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远与近(顾城诗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远与近》是诗人顾城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

作品原文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赏析

《远与近》只有一个画面;两个层次:看、想;三个意象:你、我、云。短短的二十七个字,阐述了一种美妙的、长存于我们生活中但经常被我们忽略的哲理。对生命存在的评价,对人的评价,揭示了人和人之间的隔膜、猜疑和戒备,人与人之间有了隔膜和猜忌,就只能侧目不敢正视了;物质是你、我、云,精神就是你对云的关注和“我”对你的深情;物质的距离客观存在,心灵的距离无法定义,无法衡量;“我”是真实的,云是飘忽的,真实的你和真实的“我”离得很远,却和飘忽的云离得很近,这岂不是人类距离造成的永恒的困惑;自然和人类,自然是原生态的,丝毫不懂虚伪和设陷,人类却在很久以前就给自己配备了面具和武器,结果,人类只能在自然的怀抱中得到短暂虚弱的宁静。

你看我时很远,因为你明白我是有欲望,有所求的,你在担心被一个私欲膨胀的人所占有;而你看云时很近,因为云对你而言,没有所求,更没有危险,你完全没有必要防御它。

这里的云,代表无欲,代表自然,它甚至可以象征从你眼前飘过的那些普通朋友;你和云,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正应了那句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你我之间,一直在同中求异,所以总有疏离感;而和外人之间,却在异中求同,所以总有着默契。

此处的远与近,只是一种错觉,并不是空间距离,而是心灵的距离。之所以生出了“远”的感觉,是因为你、我已然“近”到了极至,彼此在对方身上寄托了太多的期许与渴望!所以稍不如意,便不满意。

作者简介

顾城(1956年9月24日-1993年10月8日),生于北京,诗人,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1]

他在新诗、旧体诗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是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1993年10月8日,顾城在新西兰自杀。[2]

顾城是中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朦胧诗,是当时激动人心的思想、文学“解放”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80年代新诗潮运动的起点。

在1975年,他就以神童的天赋完成了自己的代表作《生命幻想曲》并奠定了自己的创作风格。1984年创作的《颂歌世界》底蕴反思,格调冷静。顾城的《一代人》、《弧线》等诗歌成为朦胧诗论争中被反复提及的“朦胧诗作”。

1987年到1993年写出了唯一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英儿》。他的诗常以跳跃的短句,迷离的色彩、喃喃自语的独白,营造一个远离尘世的童话世界。[3]

80年代初,这时顾城的自我也由对自然的依附转向对文化的依附。写作了《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一代人》、《红卫兵之墓》等具有较强的思辩色彩和社会意识的作品。顾城写了很多献给谢烨的诗。这些诗中有着超越现实圄地的异想,努力追求一个物外的、单纯的、与世隔绝的世界。[4]

在充满观念困扰和功利张望的当代中国大陆诗坛,顾城诗歌之“精神自传”性的、如“水晶”般纯粹与透明的存在,标示着别具意义的精神鉴照与美学价值,轻松自如地创造出了一个独属顾城所有的诗的世界。当代汉语诗歌艺术在顾城这里回到了它的本质所在:既是源于生活与生命的创造,又是生活与生命自身的存在方式。[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