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身着汉服的新野(梁铁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身着汉服的新野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身着汉服的新野》中国当代作家梁铁牛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身着汉服的新野

一个人的历史,犹如沙粒。一代人的历史,却如星河。

——题记

冬日,初晴。探访三国古城新野。

新野,地处南阳盆地“锅底”,其势低洼而平坦,汇八水集于此,草木茂新,沃野千里,故得此名。

因汉时设郡,新野深藏厚重的三国文化(汉砖、汉瓦、汉碑等,近些年大量发掘),名闻遐迩。

汉时,此地曾有八大名景——汉台朝雨,雁浦秋风,龙沟夜月,古渡烟笼,内苑春云,弹湖芳草,蔓山晴雪,淯水湍波。

这些秀美古景,如今大多已成为躺在文人墨客诗文里的图画或符号。

历史的风尘滚滚而过,那些碎片化元素和岁月的印痕,总是气息尚存,呼吸至今。

我们只是一群历史的过客,未曾奢望重见古代八景。探寻文化之源,该是苦旅。随处看看,即使走马观花,也算圆了心境。

三国旧址——关羽水军演武场,在新野县城北三里河。《新野县志》曾有记载:“关壮缪演水军处,在城北三里河”。

白河(古称“淯水”),在明隆庆四年(1570年)改道前,流经三里河这里,是主河道,河面广阔,水流湍急,离新野县城(当时是刘备、关羽军营)很近。所以,关羽选在此处大练水军,实为后来的赤壁之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河畔东岸,即是雁语山,古代八景之雁浦秋风。史载:关羽经常站在雁语山指挥水军操练。旁有石碑辅证:“关壮缪演水军处。”

而今,左右环顾,惶惶水域,宽不过百米,长约二里,两侧堤岸上早已是高楼林立,此处水域因白河改道而被封存,亦变为城外观光景地,虽可见波光粼粼之势,却静若镜面,河畔有蒹葭苍苍,水草丰盛。当年关羽操练水兵之壮阔场面,而今实在只能凭空想象。

此去西北三里开外,是一片起伏不定的辽阔荒滩,隆起处,有细若白面似的响沙堆,四围密布着硕壮的斑茅丛,浅滩处则丛生着无尽的茅蜡子和野芦苇

漫过荒滩小径,忽有一面水域横在眼前,即为湍河。

这一处水域空旷寂静,似从落日那边回圜而来,围着这片荒滩转了半圈,河面极其宽泛,岸畔则浅波盈荡,有钓翁凝坐,再远处,是被田野渐次推开的天幕和青莹的村庄,这一幅画卷,像极了一个大牌电影导演正在推演的历史大片,或是一副国画大家笔下的泼墨画面。

折向东,婉转起伏百余步。在一段沙土陡崖下,顿现自伏牛山深处涌来的河流——白河。

此刻,河水泱泱,就在脚下涌动奔流。两条宽阔的河流在此汇于一处,层层波浪在冬阳下发出粼粼波光,合向南流,一派壮观。

向导欣喜地说,此处即为古景“淯水湍波”。明嘉靖进士刘良卿曾写此景诗:淯自双鸡过宛城,湍来熊耳共澄清。同流不许分泾渭,一色应须到海溟。春入垂杨排岸绿,雨余白鸟浴波轻。等闲瞻眺无边兴,为拟浮槎访玉京。

