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赵振铎」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SMM對話 | 貢獻
參考文獻
 
(未顯示由 4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9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赵振铎.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8%B5%B5%E6%8C%AF%E9%93%8E/62831/0/4034970a304e251f810e4aa5af86c9177e3e53f5?fr=lemma&ct=single#aid=0&pic=4034970a304e251f810e4aa5af86c9177e3e53f5  原图链接]]]
 
[[File:赵振铎.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8%B5%B5%E6%8C%AF%E9%93%8E/62831/0/4034970a304e251f810e4aa5af86c9177e3e53f5?fr=lemma&ct=single#aid=0&pic=4034970a304e251f810e4aa5af86c9177e3e53f5  原图链接]]]
  
'''赵振铎''' ,出生:1936 年7月13 日1996 逝世,享年60岁。 回族 出生于北京,是著名相声演员。1946年拜[[王长友]]为师。拜师后即随师父先后到天津、济南、张家口等地献艺。由于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所以在短短的五年多时间内,就学会了传统相声70余段。
+
'''赵振铎''' (1936 年7月13 日-1996 回族 出生于北京,是著名相声演员。1946年拜[[王长友]]为师。拜师后即随师父先后到天津、济南、张家口等地献艺。由于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所以在短短的五年多时间内,就学会了传统相声70余段。
  
 “二赵”指的就是'''赵振铎和赵世忠'''。赵振铎曾出席过全国文教群英会,后来当了北京曲艺团的团长,相声艺术委员会的副主任。1996年因癌症病逝。
+
 “二赵”指的就是'''赵振铎和[[ 赵世忠]]'''。赵振铎曾出席过全国文教群英会,后来当了北京曲艺团的团长,相声艺术委员会的副主任。1996年因癌症病逝。
  
 
==早年经历==
 
==早年经历==
行 10: 行 10:
 
 他边学边演,由于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所以在短短的五年多时间内,就学会了:《八扇屏》、《地理图》、《学四省》、《十八愁》、《吃元宵》、《歪讲三字经》、《八不咧》、《大保镖》、《大相面》、《夸住宅》、《汾河湾》、《卖布头》、《杂学唱》、《开粥厂》、《戏迷药方》、《扒马褂》等传统相声70余段。他们这对师徒搭档走到哪里都受到内外行的赞誉。他在天津演出时,广大观众称他“小寿臣”。当时他只有13岁。因他功底深厚、活路子宽,说、学、逗、唱样样精通,因此在1956年和1962年两次挖掘传统节目时发挥了重大作用。
 
 他边学边演,由于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所以在短短的五年多时间内,就学会了:《八扇屏》、《地理图》、《学四省》、《十八愁》、《吃元宵》、《歪讲三字经》、《八不咧》、《大保镖》、《大相面》、《夸住宅》、《汾河湾》、《卖布头》、《杂学唱》、《开粥厂》、《戏迷药方》、《扒马褂》等传统相声70余段。他们这对师徒搭档走到哪里都受到内外行的赞誉。他在天津演出时,广大观众称他“小寿臣”。当时他只有13岁。因他功底深厚、活路子宽,说、学、逗、唱样样精通,因此在1956年和1962年两次挖掘传统节目时发挥了重大作用。
  
 解放后,15岁的赵振锋参加了"北京相声改进小组",跟[[侯宝林]]等大师一起创作了许多新相声,他与''' 赵世忠''' 长年合作,红遍京城<ref name="刘一达2004">{{cite book|author=刘一达|title=京城玩家|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f0syAQAAIAAJ|year=2004|publisher=经济日报出版社|isbn=978-7-80180-268-2}}</ref>。
+
 解放后,15岁的赵振锋参加了"北京相声改进小组",跟[[侯宝林]]等大师一起创作了许多新相声,他与赵世忠长年合作,红遍京城<ref name="刘一达2004">{{cite book|author=刘一达|title=京城玩家|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f0syAQAAIAAJ|year=2004|publisher=经济日报出版社|isbn=978-7-80180-268-2}}</ref>。
  
 
==演艺经历==
 
==演艺经历==
行 24: 行 24:
 
 赵振铎同志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在创作方面肯于钻研。他和赵世忠在深入部队生活的过程中,曾创作《当兵一日》。他们还共同创作了《为谁服务?》,内容歌颂了新社会讽刺了旧社会不同的消防人员和不同的服务对象,塑造了“火来财”这个反面典型形象,演出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赵振铎同志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在创作方面肯于钻研。他和赵世忠在深入部队生活的过程中,曾创作《当兵一日》。他们还共同创作了《为谁服务?》,内容歌颂了新社会讽刺了旧社会不同的消防人员和不同的服务对象,塑造了“火来财”这个反面典型形象,演出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赵振铎同志在近五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勇于实践,不断进取。他基本功扎实、吐字清楚、台风朴实、表演自然、语言生动,从不哗众取宠。他在为继承发展相声艺术和培养接班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的著名相声演员李金斗就是他的入室弟子、得意门生。他的徒弟还有沈阳曲艺团的贾承搏和洛阳的相声演员肖巍,中国铁路文工团的陈惠增、银川曲艺团的王狂。他们都是当地或本单位的艺术骨干。
+
 赵振铎同志在近五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勇于实践,不断进取。他基本功扎实、吐字清楚、台风朴实、表演自然、语言生动,从不哗众取宠。他在为继承发展相声艺术和培养接班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的著名相声演员[[ 李金斗]] 就是他的入室弟子、得意门生。他的徒弟还有沈阳曲艺团的[[ 贾承搏]] 和洛阳的相声演员[[ 肖巍]] ,中国铁路文工团的[[ 陈惠增]] 、银川曲艺团的[[ 王狂]] 。他们都是当地或本单位的艺术骨干。
  
