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余泽还义兴
《送余泽还义兴》是北宋理学家胡寅作品之一。
胡寅(1098-1156),字明仲,一字作仲刚。或作仲虎,学者称致堂先生,是北宋初年著名的理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胡寅与其父胡安国,弟胡宏、胡宁等共同创建了湖湘学派,对闽学和婺学[1]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 |
挟策漳滨两韶稚,君后南随州计吏。 相逢冠岁璧池头,顿觉词华使人惴。 谓宜云路恣腾踏,岂料霜蹄多蹶踬。 君才视我十倍加,蓄积那堪五经笋。 已穷孟轲不动处,得丧穷通归一致。 每怀会合未曾款,辄复鸿燕春秋异。 寸莛才欲撞舂容,不尽之音耳空记。 去年邂逅得所原,千里过我少停辔。 围炉烧栗忘放分,蹙雪访梅喜春至。 窥园细看百卉动,陟榭满挹千峰翠。 读君旧诗黄钟律,观君新德清庙器。 默求至善不近名,下视群愚非饰智。 常虞涉世伤坦率,见语躬行合谨细。 值君隐忧方食蓼,而我美疹如紾臂。 飞觞引满不复能,战饮吴门梦中事。 采菊聊同茗碗清,丸艾时归药婆利。 忠言赠公岂肉骨,益友贶予真补劓。 浮云聚散古则尔,人生出处孰无累。 闻道双珠已候门,便乘一叶同插翅。 朱楼婉娩托旅梦,江树霏微搅离思。 一区衡山勿负约,三绝麟经更涵粹。 得时而驾谅不免,有使且寄相思字。 |
” |
— [北宋]胡寅 |
目录
正统观点
胡寅的正统观有三个特点:第一,有着浓郁的理学色彩。胡寅继承了北宋以来的理学之风,以天理论证君主权力之正统,所谓“天理周自若也”。既在至高的宇宙本体层面论证了赵宋统治的权威,又将北宋以来正统观中的“居正”之“正”即君主的道德提升至天理层次,成为君主得天位的“天德”。
第二,有着浓郁的时代特色。胡寅以“气”、仁义、首足区分华夷,将文化之别折射于空间之别,以文化之正统论证政权之正统,最终证明华夏文化居于中原大地之合法,彰显南宋君主统治的正统。就像葛兆光说的,也正由于夷夏之辨,宋代“中国”意识凸显,成为了近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渊源。从先秦以来的天下主义转向民族主义,虽然只是民族主义的萌芽,但那也可以说,这实在是因外族进逼这个时代因素的促使才有的历史性转变。
第三,“天下之公”符合开阔而远大的古今之通义。胡寅虽然没有顺着北宋欧阳修、苏轼等人所谓“一统”之空间之义,却继承了他们论证“一统”的思想基础,即保护生民之生命。他非常明确地提出天下福祉并非只为一姓之私,而是天下之公,表达了他类似苏轼的“有天下云尔”,即认为现世之功业给予生民免干战乱而全其生的良善愿望。在政治专制思租专制的宋干朝。这体现了思想家们处于狭缝中对天理的仰望和对民生之关怀。
胡寅以天理之“正”、文化之“正”和天下之“公”论正统,既夯实了北宋以来以“正”论“统”的理论,又呈现出从形上学理据到社会政治价值的系统性[2]。
视频
送余泽还义兴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遥远的绝响:绵延数百年的婺学,个人图书馆,2021-06-30
- ↑ 胡寅正统观析议,道客巴巴,20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