激流拍岸,此诗此景,真真切切的入心扣意,一行人拍手叫绝,真境界也。

折返新野老城,会观汉桑古城与议事台。

汉桑古城,实乃古城垣名,位于老县城的汉城路。现存古桑树仅一株,树干数围粗,轧枝斜出,沧桑古朴,史传为关羽亲手所植,亦为关羽栓马之树。

因稽古者珍爱,在其周围砌以砖垣,垣顶端为古城垛状,是故,得名汉桑古城——这座“城”,大抵有10多平米的界域,想必该是世界上最小的城池了。

“城池”里的古桑,主干已枯,但树冠呈现出来的龙首凤尾之状犹存,雄壮恢宏气势依在。它就安静地站立在历史的云烟中,以永恒沉默的姿态,尘封了那段千年的三国旧事。

“城池”旁,立有一块巨大的石雕“火烧新野遗址”。同行者笑曰“站在这里留影,就会火烧财旺”。

这一句幽默的段子,算是把三国故事直接混搭了时下的桥段,旁白了古人与今人的理念差异,也岔开了关于诸葛亮平生烧了三把火(火烧新野、火烧博望、火烧赤壁)才建立起丰功伟业的话题。

据地方志记载,位于县城政府街的议事台,是汉末刘备和诸葛亮商榷机务之处,亦名‘议事堂’。明万历二十一年重建,砖砌长方体高台,正中竖八卦攒镖亭一座双层八棱,飞檐挑角,南北对开门户,东西二壁留窗,外围回廊朱柱,木栏曲环,上有宝葫芦尖顶,陶制八龙伏脊,内绘太极八卦图象,门额横书“汉议事台”。

北边建有钟楼、鼓楼。清康熙三十五年,知县张玺在议事台南端续建‘魁文阁’。至此,亭、台、楼、阁俱全,为新野县城之大观。

魁星楼和钟鼓楼,均毁于后世。今仅存八卦亭一峰。

与现代闹市相映衬,议事台显得沧桑凋零,却又奇特冷峻,厚重肃严。

稍歇,又奔新野沙堰。

一个原本用沙土围起来的堰,随着岁月变迁,不成想却演绎成了一个镇和一方人。由此可见,此地沙土之多,河水之丰。

沙堰街西北处,有荐贤岭,又称分手岭。走近此地,细细盘问。附近闲坐的老人就为我们解读说眼前走的道就是宛襄古道,这一道古时候全是起伏不平的岗岭,相传是刘、关、张兄弟送徐庶回许昌时就在此处分手,故名分手岭。后因徐庶又回马荐诸葛,随又称荐贤岭。

穿过狭窄的宛襄古道(新野通往南阳的官道),步行十几米,即是南北望不到边际的白河古道(古代通商的水道)。手搭凉棚四处望,一望无际的河滩悠长辽阔,起起伏伏。河水流经此处,早已变成涓涓细流。看到此景,瞬间觉得失忆了三国湍流如江的那些烟云故事。或许,河流和古道也已老去。

向导说,这一段白河古道即是鹊尾坡,是三国古战场。此处高丘荒草、河滩宽阔,因河流自北流到此处,随即转向西南,形成河湾,河之西北地域状如鹊尾,故有此名。

这一段河流的渡口,立有石碣,曰“鹊迹风古”。据说在曹操大举南征时,刘备、诸葛亮令关羽在此提闸放水,水淹曹兵,淹得曹军无处奔逃,伤亡惨重。刘备得以机会,才带领新野满城百姓安全逃离。

雀尾坡,河面上建有一桥,亦名“雀尾桥”。

离雀尾桥不远的岸上,至今仍有一棵1800年树龄的古桑,传说为关羽的渡口守备处。此古桑,似乎因紧临白河古道,水系丰沛之缘故,枝叶茂盛,树干苍劲,树冠飞扬,虽历经沧桑而生机盎然。

观此树,瞬间觉得跌落在前世今生搭界的拐点,忘却了红尘俗世无边的烦恼,忘却了所谓的家国情怀,令人遁入空濛静寂的境地里。

若不亲历一地,探其究竟,怎敢奢谈历史文化。浸润着三国历史的新野,身着华丽的汉代霓裳,处处散发着历久迷人的光亮。

其实,走过辉煌过往的,岂止一个新野。

穿越千年苍茫,在广袤无垠的中国版图上,有千百个如新野一样的星子,正闪耀着历史文化重塑的光芒。[1]

作者简介

梁铁牛,居于南阳,独山玉协会副会长,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从事高品级的独山玉收藏经营工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