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1]

此老已云殁,邻人嗟亦休。竟无宣室召,徒有茂陵求。

妻子寄他食,园林非昔游。空馀穗帷在,淅淅野风秋。

燕入非旁舍,鸥归只故池。断桥无复板,卧柳自生枝。

遂有山阳作,多惭鲍叔知。素交零落尽,白首泪双垂。

作品注释

此老已云殁,邻人嗟未休。

竟无宣室召①,徒有茂陵求②。

妻子寄他食③,园林非昔游④。

空余穗帷在⑤,浙渐野风秋⑥。

①《汉书》:贾谊自长沙征见,文帝方受厘宣室,问以鬼神之本。苏林曰:宣室,未央前正室。

②《司马相如传》:家居茂陵,病甚,武帝使所忠往求其书,至则相如已死,问其妻,得遗札,书言封禅事。

③《左传》:"民食于他。"

④陶潜诗:"静念园林好。"

⑤穗,细布而疏者,以穗为灵帐也。陆机《吊魏武文》:"悼穗帐之冥漠。"

⑥谢惠连诗:"浙渐振条风。"江淹诗:"寥戾野风急。"

其二

燕入非傍舍①,鸥归只故池②。

断桥无复板,卧柳自生枝③。

遂有山阳作④,多惭鲍叔知⑤。

素交零落尽⑥,白首泪双垂。

①《汉书·高帝纪》:上从旁舍来。

谢灵运诗:"故池不更穿。"

③《汉·五行志》:上林苑中大柳树仆地,一朝起立,生枝叶。庾信诗:"春柳卧生枝。"

④【黄注】遂字有意,见相去一年而斛斯遂亡也。《晋书》:向秀经嵇康山阳旧居,作《思旧赋》。

⑤《史记》: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③刘孝标《绝交论》:"斯贤达之素交,历万古而一遇。"谢脁诗:"零落悲友朋。"

黄生曰:二诗借古叙事处,见笔之老;写景寓情处,见笔之灵。二种笔法俱难到,况兼之乎。

作品赏析

此老已云殁,邻人嗟未休。

竟无宣室召①,徒有茂陵求②。

妻子寄他食③,园林非昔游④。

空余穗帷在⑤,浙渐野风秋⑥。

(首章痛校书身亡,而慨山庄之阒寂。在四句分截。邻人尚嗟,则平日为人可知。宣室召,生前不遇。茂陵求,殁后授官。【黄注】玩妻子寄食句,知此庄特空舍。邻人,盖代守园林者。)

燕入非傍舍①,鸥归只故池②。

断桥无复板,卧柳自生枝③。

遂有山阳作④,多惭鲍叔知⑤。

素交零落尽⑥,白首泪双垂。

(次章对旧庄荒凉,而伤故交之凋谢。亦四句分截。上半触景伤人,步步咨嗟,处处悲感。山阳作,应前园林。惭鲍叔,应前妻子。素交尽而老泪垂,哀人亦复自哀矣。)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3]

盛唐伟大的诗圣杜甫是大家都喜爱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情感内敛、沉郁顿挫,充满了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很多诗都留下了他的痛苦和沉思。比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就表现了作者济世救民的使命感;“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也表现了他的圣人情怀。[4]

视频

康震:诗圣杜甫(二) 杜甫为官之谜

千秋史话:诗圣杜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