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時光去旅行(於麗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跟着時光去旅行》是中國當代作家於麗紅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跟着時光去旅行
此行,我們目標明確,關注同興,關注黃崗梁之秋。
同興鎮不僅薈萃了色彩飽滿的秋色景觀,也是人文沉積的溫床。相傳,金大安三年(1211年),成吉思汗諸子攻破金邊堡歇馬黃崗梁,在此走馬騎射,下蒙古棋。如今石凳、石桌上陰刻的蒙古棋盤還完好無損。現在黃崗梁已成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大型國際狩獵場也在建設之中。而我一直神往,魂牽夢系最美的風景正是黃崗梁。經林西到達同興鎮已經是中午時分,暖陽照在身上別樣的舒服,但絕沒有暑氣那種焦躁的熱讓人透不過氣來。仲秋時節,塞外天高雲淡,從城市森林鋼筋水泥的炙烤中逃離出來,尤其到了高海拔的黃崗梁地區,心情自是美妙與神怡。
「前面在修路,很遺憾不能走十三道彎進入黃崗梁頂峰。」
時光先生驅車走了另一條非旅遊路線,讓大家得以一睹不同以往的黃崗梁。時光四十出頭,是同興鎮鎮政府的工作人員。跟着「時光」去旅行,是怎樣的體驗呢?忽然就有了一種宿命感與滄桑的感覺襲上心頭。我們一出生就開始了時光之旅,走過的路、吃過的苦、成功的喜悅、開心與失敗,哪一樣不是時光作證呢!而突然有位帥帥的時光先生出現在秋天裡,一同走在色彩絢爛的明媚中時,感覺好像一下抓住了流逝掉的時間和過往,就如已經找到了丟失的自己一樣,是那麼激動與開心。我們常說「一同流逝的時光是最美好的見證」,那麼這段黃崗梁之旅有時光先生作證,一定是個愉快而又意義非凡的旅程吧!
黃崗梁的美是藏不住的,這裡四時不同的風景引無數旅客流連忘返。這裡的樹多為白樺、落葉松或雲杉林,樹木生長旺盛,森林氣息濃郁,是塞北地區罕見的天然次生林群落。我們不走尋常路,由一條秘徑深入溝谷後,再經由崎嶇的山路,慢慢爬行到頂峰,路雖不好走,但卻別有洞天。九轉十八彎,彎彎景色不同,車子在色彩濃密的山林間不斷顛簸着上行,伸手就可以觸摸到秋。
黃崗梁是名符其實的「花果山」。一路上山的路雖崎嶇,可是秋天正是山果成熟的時節,紅紅的果子掛在樹上實在誘人,車子拐過山半腰,一棵掛滿山奶子的果樹搶入眼帘,真想伸手採下幾顆,把這濃濃的秋攥進手心裡。時光說:這裡的山山嶺嶺處處都會給你驚喜,這裡的樹結滿了核桃、山梨、山杏、山丁子、山里紅、稠李子、山草莓、山奶子、草荔枝、歐李、橡子等各種野果。山上野果養育了上多種野生鳥類和野生動物,獐、狍、鹿、豹、狸、獾、野豬等30多種野獸,經常出沒于山谷。倘若你哪天心情煩悶了,就來這裡的山林漫步吧,絕對是你消除煩惱的好去處,你會聽到百靈、畫眉、杜鵑鳥鳴啾啾於林間,婉轉的歌喉會讓你煩躁的心瞬間歸於平靜。黃崗梁林場馴養的近千頭馬鹿,悠然地在叢林間、草地上漫步,常常招來山上野鹿在人工鹿苑裡小住兩天,飄然而來,悄然而去。時光說他在這條路的一個拐彎處,已經兩次遇到同一隻成年野鹿,它高大的身軀站在路中間,頭上巨大的鹿角伸展開,足有山路那麼寬。然而,當時光想要拍照時,它卻機敏的躲進了密林里,聰明的野鹿從此就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鹿兒了,因為它成了時光先生最大的掛牽,總期望着,哪天不經意間再與它相會。
黃崗梁的山依林而獨秀,林依山而沐浴風雨春秋,豐腴的美景秀色可餐。濃密的白樺和落葉松匯聚成林海,每轉一道彎,樹木依山勢的不同而造型各異,呈現出金色、殷紅間或有點點的綠隱藏於林間成了點綴;很顯然,綠色此時早已失寵,金黃和嫣紅才是秋的主打色。此時的黃崗梁,漫山錦瑟,秋的華彩樂章才是主旋律。極目遠望莽莽林海早已渲染成雲霞,近觀又有一位金色秀髮,穿着白衣裙的白樺姑娘婷婷玉立在山路旁,對着你笑、對着你舒展出最靚麗的容顏。
