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亭张康节南亭也台数尺亭在其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足亭张康节南亭也台数尺亭在其上》是北宋文学家李廌的作品之一。李廌诗歌在宋代诗坛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
李廌:字方叔,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1]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所著除文集外,有《师友谈记》十卷、《德隅堂画品》一卷、《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有传。
“ |
人生天地间,海中一浮沤。 欲求无厌心,无乃不胜求。 知足有真乐,不然多悔尤。 浅儒急名誉,夸人矜智谋。 语默偕蟪蛄,生死等蜉蝣。 不如知足者,澹然乐忘忧。 袖手阅万变,默坐观九州。 众舍吾独存,同波终异流。 君看至足处,无得亦无修。 万物固皆备,反照靡不周。 昧者强务外,巧伪日向偷。 昔饥止愿饱,既饱思膳羞。 昔寒止愿温,既温思孤裘。 非徒漫自苦,动辄成赘疣。 相圃有足亭,可见好善优。 公孙皆秉哲,克念践先猷。 欲种岂弟德,求异恩泽侯。 秀岭耸苍玦,寒溪摇翠钩。 云传邓林雨,月送沧浪秋。 晓暝竹烟暗,午薰花气浮。 凉颸泛南荣,返照过东畴。 所遇皆可乐,觞咏友浮丘。 岂必朝玄圃,弭节夕瀛洲。 永怀树亭意,足焉此优游。 |
” |
— [北宋]李廌 |
人物生平
李廌(1059年~1109年),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华州人。家境贫寒,6岁而孤,但能勤奋自学。稍长,即以学问称誉乡里。
元丰年间(1078-1085),李廌到黄州(今湖北黄岗)拜谒著名文学家苏轼。苏轼对他的文章极为赞赏,认为笔墨翻澜,有飞沙走石之势,拍着他的背说:"你的才能,可敌万人。"因受苏轼赏识,故与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陈师道一起,被人们称为"苏门六君子"。
后李廌举进士不第,宰相吕大防为"失此奇才"而叹,苏轼与翰林学士范祖禹欲向朝廷推荐,但因苏、范二人相继遭贬而不果。李廌从此绝意仕进,致力于撰文著书。
苏轼去世后,李廌感其知遇之恩,而悲怆痛哭,作祭文日:"皇天后土,鉴一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万古英灵之气。[2]"词语奇壮,读者无不竦然。 李廌晚年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生活清苦,卒年51岁。
李廌主要作品
《答赵士舞德茂宣义论宏词书》是重要的文学批评作品。《师友谈记》1卷,记载了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人关于治学为文的言论。为研究宋代文学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赵令畤(德麟)元符元年(1098年)官襄阳。行槖中诸画,廌皆为评品之曰《德隅斋画品》。赵序有"鉴裁明当,语胜理诣,翰墨娟秀"之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称其"妙中理解"。卒年五十一。《四部总录艺术编》诗歌以七古和七绝为佳。内容多写山水和羁旅,亦有赠答、题画等作品。风格雄健奇丽。著有《济南集》(一名《月岩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今本8卷是从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辑出。《师友谈记》有《丛书集成》本。
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