍贵州省贵阳市,1911年11月24日出生于天津市。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有机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后任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员,在中央研究院庄长恭教授领导下进行生物碱工作。抗日战争期间,任华中军医大学教授,在艰苦条件下完成一简便测定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和云南抗疟植物的研究。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化学系和农化系教授,兼任北平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担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曾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目录

邢其毅的《基础有机化学》应该怎么学

[1]

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很重要,只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你才能效率倍增。本人14年考上的北大药学院,单科970有机化学150分考了140分,有机学的还算可以,哈哈。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有机化学学习方法,以供大家参考。首先,我先把有机化学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学明白,比如说原子理论,价键理论,电子理论,因为不明白这些,有机化学就是照葫芦画瓢,只能停留在背诵的阶段,那是肯定无法学通透的。然后我快速地看了第一遍书,拿出三四个小时专心看一章,一边看题一边做题,做题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且有助于牢固记忆。遇到难的题可以先跳过,不必过于纠结。第一遍一定要快,不要拖拖拉拉,为什么呢?因为有机各章节有点分散,你看的慢,很有可能看了后面忘前面。等你快速地在短期内看完整本书之后,你可以做到整个大纲了然于胸就可以了,没必要纠结没把细节全记住,因为第一遍就是建立大树枝干的时候。我当时第一遍只用了二十多天,别人都很吃惊,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们在死扣每一章每一节,能不慢吗?两个月没看完一遍,看到下本书,上本书讲啥早忘了。等你建立好大纲之后,再看第二遍书,这时你才需要注意每一节的细节,把细节部分都整理成笔记,以供不时翻看。然后再一边看一边做题,将难的题也弄明白。第二遍是在枝干的基础上让其枝繁叶茂。然后第三遍,看书再去做更难的练习册,遇到不会的题再回书上找,弄懂,这样能帮你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然后第四遍看书再去做更难更难的练习册,道理同第三遍。此时,嘿嘿,你的有机绝对已经是同届学生中的佼佼者了!下面我说一下有机化学学习中不好的学习方法:首先,千万不要钻牛角尖!千万不要钻牛角尖!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这是学习有机化学最大的忌讳。很多同学喜欢钻牛角尖,揪住一个问题不放,放着一大堆重要知识点不去学,偏偏纠结书上的某一个反应的某一个条件中有没有加热,为啥它没有写加热就发生消除反应了呢?学习有机化学要先明白有机化学的一大特点,那就是化合物非常的多,不同的底物反应条件差别很大,有些化合物就不需要在学习的反应通式中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反应,考试中也很有可能写的反应条件和书上的不完全相同,但是你只要能看出是哪一类反应就可以了。很多同学有机学的慢,就是因为钻牛角尖的时间太长,看一遍书巴不得要三个月,等你看完最后一章,还记得第一章的题目吗?其次,用无机化学的思维来考虑有机化学。很多同学忘记了有机化学的另一大特点,那就是反应永远都会伴随副反应发生,反应产率不可能百分之百,且大多数反应也是平衡反应,不能反应彻底。用无机化学的思维来考虑有机化学反应,总觉得很多反应无法发生,总纠结于催化剂的酸碱性够不够,能不能像机理中写的那样,把底物催化成负离子,你忘记了,反应是平衡的,只要机理中最后一步能正向反应,能生存相对稳定的产物,那整个平衡就能正向移动。编辑于 2017-12-08​赞同 199​​34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指针在转动OLED开发29 人赞同了该回答有机化学背书当然重要,把那些典型的范例牢牢记下来可以让你以后的学习研究事半功倍。但是毕竟在茫茫多的有机反应里你能真正记住的终究非常有限。研究所的高等有机课会更想让你掌握的是一种针对80%反应能推导出产物和机理的方法。有机反应的实质归结起来就是把电子放到最合适的地方,比如不管看起来怎样复杂的亲核反应,最后的产物跟起始物看起来完全不是一个妈生的,但是反应终究还是通过一步一步的电子转移发生的。首先要做的还是找出最强的Nu-和E+,然后考虑电子效应,立体化学效应,离去基团等因素后画出你觉得最合理的电子转移路径,得到中间产物A。然后同样还是再找这时最强的Nu-和E+,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