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邊際效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邊際效用是一個專有名詞。

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2]、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

名詞解釋

邊際效用是指消費者對某種物品的消費量每增加一單位所增加的額外滿足程度。邊際的含義是額外增量。在邊際效用中,自變量是某物品的消費量,而因變量則是滿足程度或效用。消費量額外變動所引起的效用的變動即為邊際效用。

在微觀經濟學中,邊際效用,又譯為邊際效應,是指每新增(或減少)一個單位的商品或服務,它對商品或服務的收益增加(或減少)的效用,也即是「效用──商品或服務量」圖的斜率。經濟學通常認為,隨着商品或服務的量增加,邊際效用將會逐步減少,稱為邊際效應遞減定律。

邊際效用指在一定時間內消費者增加一個單位商品或服務所帶來的新增效用,即總效用的增量。也就是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隨着消費者對某種物品消費量的增加,他從該物品連續增加的每一消費單位中所得到的滿足程度稱為邊際效用。

邊際效用的計算公式

邊際效用的計算公式如下:

邊際效用=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期間費用-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或:

邊際效用=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管理費用-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其中:主營業務收入是企業確認的銷售商品、提供服務等主營業務的收入。

主營業務成本是指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經營性活動所發生的成本。

期間費用是指企業日常活動發生的不能計入特定核算對象的成本,而應計入發生當期損益的費用。

稅金及附加:反映企業經營主要業務應負擔的營業稅(已取消)、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資源稅和教育費附加等。

邊際效用的特點

邊際效用的特點為:邊際效用的大小與欲望的強弱成正比,邊際效用的大小與商品消費數量的多少成反比,邊際效用在實際中可以是0甚至負值,但在理論分析中邊際效用不會為0或負值。

邊際效用的遞減原因

邊際效用的遞減原因為:人的欲望雖然多種多樣、永無止境,但由於生理等因素的限制,就每個具體的欲望滿足來說則是有限的,最初欲望最大,因而消費第一單位商品時得到的滿足也最大,隨着商品消費次數的增加,欲望也隨之減少,從而感覺上的滿足程度遞減,以致當要滿足的欲望消失時還增加消費的話,反而會引起討厭的感覺。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和需求定理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在一定時間內,隨着消費某種商品數量的不斷增加,消費者從中得到的總效用是在增加的,但是以遞減的速度增加的,即邊際效用是遞減的;當商品消費量達到一定程度後,總效用達到最大值,邊際效用為零,如果繼續增加消費,總效用不但不會增加,反而會逐漸減少,此時邊際效用變為負數。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與需求定理:

需求量和價格成反方向變化。因為消費者購買商品是為了取得效用,對邊際效用大的商品,消費者就願意支付較高價格,即消費者購買商品支付價格以邊際效用為標準。按邊際效用遞減規律:購買商品越多,邊際效用越小,商品價格越低;反之,購買商品越少,邊際效用越大,商品價格越高。因此,商品需求量與價格成反方向變化,這就是需求定理。

邊際效用和總效用的聯繫

邊際效用和總效用的聯繫是:消費者消費某種商品滿足程度的高低主要是通過總效用與邊際效用兩個指標進行衡量。總效用是指消費一定量某種物品中所得到的總滿足程度。邊際效用是指對某種物品的消費量每增加一單位所額外增加的滿足程度。

用公式表示為:MU=△TU/△Q

其中:MU表示邊際效用,Q為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TU為總效用。

當邊際效用為正數時,總效用是增加的;當邊際效用為零時,總效用達到最大;當邊際效用為負數時,總效用減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