 
 赵振铎同志在十年浩劫中曾多次遭受迫害,但革命意志坚定。粉碎“四人帮”后,他重返舞台,继续发挥他的艺术才能。
 
 赵振铎同志在十年浩劫中曾多次遭受迫害,但革命意志坚定。粉碎“四人帮”后,他重返舞台,继续发挥他的艺术才能。
行 40: 行 40:
 
1996年因病去世。
 
1996年因病去世。
  
==代表 作品、主要 作品==
+
==代表作品==
  
 
 赵振铎的基本功扎实、吐字清楚、台风朴实、表演自然、语言生动, 从不哗众取宠。
 
 赵振铎的基本功扎实、吐字清楚、台风朴实、表演自然、语言生动, 从不哗众取宠。
行 48: 行 48:
 
 其中《媳妇往哪儿娶》获国庆三十周年献礼节目一等奖。
 
 其中《媳妇往哪儿娶》获国庆三十周年献礼节目一等奖。
  
 《我的爸爸》获1980年专业剧团新作表演奖和北京市文化艺术调演表演奖,全国曲艺调演优秀表演奖<ref>{{cite book|title=曲藝|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lxlIAAAAMAAJ|year=2004|publisher=人民文学出版社}}</ref>,“二赵”最经典的段子无疑是《八扇屏》,《八扇屏》属于传统段子文哏类型,“二赵”版《八扇屏》中有个包袱:甲说到北海游玩,看河水清亮,一高兴就“洗了个枣”,乙认为“洗澡”不好,担心甲被淹死,后来才弄明白是“洗枣”而非“洗澡”。
+
 《我的爸爸》获1980年专业剧团新作表演奖和北京市文化艺术调演表演奖,全国曲艺调演优秀表演奖<ref>{{cite book|title=曲藝|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lxlIAAAAMAAJ|year=2004|publisher=人民文学出版社}}</ref>,“二赵”最经典的段子无疑是《八扇屏》,《八扇屏》属于传统段子文哏类型,“二赵”版《八扇屏》中有个包袱:甲说到北海游玩,看河水清亮,一高兴就“洗了个枣”,乙认为“洗澡”不好,担心甲被淹死,后来才弄明白是“洗枣”而非“洗澡” 。时至今日,这个包袱仍被广泛使用
  
  时至今日,这个包袱仍被广泛使用。
+
== 视频 ==
 +
===== 赵振铎 赵世忠 二位先生 合作相声《学方言》 =====
 +
{{#iDisplay: j0134ffylw1 |480|360|qq}}
 +
== 參考文獻 ==
 +
{{Reflist}}
 +
 
 +
[[Category:相声演员]][[Category:中国人]]

於 2019年10月21日 (一) 18:27 的最新修訂

趙振鐸(1936年7月13日-1996年)回族,出生於北京,是著名相聲演員。1946年拜王長友為師。拜師後即隨師父先後到天津、濟南、張家口等地獻藝。由於他天資聰慧、勤奮好學,所以在短短的五年多時間內,就學會了傳統相聲70餘段。

「二趙」指的就是趙振鐸和趙世忠。趙振鐸曾出席過全國文教群英會,後來當了北京曲藝團的團長,相聲藝術委員會的副主任。1996年因癌症病逝。

早年經歷

趙振鐸生於城市貧民家庭,幼年由於生活貧困,讀到小學5年級時被迫輟學。他從小愛聽相聲,父親也與相聲界不少演員熟悉,遂於1946年拜相聲界前輩名家王長友為師,走上了學藝的道路。趙振鐸住在老師家裡,一面學藝、一邊隨老師到園子裡見習演出,觀摩前輩演員的表演,耳濡目染,開拓了眼界,得以領會各個藝術[1]

他邊學邊演,由於他天資聰慧、勤奮好學,所以在短短的五年多時間內,就學會了:《八扇屏》、《地理圖》、《學四省》、《十八愁》、《吃元宵》、《歪講三字經》、《八不咧》、《大保鏢》、《大相面》、《夸住宅》、《汾河灣》、《賣布頭》、《雜學唱》、《開粥廠》、《戲迷藥方》、《扒馬褂》等傳統相聲70餘段。他們這對師徒搭檔走到哪裡都受到內外行的讚譽。他在天津演出時,廣大觀眾稱他「小壽臣」。當時他只有13歲。因他功底深厚、活路子寬,說、學、逗、唱樣樣精通,因此在1956年和1962年兩次挖掘傳統節目時發揮了重大作用。

