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赵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赵炎,(1951.4 -未详 ),民族:汉,北京人,本名赵殿燮。国家一级演员,相声演员,师承马季,中国十大笑星。

1968年下乡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十二团五连。当过农工、开过拖拉机。曾创作表演革命故事等曲艺节目。

1976年赴京参加全国曲艺调演,同年调中央广播说唱团演员。

1985年,曾荣获中国十大笑星称号。

个人经历

1951年3月日,住在北京市东城区棉花胡同的赵广生家添了一个大胖小子。这孩子模样长得俊,大眼睛,双眼皮,高鼻梁,圆耳轮,邻居们都说这孩子“福相”。赵广生是摩托车制造厂代销科的职员,爱好书法,业余时间挥毫练字,有时也吹吹口琴。殿燮的母亲是工人,爱听京戏,下班回到家总是打开收音机听戏,听着不过瘾就买票到“戏园子”去瞧戏,少不了要带上小殿燮。按说这样的家庭并没有给小殿燮以特别的文艺熏陶,但他天资聪颖,善于模仿,听戏回来学上一两嗓子,在妈妈听来还真有点裘盛荣、李和曾的味儿。

到入幼儿园时,模样俊俏、爱蹦爱跳的小殿燮成了棉花胡同幼儿园的“主演”,什么龟兔赛跑、拔萝卜、海军舞呀,演得蛮像那么回事。 1958年9月,小殿燮背起书包走进府学胡同小学。这个小学原是文丞相祠,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蒙难时曾囚禁、就义于此,脍炙人口的《正气歌》就是在这里写就的。据说文天祥收复山河的决心感动了树木,当时这里的每一株树都是朝向南方生长的。

在小学,小殿燮要强上进。衣服总是穿得整洁利落,哪怕掉了一个扣子,也一定要妈妈缝上好才去上学。他贪玩,不到收作业时不写作业,可考试时竟门门得5分。学雷锋,做好事,什么搀扶老奶奶过马路呀,帮助军烈属买粮呀,他都不得抢着干。有一次,他捡到一百多斤粮票交给老师,那是失主一家四口全月的口粮呀,失主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差一点给小殿燮跪下。当时是粮食困难时期,粮票金贵如命。为这事,小殿燮得到了学校和东城区的表扬。小殿燮还是学校的“小记者”,写稿子,画黑板报;又是“两道杠”(中队长),忙和不亦乐乎。

即使这么忙,小殿燮也没忘了他的爱好,天天去剪子巷跟一个京剧演员唱京剧。人家看他嗓子、扮相都不得挺好,人又机灵,就到赵家动员,让他考戏校。他妈妈不同意:“这孩子功课好,门门5分,得让他考大学。”她想让赵家出息一个大学生。

演员梦没做成,殿燮又梦想着当运动员。他天性活泼好动,妈妈说他像弹簧,刚一按下又蹦起来了。他爱踢足球,妈妈给他的零花钱舍不得买冰棍,攒足了买了一双“拐子”鞋。足球鞋博学怕妈妈发现,东藏西隐的,恨不能睡觉时搂在被窝里。他兴趣广泛,练跳伞、跳水、体操、单杠、双杠、腱子小翻,无所不练。每逢比赛他都不得获东城区体操二等奖。“八一”少年体操队和“八一”少年跳水队同时看中了他,什刹海业余体校的李老师也到家里来动员,让他上专业队,说他有发展前途。说得他父亲都不得动心了,可他母亲坚决不同意,还是那句话:“这孩子得上大学!”运动员梦也没做成。但殿燮依然那么好动、淘气。上中学了,爸爸给他买辆自行车,他竟骑着车爬楼梯,上来下去乐此不疲。练“车技”的结果除了经常发生流血事件,就是前叉子折了焊、焊上又折。

在初中,殿燮依旧是文艺骨干。参加朗诵队,他是领诵;参加合唱队,他是领唱,唱《花儿朵朵》,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那些崇高的、绚烂的革命理想引起殿燮多少五彩缤纷的梦想……

文化大革命的滚滚洪流无情地冲破了殿燮所有的天真梦想,他母亲望子成龙送他上大学的梦想也破灭了。

1968年7月20日,中学还没读完的畅销殿燮,穿关一身黄棉袄、黄棉裤,踏上一列北去的列车,奔赴白山黑水的北国边陲黑龙江。

从拖拉机手到笑星

也许是父母都在摩托车制造厂的缘故,赵殿燮对“铁牛”产生了兴趣,不久,他便成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拖拉机驾驶员,继而又成了康拜因手。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角色:坐在高高的康拜因驾驶台上,在一望无际的金色麦海中驰骋,就像水手乘风破浪航行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上,多神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殿燮几乎陶醉了。

