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遠與近(顧城詩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遠與近》是詩人顧城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

作品原文

你,

一會兒看我,

一會兒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賞析

《遠與近》只有一個畫面;兩個層次:看、想;三個意象:你、我、雲。短短的二十七個字,闡述了一種美妙的、長存於我們生活中但經常被我們忽略的哲理。對生命存在的評價,對人的評價,揭示了人和人之間的隔膜、猜疑和戒備,人與人之間有了隔膜和猜忌,就只能側目不敢正視了;物質是你、我、雲,精神就是你對雲的關注和「我」對你的深情;物質的距離客觀存在,心靈的距離無法定義,無法衡量;「我」是真實的,雲是飄忽的,真實的你和真實的「我」離得很遠,卻和飄忽的雲離得很近,這豈不是人類距離造成的永恆的困惑;自然和人類,自然是原生態的,絲毫不懂虛偽和設陷,人類卻在很久以前就給自己配備了面具和武器,結果,人類只能在自然的懷抱中得到短暫虛弱的寧靜。

你看我時很遠,因為你明白我是有欲望,有所求的,你在擔心被一個私慾膨脹的人所占有;而你看雲時很近,因為雲對你而言,沒有所求,更沒有危險,你完全沒有必要防禦它。

這裡的雲,代表無欲,代表自然,它甚至可以象徵從你眼前飄過的那些普通朋友;你和雲,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正應了那句對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

你我之間,一直在同中求異,所以總有疏離感;而和外人之間,卻在異中求同,所以總有着默契。

此處的遠與近,只是一種錯覺,並不是空間距離,而是心靈的距離。之所以生出了「遠」的感覺,是因為你、我已然「近」到了極至,彼此在對方身上寄託了太多的期許與渴望!所以稍不如意,便不滿意。

作者簡介

顧城(1956年9月24日-1993年10月8日),生於北京,詩人,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1]

他在新詩、舊體詩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是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1993年10月8日,顧城在新西蘭自殺。[2]

顧城是中國新時期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被稱為以一顆童心看世界的「童話詩人」。興起於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朦朧詩,是當時激動人心的思想、文學「解放」潮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80年代新詩潮運動的起點。

在1975年,他就以神童的天賦完成了自己的代表作《生命幻想曲》並奠定了自己的創作風格。1984年創作的《頌歌世界》底蘊反思,格調冷靜。顧城的《一代人》、《弧線》等詩歌成為朦朧詩論爭中被反覆提及的「朦朧詩作」。

1987年到1993年寫出了唯一的自傳體長篇小說《英兒》。他的詩常以跳躍的短句,迷離的色彩、喃喃自語的獨白,營造一個遠離塵世的童話世界。[3]

80年代初,這時顧城的自我也由對自然的依附轉向對文化的依附。寫作了《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一代人》、《紅衛兵之墓》等具有較強的思辯色彩和社會意識的作品。顧城寫了很多獻給謝燁的詩。這些詩中有着超越現實圄地的異想,努力追求一個物外的、單純的、與世隔絕的世界。[4]

在充滿觀念困擾和功利張望的當代中國大陸詩壇,顧城詩歌之「精神自傳」性的、如「水晶」般純粹與透明的存在,標示着別具意義的精神鑒照與美學價值,輕鬆自如地創造出了一個獨屬顧城所有的詩的世界。當代漢語詩歌藝術在顧城這裡回到了它的本質所在:既是源於生活與生命的創造,又是生活與生命自身的存在方式。[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