解放後,15歲的趙振鋒參加了"北京相聲改進小組",跟侯寶林等大師一起創作了許多新相聲,他與趙世忠長年合作,紅遍京城[2]

演藝經歷

1951年由外地回京,即參加了抗美援朝回國後方宣傳隊,到湖北等地進行宣傳演出。返京後與老師王長友一起加入北京相聲改進小組,繼續學習和演出。他在解放後說新唱新,為宣傳新社會、新事物,發揮曲藝尖兵的作用排演了大量具有現實意義的節目,計有《牽牛記》、《賈博士》、《美的研究》、《新八扇屏》、《新藥方》、《一等於幾?》、《妙語驚人》、《大喜事》、《高人一頭的人》、《草木皆兵》、《濫竽充數》、《新兵》、《毛主席的好戰士雷鋒》等一百餘段。

1954年開始與趙世忠合作,二人珠聯璧合,成為相聲界屈指可數的一對黃金好搭檔,被譽為「相聲二趙」,曾受到老舍先生的稱讚。1958年參加了電影《一日千里》的拍攝。

由於他政治上要求進步、藝術上不斷追求和提高,1957年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60年被選為文教群英會代表,光榮的出席了全國文教群英會;60年3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六十年代他成為北京文藝界青年演員中有成就的代表人特。

196年8月起他和趙世忠同志曾多次進中南海,為毛主席及其他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出幾十段新相聲、傳統相聲及化裝相聲《看電影》和《坐電車》等節目,並多次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3]

趙振鐸同志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在創作方面肯於鑽研。他和趙世忠在深入部隊生活的過程中,曾創作《當兵一日》。他們還共同創作了《為誰服務?》,內容歌頌了新社會諷刺了舊社會不同的消防人員和不同的服務對象,塑造了「火來財」這個反面典型形象,演出後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趙振鐸同志在近五十年的藝術生涯中,勇於實踐,不斷進取。他基本功紮實、吐字清楚、颱風樸實、表演自然、語言生動,從不譁眾取寵。他在為繼承發展相聲藝術和培養接班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中國廣播藝術團說唱團的著名相聲演員李金斗就是他的入室弟子、得意門生。他的徒弟還有瀋陽曲藝團的賈承搏和洛陽的相聲演員肖巍,中國鐵路文工團的陳惠增、銀川曲藝團的王狂。他們都是當地或本單位的藝術骨幹。

趙振鐸同志在十年浩劫中曾多次遭受迫害,但革命意志堅定。粉碎「四人幫」後,他重返舞台,繼續發揮他的藝術才能。

1979年他與趙世忠同志參加了電影藝術片《笑》的拍攝,演出了《指媽為馬》,深受觀眾的好評。使他們進入了全國深受歡迎的十對笑星行列。同年,他們二人合演的《媳婦往那兒娶?》曾獲得國慶三十周年獻禮節日一等獎。

1980年他們合作節目《我的爸爸》又獲1980年專業劇團新作品表演獎和北京市1981年文化藝術節調錶演獎,並獲得1981年全國曲藝調演優秀表演獎。

1987年12月他率團赴新加坡演出,其精湛的技藝、獨具魅力的表演風格轟動了獅城,為祖國的相聲藝術贏得了盛譽。

1994年8月且慢趙世忠、梁厚民三同志,應台灣漢霖說唱藝術團之邀,赴台灣進行演出和講學,深受台灣同胞的歡迎。

趙振鐸同志自1960年參加北京曲藝團以後歷任各級領導職務,曾先後擔任曲藝隊付隊長、隊長,曲藝團團長。他還是北京市曲藝家協會理事、中國曲協會員、相聲藝術委員會主任。

1996年因病去世。

代表作品

趙振鐸的基本功紮實、吐字清楚、颱風樸實、表演自然、語言生動, 從不譁眾取寵。

主要作品有:《八扇屏》、《汾河灣》、《山東話》、《扒馬褂》、《坐電車》、《指媽為馬》、《媳婦往哪兒娶》、《我的爸爸》、《兄妹對詩》等。

其中《媳婦往哪兒娶》獲國慶三十周年獻禮節目一等獎。

《我的爸爸》獲1980年專業劇團新作表演獎和北京市文化藝術調演表演獎,全國曲藝調演優秀表演獎[4],「二趙」最經典的段子無疑是《八扇屏》,《八扇屏》屬於傳統段子文哏類型,「二趙」版《八扇屏》中有個包袱:甲說到北海遊玩,看河水清亮,一高興就「洗了個棗」,乙認為「洗澡」不好,擔心甲被淹死,後來才弄明白是「洗棗」而非「洗澡」。時至今日,這個包袱仍被廣泛使用。

視頻

趙振鐸 趙世忠 二位先生 合作相聲《學方言》

參考文獻

  1. 回族當代文藝人物辭典. 寧夏人民出版社. 1989. 
  2. 劉一達. 京城玩家. 經濟日報出版社. 2004. ISBN 978-7-80180-268-2. 
  3. Beijing wan bao: Beijing wanbao. April 1996. 
  4. 曲藝.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