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效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边际效用是一个专有名词。
中国文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文字像汉字这样经久不衰。 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字的发展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2]、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演变。
名词解释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额外满足程度。边际的含义是额外增量。在边际效用中,自变量是某物品的消费量,而因变量则是满足程度或效用。消费量额外变动所引起的效用的变动即为边际效用。
在微观经济学中,边际效用,又译为边际效应,是指每新增(或减少)一个单位的商品或服务,它对商品或服务的收益增加(或减少)的效用,也即是“效用──商品或服务量”图的斜率。经济学通常认为,随着商品或服务的量增加,边际效用将会逐步减少,称为边际效应递减定律。
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即总效用的增量。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称为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的计算公式
边际效用的计算公式如下:
边际效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或:
边际效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性活动所发生的成本。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日常活动发生的不能计入特定核算对象的成本,而应计入发生当期损益的费用。
税金及附加: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已取消)、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边际效用的特点
边际效用的特点为: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欲望的强弱成正比,边际效用的大小与商品消费数量的多少成反比,边际效用在实际中可以是0甚至负值,但在理论分析中边际效用不会为0或负值。
边际效用的递减原因
边际效用的递减原因为:人的欲望虽然多种多样、永无止境,但由于生理等因素的限制,就每个具体的欲望满足来说则是有限的,最初欲望最大,因而消费第一单位商品时得到的满足也最大,随着商品消费次数的增加,欲望也随之减少,从而感觉上的满足程度递减,以致当要满足的欲望消失时还增加消费的话,反而会引起讨厌的感觉。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需求定理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总效用是在增加的,但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的,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商品消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总效用达到最大值,边际效用为零,如果继续增加消费,总效用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逐渐减少,此时边际效用变为负数。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理:
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因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取得效用,对边际效用大的商品,消费者就愿意支付较高价格,即消费者购买商品支付价格以边际效用为标准。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购买商品越多,边际效用越小,商品价格越低;反之,购买商品越少,边际效用越大,商品价格越高。因此,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这就是需求定理。
边际效用和总效用的联系
边际效用和总效用的联系是: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满足程度的高低主要是通过总效用与边际效用两个指标进行衡量。总效用是指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边际效用是指对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额外增加的满足程度。
用公式表示为:MU=△TU/△Q
其中:MU表示边际效用,Q为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TU为总效用。
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
参考文献
- ↑ 中国发现距今8000多年的古老文字,考古专家:中华文明再添三千年,搜狐,2022-08-12
- ↑ 书法|详解隶书发展的历史,搜狐,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