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跋烛之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跋烛之咨是汉语词汇,拼音bá zhú zhī zī ,出自《旧唐书·柳公权传》。[1]

[]

跋烛之咨(跋烛之咨) 《旧唐书·柳公权传》:“每 浴堂 召对,继烛见跋,语犹未尽,不欲取烛,宫人以蜡泪揉纸继之。”后以“跋烛之咨”指君王之恩遇征询。 宋 汪藻 《谢除翰林学士表》:“学非闳博,难酬跋烛之咨;思或淹滞,将误掣铃之召。”

公权字诚悬。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李听镇夏州,辟为掌书记。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迁右补阙、司封员外郎。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历穆、敬、文三朝,侍书中禁。公绰在太原,致书于宰相李宗闵云:“家弟苦心辞艺,先朝以侍书见用,颇偕工祝,心实耻之,乞换一散秩。”乃迁右司郎中。文宗思之,复召侍书,迁谏议大夫。俄改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便殿对六学士,上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日:“此浣濯者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日:“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


时周墀同对,为之股栗,公权辞气不可夺。帝谓之曰:“极知舍人不合作谏议,以卿言事有诤臣风彩,却授卿谏议大夫。”开成三年,转工部侍郎。尝入对,上谓之曰:“近日外议如何?”公权对曰:“自郭旼授邠宁,物仪颇有臧否。帝曰:“旼,太皇太后之季父,在官无过,自金吾大将授邠宁小镇,何事议论耶?”公权曰:“以旼勋德,除镇攸宜。人情论议者,言旼进二女入宫,致此除拜,此信乎?”帝曰:“二女入宫参太后,非献也。”公权日:“瓜李之嫌,何以户晓?”因引王珪谏太宗出庐江王妃故事,帝即令南内使张日华送二女还旼。公权忠言匡益,皆此类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