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通用机枪

通用机枪,又称轻重两用机枪,是一种是可由单人携带、气冷设计、弹链供弹、可快速更换枪管、附有两脚架亦可装在三脚架上或车辆上的中型机枪。它既具有重机枪射程远、威力大,连续射击时间长的的优势,又兼备轻机枪携带方便、使用灵活,紧随步兵实施行进间火力支援的优点的一种机枪,是机枪家族中的后起之秀。从20世纪50年代起,各国普遍用通用机枪取代了轻机枪与重机枪。如今,轻重两用机枪已经是基本取代了重机枪的地位。[1]

目录

简介

作轻机枪使用时,主要杀伤、压制800米内的有生目标;作重机枪使用时,主要杀伤、压制1000米内的有生目标;一般通用机枪都能高射架枪,实施对空射击。机枪口径通常为6.5~8毫米,枪身长1200毫米左右,发射步枪弹或机枪弹,理论射速600~800发/分,枪身重6~15千克,枪架重5~20千克。自动方式多为导气式,闭锁机构多为枪机回转式或枪机偏转式,击发方式为连发。一般配有大、小弹箱和不同长度的弹链。作轻机枪使用时,弹箱可挂在枪身上,能实施行进间射击,伴随步兵战斗。为了便于轻机枪射击,通常配有枪托。同时配有两脚架和三脚架。两脚架装在枪身前部,架杆多为可伸缩式,以便调整火线高和调正枪身。为保证有较长的持续火力和良好的射击精度,通常配有备份枪管,可供更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设计了MG34通用机枪。此后改进成MG42通用机枪,1942年装备部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通用机枪得到各国军队的普遍重视,得到很快的发展。战后各国新研制的机枪大部分是通用机枪,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美国M60式7.62毫米通用机枪、比利时MAG通用机枪、苏联PKM通用机枪以及中国1967年式7.62毫米轻重两用机枪、QJY88式5.8毫米通用机枪等。通用机枪未来发展是:研制高威力弹药及特种弹,提高通用机枪对有防护有生目标及轻型装甲目标的毁伤能力,特别是远距离的毁伤能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小口径,大幅度减轻重量,提高机动性;发展中大口径通用机枪,兼顾车载使用和携行使用。

发展历史

丹麦生产的麦德森机枪首创通用机枪的概念,该枪拥有多种口径(6.5×55mm/7×57mm/7.62×51mm/7.62×63mm/7.92×57mm及其他),使用两脚架时可作轻机枪,使用三脚架时可作重机枪,使用独创的软式三脚架时则可作为防空机枪使用。但由于麦德森机枪采用弹匣供弹,在持续火力方面稍差,而且多数被当作轻机枪使用,所以多数人把麦德森机枪当作轻机枪而不是通用机枪。

通用机枪可以说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纳粹德国是最先使用MG34通用机枪装备部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MG34机枪是早先使用的通用机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通用机枪主要是德国7.92毫米MG42通用机枪。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后,通用机枪得到了飞速发展。。20世纪50~70年代是通用机枪的盛行时期,例如1957年美国定型的M60通用机枪、1958年比利时定型的FNMAG式、1958年西德定型的MG3式、1961年苏联定型的PK通用机枪等,都是典型的通用机枪。80年代以来,由于部队机械化、装甲化水平提高,车装机枪数量增多,以及大口径机枪的重量大幅度减轻,导致通用机枪的发展速度减慢,中国从1960年开始研制通用机枪,先后定型了1967年式7.62毫米轻重两用机枪、67-1式和67-2式7.62毫米重机枪等。

80年代以来,由于作战部队机械化、装甲化水平的提高,突击机枪的迅速发展以及大口径机枪的重量大幅度减轻,通用机枪的发展速度减慢了。

进入20世纪90年代,被美军选中的“米尼米”5.56毫米机枪,虽然具有更换枪管快、弹链供弹、带三脚架、弹药通用性好等优点。但海湾战争的实践证明,5.56毫米枪弹的压制作用不足,M60仍是不可替代的步兵中距离火力支援武器。此后,美国陆军在总结1994年索马里战斗时又指出:M249型5.56毫米轻机枪虽然适合在城区作战,但贯穿力和威慑力没有7.62毫米枪弹大。M60机枪的目标效应及心理效应都很好,是“米尼米”机枪不可比拟的。因此决定:继续改进M60型7.62毫米机枪,从1997财年开始,部队收到了改进后的M60E2机枪,出现了M249型5.56毫米机枪和M60E2型7.62毫米机枪并存局面。即M249在美军中作为班用机枪使用,而M60E2则作为连用机枪使用。但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英军队仍将MAG7.62毫米通用机枪装备在步兵班和轻型战车上。

特点

通用机枪一般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弹链式供弹、枪机回转式闭锁,,枪管可以快速更换,主要作为通用的支援武器使用。作轻机枪用途时使用自带的折叠两脚架,作重机枪用途时则安装在可折叠三脚架上,或使用车载射架安装在车辆上。通用机枪具有质量小、结构紧凑、火力猛、精度好、用途广泛等特点。

工作原理

通用机枪一般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枪机回转闭锁方式。它的导气装置比较特别,采用自动切断火药气体流入的办法控制作用于活塞的火药气体能量。枪管下的导气筒内有一个凹形活塞,平时凹形活塞侧壁上的导气孔正对枪管上的导气孔。当火药气体进入导气筒内后,在凹形活塞的导气筒前部的气室中膨胀,在火药气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推动凹形活塞向后运动,活塞又推动与枪机框相连的活塞杆向后运动。活塞向后移动时,会关闭侧壁上的导气孔,自动切断火药气体的流入。这种结构比较简单,不需机枪常有的气体调节器,缺点是不能调节武器的射速。

结构

导气装置

当活塞向后移动时,会关闭侧壁上的导气孔,自动截断火药气体的流入,这种自动调节导气装置的结构比较简单,不需气体调节器,但缺点是不能调节射速。弹链式供弹装置改进自MG42,借助枪机滚轮带动拨弹杆左右运动,再通过杠杆使拨弹滑板上的拨弹齿拨弹,单程输弹。枪机头有两个闭锁卡笋。

机匣

机匣、供弹机盖等都采用冲压件,因此质量小、成本低。整体重量比起0.30口径的勃朗宁M1919A4/A6大大降低,而且结构紧凑。枪内还广泛采用减少摩擦的滚轮机构,因而射击振动较小。

枪机组件由机体、击针、枪机滚轮、拉壳钩、顶塞等组成,机体前有两个闭锁卡笋,机体底部有曲线槽,与枪机框导突笋扣合,借助枪机回转实现开、闭锁动作。枪机自由行程较长,而缓冲器也吸收了大部分后坐能量,因此射速较低,大约每分钟550发左右,射击时容易控制枪身,经过训练的射手能够控制出单发或短点射。由于只能连发发射,故发射机构比较简单。

枪管

同其它机枪一样,通用机枪一般也可快速更换枪管,但由于提把装在机匣上,需要射手带手套操作。主要问题是枪管升温快、更换枪管困难、活动部件不耐用等等。

瞄准装置

通用机枪的准星一般为片状,固定式;表尺为立框式,可以迅速进行高低和方向调整。对机枪而言,由于枪管常需要更换,所以归零校正最好在准星上进行,而M60式机枪准星是固定式的,难于归零校正。

弹药

通用机枪当今主要以可散式弹链作为其供弹方式,发射7.62×51 NATO或7.62×54R中口径全威力弹药及训练弹。

视频

通用机枪 相关视频

俄罗斯机枪之最,PKM通用机枪
震撼,通用机枪的家族盛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