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通海县博物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通海县博物馆,位于云南省,据2020年9月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现有藏品4000件/套、珍贵文物304件/套,举办展览10个,参观人数8.4万人次。

相关资讯

叹为观止!通海县博物馆镇馆之宝

冠冕南州

在传统建筑中,木雕作为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常贯穿于建筑的屋檐、栏杆、板壁和门窗之中。而那些常见于殿、阁及民居之间,且带有格眼,可供采光的格子门,在具备了实用价值的同时,也因精湛的雕刻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更兼具艺术观赏性和研究价值。

清末民初,通海木雕大师高应美以其精湛的木雕技艺,先后雕刻出不少传世佳作。如今,通海县博物馆就藏有一樘出自高应美之手的格子门,这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更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木雕格子门共6扇,均出自通海木雕[1]大师高应美之手。

出自周家花园

说起通海木雕大师高应美,熟识木雕工艺和通海传统建筑行当的人基本都知晓。

高应美

字继高,通海河西南门人,生于清咸丰年间,1932年去世,终年71岁。在高应美的雕刻生涯中,从清光绪末年到民国初期的17年里,曾先后在通海、河西、个旧等地雕刻格子门4樘。一樘在河西园明寺大雄殿,后被焚毁;一樘在个旧李家花园;一樘在通海县城周家花园;一樘在通海小新村三圣宫。

木雕格子门雕刻主题,以传统文化[2]元素为主,涵盖了诸多历史人物、故事和传说。

而通海县博物馆藏的这樘格子门,就出自周家花园

时间回到清朝末期,那时在通海县城内有一户周姓人家。周家人周和经寒窗苦读后考取功名,并到外地为官。清宣统三年(1911年),周和卸任后回到通海,并在通海城西门外建盖了一座庭院。身为通海人,他自然知晓当时在木雕方面已颇有名气的高应美。出于对他才艺的仰慕,周和思索后决定邀请高应美为自家宅院雕刻格子门。

马跃檀溪

高应美应允后,开始使用上等红椿木为原料,使用凿、刀等木雕工具,在平淡无奇的木料上刻画着脑海中形成的画卷。

1913年,经过一年多的雕刻、打磨,一樘雕工细腻且融合了诸多历史人物和典故的格子门,在木屑的飞溅中呈现于世人眼前,接着就被安放到周家宅院的堂屋。这樘格子门在成为周家宅院一部分的同时,也成了周家展示其家风文化的一种途径。

绑子上殿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历史原因,周家宅院被另作他用,而置于堂屋的格子门,因其雕工精美,被移到了当时的通海文化馆保存,后又移交至通海县博物馆,才得以流传至今。

四层镂空雕刻

位于秀山脚下的通海县博物馆,是这樘格子门如今的“栖身”之地。

醉写吓蛮

这樘格子门共6扇,单扇高238.5厘米,宽48.5厘米,厚6厘米。格子门没有经过彩绘,保留着原木本色,仅在其中3扇格子门上刷过桐油,其雕刻主题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主,涵盖了《三国演义》《白蛇传》《说岳全传》《封神演义》中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分“马跃檀溪”“文王访贤”“刘备过江招亲”“岳飞学艺”“姜太公钓鱼”等10多个内容,并将这些人们所熟知的经典故事融为了一体。

文王访贤

由于当时高应美采用了四层镂空技法进行雕刻,以至于在观赏这樘格子门时,我们还能欣赏到极强的立体感。其间,亭台楼阁、人物花草刻画细致入微,栩栩如生,从人物的眉毛、胡须、眼神、站姿等都能感知其雕工的细腻程度。细看之下,每个人物的面相、神态又迥然不同,他们或是慈眉善目、相视而语,又或微张唇齿,笑看世间百态。在其中一扇格子门中,高应美以娴熟的技艺,通过不同场景的转换,在展现“刘备过江招亲”历史典故的同时,细腻地刻画了汹涌的波涛之中鱼虾跃动的画面,其复杂的构图、立体的呈现,展示了他精湛的雕刻技艺。

刘备过江招亲

通海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博物馆馆长李波说:

这樘格子门雕工细腻,人物刻画形象生动,构图布局合理、比例协调,不仅是高应美中年时期的作品,也是他所雕刻的4樘格子门中最经典的一樘,是不可多得的木雕精品。这是通海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待新馆建成后,这樘格子门将作为重点文物进行展示。

视频

通海县博物馆 相关视频

南滇翰墨—通海县博物馆馆藏古代书画精品展
高应美雕塑大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