北方眾多的樹木中,唯樺樹獨得我青睞。白樺屬落葉喬木,有白色光滑象紙一樣的樹皮,可分層剝下,用筆可以在上面書寫。當年曾有浪漫的男女在樺樹皮上寫就定情的詩句來傳情,這丘比特之箭不知射中了多少燥動的青春男女,承載了多少浪漫的愛情。白樺樹生命力頑強,喜陽光,在大火燒毀的森林過後,首先生長出來的一定是白樺,常能形成大片的林,是天然林的主要樹種之一;而黃崗梁的白樺樹都是天然次生林,沒有了人為的排列,白樺樹自由豁達的純真性情一覽無餘。
汽車衝上最後一道高崗停了下來,黃崗梁頂峰到了。聽時光講話,有種穿越的感覺;生於斯長於斯的他,愛這裡的一草一木,他講述的黃崗梁充滿情義。他告訴我們,此時我們腳下正是大興安嶺的最高峰了。時光說起黃崗梁如數家珍,他說這裡不僅是花海還是藥山。原來這裡植物品類繁多,上千種植物中就有四十多種名貴花卉,從春到秋,白頭翁、石柱子、金蓮花、迎春花、罌粟花、紫茉莉、山芍藥、小野菊競相綻放,四野花海荼糜,蜜蜂、蝴蝶在花間飛翔,甚是好看。藥山之說更是名符其實,這裡有「一把摞三草,草草皆是藥」之說,黃芩、手參、柴胡、車前子等等中藥材,質地上乘,是草藥中的王者。
當然,黃崗梁還盛產山野菜,蕨菜、黃花、蘑菇為菜中「三珍」,桌上佳品。其中蕨菜、白蘑因其味美鮮嫩而出口日本和韓國。山白菜、山芹菜、山韭菜、山刺菜等更是難得的佳肴。元代詩人柳貫厚曾寫下:「沙頭蘑菇一寸厚,雨過牛童提滿筐」的詩句。中午餐桌上的蕨菜和黃花菜就讓我們這些城裡來的俗人大飽了味蕾。
微風習習,夕陽西下,放眼望去,黃崗梁連綿的紅色與金色撐起了大興安嶺南端山脈的美韻,金黃的白樺林、野山楊,艷絕緋紅的五角楓,秋陽中各色的葉盡展風姿,嫵媚靚麗的色彩,濃密而敦厚。我雖沒有詩聖杜甫登泰山時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萬丈,但絕對能品出「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耐人尋味與感悟來。
人常說「高處不勝寒」,誠然,黃崗梁的仲秋自是比別處氣溫要低許多,我的大紅毛衣飄在黃崗梁的最高處,在大興安嶺南麓也成為了別人眼中一道靚麗的風景。這時倘若你往下俯瞰,十三道灣明亮亮的輪廓就會一覽無遺。十三道灣因木石匣河在此拐了十三道彎而得名,沿着木石匣河,順着十三道灣原本有條蜿蜒的小徑,據史學家考證,古絲綢之路從遼上京林東鎮開始,經大興安嶺南麓黃崗梁十三道灣地區,踏上進入中原的漫漫征途,這裡曾是大遼通商的重要商道。如今的商道早已升級鋪上柏油路面,而舊商道則觸發了新商機,成了克什克騰旗旅遊的黃金線。
美好的事物總會留下些許遺憾,十三道灣未能成行,給了我下次來黃崗梁最充分的理由。驅車趕往四立本村,在四立本我的心突然變得沉重起來。同興鎮義成永村四立本愛國主義教育展室是目前克什克騰旗唯一的綜合性愛國主義教育展室。展室資料詳實,板塊設計也非常合理。同興人利用文字、圖片、模擬實物等形式揭露日軍在克什克騰旗以及中華大地的罪惡行徑,啟迪後人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克什克騰旗的革命史就是中國革命的縮影,二三十年代這裡就有共產黨人活動的足跡。
四立本是蒙古語,漢譯為「險峻的山峰」。為何在眾多的自然村落里,四立本會家喻戶曉,皆因在村內遺留着的日軍侵華鐵證——15座碉堡。由於該村地理位置特殊,是一個三叉隘口,通往克旗、林西、黃崗梁方向的三條道路交匯於此,從而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倘若你站在同興鎮同興村的制高點上,四立本、敖包兩個小山村附近的山坡上一個個黑幽幽、沒有規則形狀的混凝土建築一定會刺傷你的眼睛,這些建築便是76年前日軍在此構築的軍事工事——四立本碉堡群。15座碉堡,像15個齜着牙的凶獸,不斷牽扯着同興人的神經,昭示着日本侵華的累累惡行。
據克什克騰旗旗志記載:自1941年春天,突然有日軍進駐木石匣(現同興鎮)四立本。原來,這是日本關東軍476部隊要在這裡構築防禦工事。一個排大約30個日本兵將四立本、敖包一帶的住戶全部驅散後,布設松木樁鐵刺線網圍欄警戒線,掠來100多勞工及車輛。至1943年末,日軍在四立本修築碉堡15座,碉堡之間暗道相通,碉堡內寢室、水庫、儲藏設施一應俱全,大米、麵粉、武器彈藥等軍備物資應有盡有。這是自林西葉來蓋(興隆鄉)天朝山至克旗木石匣的軍事防線。