好景不长。团宣传科不知怎么看上了他,要调他到团文艺宣传队去殿燮眷恋着康拜因、麦海,他师傅也舍不得这个聪明能干的小伙子。他对师傅表决心:”我不去宣传队,我只想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

一天,赵殿燮正在修理联合收割机,迎面走过来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此人是团政治部主任,是来“微服私访”的。不过,赵殿燮并不认识他。 “你们团有个赵殿燮吧?” 赵殿燮一听是问自己的,便停下手中的活儿:“有呵。” “这个人平时表现怎么样?” “嗯——我看不怎么样。” “你说调他去团宣传队合适不合适?” “我看不在合适。” 政治部主任疑惑地走了。 第二天一上班,政治部主任派指导员传赵殿燮前来“面试”。当赵殿燮站在他面前时,他愣住了:“好小子,你敢唬我,明天给我到团里报道去!”

在那个特定的时代,“文艺”的全部内涵和外延似乎就是8出革命样板戏。那时团宣传队正在为排《红灯记》物色“一号人物”。虽然当时还没引进竞争机制,但所有能上台的人都得比试比试,“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赵殿燮小时候在剪子巷学的京戏这会儿派上用场。“提篮小卖拾煤渣……”嗓音高亢宏亮,就味地道,字正腔圆。只一小段,殿燮便导演和其他队员。导演再仔细一端详小赵这身段、扮相,心说“李玉和非他莫属”!当场折板,赵殿燮演A角李玉和。

红灯记》一炮打响,赵殿燮一鸣惊人。不仅兵团三师,就连周围几个县、镇、工厂、农村的观众,也都不得远道而来。“李玉和”唱出了名,团里接着排《沙家浜》,赵殿燮又是“一号人物”郭建光。李玉和主要是文戏,郭建光须文武双全,难度大,仗着有体操的“童子功”,郭建光又演成功了。

接下来是排《智取威虎山》中《深山问苦》一场,赵殿燮扮演李勇奇,这是个花脸,更对他的路子,听起来还真有裘派花脸的味儿呢。

赵殿燮这时已是小有名气的人物了。宣传队讲究“一专多能”。除了京剧,还有独唱、舞蹈、表演、小话剧等,他都拿得起放得下。

1972年,三师文艺会演,赵殿燮主演表演唱《快乐的邮递员》获奖,唱遍了全兵团。姜昆作为另一个团的文艺骨干还特地赶来学过这个节目呢。赵殿燮与相声结下缘分是在一次“大会战”中扛麻袋扭伤了肋骨之后。那次扭伤,住了两个月医院,又恢复了半年多。此后他就专事说唱了,什么天津快板、山东快书、河南坠子、河北梆子、东北二人转,“全方位开拓”。那时虽然相声尚未公开平反,赵殿燮也大胆地自编自演。马季的《友谊颂》广播后,赵殿燮委受鼓舞,改为以单口相声、故事为主,恰逢“大讲儒法斗争史”为他提供了机会,他的单口相声渐渐远近闻名。1975年底,他以单口相声被抽调参加了黑龙江省曲艺调演。

1976年赵殿燮时来运转。

首先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王心刚、田华到兵团挑选演员,赵殿燮作为预备人选入选。接着是中央电视台、黑龙江省民间艺术团、哈尔滨话剧院、黑龙江电视台、地区和县剧团都表示愿意接收他这个多才多艺的演员。

赵炎一打听,才知道“喜儿”的扮演者就是四连的副连长高红燕,听说她曾因一个人扛着一百六七十斤的粮袋装满一车而名声大噪。赵炎当时就对这个泼辣能干的“窈窕淑女”产生了一种“朦朦胧胧又清清楚楚的琢磨不透的莫名其妙的好感”。

可赵炎害的是单相思,高红燕认识赵炎是一年以后的事。

也是一次演出,不过这回是红燕当观众看赵炎的戏。记得是在一个会议室里演出《红灯记》选场《痛说革命家史》和《赴宴斗鸠山》。赵炎演一号人物李玉和。《赴宴斗鸠山》是李玉和的重头戏,唱念做打俱全。赵炎的嗓音条件、表演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李玉和”不仅赢得了与鸠山斗争的胜利,也赢得了红燕姑娘的好感:“李玉和演和真棒,简直不亚于电影里的李玉和。”

演出结束了,乐队打洋琴的小魏给他俩作了介绍:“这是大主角赵殿燮。这是四连的高红燕。”红燕情不自禁地夸道:“你的李玉和演得真好!”赵炎笑了:“其实我早就认识你,你不是跳红头绳舞的喜儿嘛!”

