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跳鼠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跳鼠科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跳鼠科为啮齿目的一科,通称跳鼠,因后肢长而用双足跳跃方式行动而得名。通常眼睛较大。多在夜间及晨昏活动,主要吃植物,在夏季也捕食昆虫。有冬眠习性。

简介

跳鼠科动物身体中、小型,体长5.5~26厘米;头大,眼度大,吻短而阔,须长;毛色浅淡,多为沙土黄或沙灰色,无光泽,与栖息地的景色接近;后肢特长,为前肢长的3~4倍,后肢外侧2趾甚小或消失,落地时中间3趾的落点很接近,适于跳跃,一步可达2~3米或更远,有些种类如三趾跳鼠、栉趾跳鼠等的后足掌外缘生有1~2列硬密的白色长毛,既可在跳跃时保持后足在松散土地上不致下陷,又可在挖洞时借以将土推出洞外;尾甚长,9.5~30厘米,在跳跃时用以保持身体平衡,并能以甩尾的方法在跳跃中突然转弯,改变前进方向,以躲避天敌的捕捉;多数跳鼠尾端具扁平形的由黑白两色毛组成的毛穗,跳跃时左右晃动,以迷惑天敌,使之无法判断其准确落点。

评价

跳鼠科动物多在夜间及晨昏活动。夜间活动时,主要靠耳壳百和听泡来接收和放大周围的微弱声响,以躲避天敌和辨别方向,因此,耳壳和听泡都非常发达,耳长多在1.5厘米以上,最长可达6厘米。跳鼠科动物都有冬眠习性,以尾部积累的脂肪在蛰伏期间补充机体能量的消耗。跳鼠科动物主要吃植物,在夏季也捕食昆虫。多每年4月开始发情交配,一般年产仔2窝,于7~8月间停止生育,但有些种类年产3窝,于9月结束繁殖,每胎产1~6仔,多数为2~4仔。[1]

参考文献

  1. 跳鼠科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