1939年,在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左旗諾門罕布爾德地區中蒙界河哈拉哈河中下游兩岸,日本關東軍和蘇蒙軍爆發了一場局部正規戰爭,史稱「諾門罕戰爭」。諾門罕戰爭日軍大敗,作死的日本人從此開始害怕蘇聯人,日本關東軍開始對蘇聯採取被動的防禦措施,由原來的半攻半守改為全面防禦,並加快了構建各防禦要塞的工程。「四立本碉堡群」正是日本關東軍大興安嶺防禦工事群的一部分。因為蘇軍想進入克旗或者林西,這裡是必經之路,這就是日軍為什麼會選擇在四立本修築防禦工事的主要原因。
四立本軍事防線工程竣工後,60%的勞工被運往東北深山做苦役,留下的40多人未能逃脫日本人的魔爪,他們以「執行秘密任務」為由慘遭殺害,只有當地一名瓦工和一名瀋陽勞工機智的逃走外,其餘全部遇難。1969年春,當地群眾在附近一山溝發現殘害掩埋當時民工埋屍坑2處,西坑掩埋頜骨清晰可辨,東坑屍骸層疊在一起,讓人不忍直視。累累白骨埋青山,日本人在中國犯下的罪行,群山為證!
1945年8月16日,克什克騰旗已經看到了秋的影子,即將到來的收穫季節,克旗人民迎來了反法西斯的勝利,侵略者的末日已然來臨。然而駐紮在四立本碉堡中的日軍依舊負隅頑抗,多日後才倉皇逃往林西方向。1945年8月21日,20多名日本關東軍在林西南小乃林溝被蘇聯紅軍全部殲滅,而四立本、敖包兩地用中國人民血淚和生命構築起來的碉堡群,作為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的罪證和二次世界大戰給全世界人民帶來的災難而永久地保留了下來。
昏暗的燈光下,日軍水泥澆築的防禦工事裡,屯兵室、機要室、指揮室各有不同的區域,閉上眼睛都能感受到日本侵略者骯髒的嘴臉和欲亡我中華的狼子野心。在四立本村的前山坡上,黃昏之光照耀在一座當年被蘇聯紅軍炸掉的暗堡前,我似乎已經跟隨時光回到過去,回到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炮火紛飛的戰爭年代。
離開四立本村,我一下還回不過神來。從大美的黃崗梁一下穿越到抗日戰爭的殘酷,這巨大的反差讓人暈眩。從美好一下跌落到殘酷,總能讓人認清現實與曾經的過往,讓人倍加珍惜眼前來之不易的一切,也更讓人懷念那些為中華民族崛起而犧牲的先烈們。
夜宿同興鎮,燈光搖曳出山野迷蹤,這獨屬於同興的夜晚有了不同以往的內涵,這也讓同興秋涼的夜晚有了溫度;而這溫暖更多則是來自於同興人的熱情與淳樸。
第二天凌晨五點三十分,時光如約在門外等侯我們去看日出。兩台車的轟鳴聲把同興鎮安逸的清晨撕開了一角,瞬間,靜逸的畫面變得活躍起來。觀日出的點選在了同興鎮政府的後山上,這裡緋紅的杏樹林點燃了整個秋天的原野。車停在最佳位置停下來,攝影的架好機器等候日出那動人心魄的時刻;而我則痴迷起對杏樹的探究來。與時光的同事攀談才知道,原來這山上種植的原是普通山杏樹,產值不高。後來當地農民通過學習,掌握了嫁接技術,把「美國大扁杏」嫁接過來,出產的大扁杏核售價比原來高出好幾倍,農民的錢袋子也鼓了起來。處在古絲綢之路上的同興人,商業基因自然強大,再加上他們虛心向學,同興不脫貧致富,沒有道理啊!
討論歸討論,眼睛卻不忘觀察。只見此時東山之上,霞光已揭開一點點面紗;須臾,朝霞漸向外圍擴散,青黛色群山的頂峰被那柔和的紅掩蓋、遮擋;轉瞬,天邊的繽紛卻又被一層燦爛的金黃所點綴,太陽就在這色彩斑斕的變幻中呼之欲出。沒想到,就在我眨眼的瞬間,太陽噴薄一躍,前一刻天邊的深藍已經被太陽的激情點燃。好美哦!太陽分娩出了一個全新的秋天!
全新的一天哦!時光繼續帶領我們穿梭在克什克騰大美的峰巒與水韻之間!出發吧,向着阿斯哈圖,石林的「七仙女」「鯤鵬展翅」正在向我們招手哦![1]
作者簡介
於麗紅,筆名素心,女,詩人、作家。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