不久,红燕调到了团宣传队。赵炎随后也晋升到团宣传队,没有演出任务时就在机修厂上班。

1977年国庆前夕,赵炎和红燕结婚了。这时赵炎已调到广播说唱团。婚礼那天,说唱团的马季、唐杰忠、郭全宝、李文华、赵连甲、郝爱民、姜昆等人前来贺喜,还有许多兵团战友。来宾即兴表演节目,马季说了段单口相声《拔牙》,赵连甲唱了一段山东快书。欢歌笑语,伴随着一对新人揭开了生活的新的一页。

如今,他们的女儿旸旸已经10岁了,胖乎乎的,颇得父亲真传。红燕在首都儿禾科研究院工会工作,业余时间正攻读电大管理专业呢。

炎热的心

那们老先生说赵炎五行缺火,此言差矣。赵炎对工作、对事业、对同事、对朋友都有一颗炎热的心。尤其是对他酷爱的艺术怀着火一般的热情。 赵炎“台缘”好:漂亮、潇洒、稳健;“口风”也好;嗓音豁亮、圆润、甜美。但他不满足这些,他认为相声的笑不应该是浅薄的滑稽,他追求的是高雅的幽默。

赵炎意识到相声界的不景气,舞台上相当一部分节目属于“低俗差粗”,即格调低、庸俗、质量差、表演粗。为给相声舞台吹一吹清新之风,1987年,他协助马季搞了一台《马季相声作品晚会》,推出一批新作品。经过三四个月紧张的筹划、创作、排练,由马季任艺术指导、赵炎任领队的演出队出发了,演员阵容年轻化:马季、赵炎、刘伟、冯巩、王谦祥、李增瑞、王金宝、戴志诚、郑健。4月出发,先后赴山东、广东、湖北、云南、河南、江苏六省20个市县,3个月演出120多场,其中三分之一属于义演或慰问演出,指挥部答复:扑火第一,暂不来为宜。他们便在深圳举行了一场救灾义演专场,演出收入二千多元全部捐给了大兴安岭灾区。

赵炎视观众台为自己的上帝。他走到哪儿,演哪儿,即使在火车上也在劫难逃。有一次在开往烟台的列车上,广播室设备出了故障,他和马季便挨节车厢送戏上门。赵炎说,观众的热情之高真让人感动。有一次在武汉演出结束后,观众守在剧场门口不肯走,等着一睹笑星们的风采。直到演员们钻进了面包车,观众们仍隔着车窗往里看,结果面包车被挤瘪壳了,若不是警察出来“救驾”,这“面包”非挤成“馅饼”不可。

赵炎对前来求教的相声迷也是满腔热情,交下一批大大小小的朋友。南京某灯泡厂青工徐世亮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徐每次来北京都来赵炎热情辅导,细心传授赵炎每次去南京演出也一定去看小徐。不见面时,便通信联系,“函授”解答小徐的问题,或给与他寄去自己新录制的磁带。他们成了忘年之交。小徐进步很快,已是南京市工人文化宫业演出队的相声演员。除了在舞台上说相声外,赵炎还热心于拍摄电视相声小品。他与马季、金宝合作,创作了30多个相声小品,已经录制播出持有十几个。他们还准备在电视上开辟“每周一笑”节目。他的心愿是带给观众更多、更舒心的笑。

主要作品

作品 搭档 《鱼老万》《红眼病》《特种病》《一阵风》《四字歌》《哭的功能》《小小雷锋》《闹公堂》《春联》《广东话》《山村小景》《地名学》《吹牛》《相声》《数目字》《戏剧杂谈》 马季

《一仆二主》 马季、王金宝

《传谣》 马季、刘伟、姜昆

《常言说》 尹卓林

《五官争功》 马季、刘伟、冯巩、王金宝

《势利眼》 马季、王谦祥

《训徒》 马季、史可达

《新村新貌》 马季、王谦祥、兰成

《吃的研究》 李国修

《我惯着他》《求名心切》《巧对人名》 周炜

《开心之旅》《进城》 付强

《风格赞》 马季、刘伟、姜昆、冯巩等

《劳动号子》 刘伟

《谁有毛病》 刘俊杰

《一样不一样》 大山

《认匾》 王谦祥、李增瑞、王月波

《找搭档》 尹相杰、牟洋、李霁霞、李恒永

代表作品

春联、吃的研究、我惯着他、巧联地名、吹牛、五官争功、求名心切

视频

相声:没想到马季竟然这样跟赵炎对对联,真是太逗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