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越国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越国公
圖片來自技点网

越国公,中国古代爵位,最初是北周设立的,本是皇室爵位,低于郡王爵。隋朝开始封功臣为国公。国公成为大臣和平时期最高的封爵,当然主弱臣强时期郡王、亲王也是有的。 比较出名的越国公有:隋朝杨素、唐朝冯盎、宋朝张世杰、明朝胡大海等。[1]

基本信息

本 名: 杨素

民族族群: 汉

出生日期: 544年

唐朝越国公

  1. 汪华(586~649) 本名世华,字国辅,号英发。安徽歙县登源(今属绩溪县)人。幼年丧父,随母投靠外公。拜南山和尚罗玄为师习武。后参加郡府官军,以英武智勇深得将士拥戴 。隋末率众起义,占据歙州,相继攻下宣州、杭州、睦州、婺州和饶州,建号称号吴王,六州赖以平安十多年。唐武德四年(621),奉表归唐,诏使持节,总管六州诸军事 ,歙州刺史,封上柱国、越国公。贞观二年(628),他奉诏晋京,授为左卫白渠府统军。十七年改忠武将军、右卫积福府折冲都尉。十八年,太宗征辽,命其任九宫副监。二十三年病殁于长安。“唐封越国三千里,宋赐江南第一家”越国公汪华的子孙遍布海内外,现在汪氏人口在全国排名前一百。汪姓人士百分之八九十都是他的后裔,所以有天下汪氏出徽州之说。
  2. 冯盎(571-649年),字明达。冼夫人之孙,冯仆之子。隋开宣九年(589年),冼夫人助隋统一了岭南,册封为宋康郡(今阳江县织 、上洋一带)夫人,冯盎为宋康令 。次年,番禺俚族首领王仲宣作反,围州城。冼夫人派冯盎进击叛军,与隋援军会合,击败了王仲宣。隋文帝任冯盎为高州刺史(州治在今阳江城)。仁寿二年(602年)冼夫人积劳病逝。不久,潮、成等五州僚叛,冯盎继承祖母遗志,驰至京师请讨叛乱,文帝令左仆射杨素与冯盎论讨贼策略,杨素极赞其论列,令冯盎即率江南、岭南兵进击叛军。乱平,授冯盎成州(今甘肃渭川)刺史。
  3. 武德五年(622年),冯盎率众降唐,被授上柱国、高州总管,封越国公。贞观五年(631年),罗州(今化州)、窦州(今信宜市)的僚族叛变,太宗令冯盎为先锋,迅速平定了叛乱。冯盎善于治理地方,很得人心。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冯盎卒于高州任上。后葬于州治东山南麓(今阳江城东山花厅村后,50年代后期墓毁)。 [2]

北周越国公

宇文盛,字立久突,北周文帝宇文泰之子。武成元年(559年),封越国公。建德三年(574年),进爵为越王。从平齐,进位上柱国。历相州总管、大冢宰。大象元年(579年),迁大前疑、太保。其年,诏以丰州武当、安昌二郡,邑万户为越国,盛出就国。大象二年(580年),朝京师,并其子为隋文帝所害,国除。

隋朝越国公

杨素(544—606.8.31)字处道。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他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曾参加平定北齐之役。他与杨坚(隋文帝)深相结纳。杨坚为帝,任杨素为御史大夫,后以行军元帅率水军东下攻陈。灭陈后,进爵为越国公,任内史令。杨广即位,进楚国公。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