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赵学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赵学勇
出生 1953
国籍 中国陕西乾县
职业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知名作品 《沈从文与东西方文化》
《中国现代作家与东西方文化》




赵学勇 [1]

毕业院校兰州大学中文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梁实秋研究学会理事。

人物经历

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点负责人。1977--2005年执教于兰州大学,期间,1987年任讲师,1992年任副教授,1995年1月任教授。曾担任兰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兰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所长(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兰州大学学报》主编、编委会主任。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科研工作,涉及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社团、流派,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中国西部文学与文化,比较文学,中外影视文学等领域。2000年聘为博士生导师,至今培养博士生三十余人。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梁实秋研究学会理事。

197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留该系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工作;

1987年,被评聘为讲师;

1988年,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2年,评聘为副教授;

1995年,评聘为教授;

2001年,评聘为博士生导师;

1977--2005年,执教于兰州大学,兼职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2005年,正式聘入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任博士生导师;

2010年,在西安成立延安文艺中心并任主任一职。

主讲课程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现代小说流派》、《沈从文研究》等;硕士生课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中国现代作家专题研究》、《中国当代作家专题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社会》、《中国当代小说研究》等;博士生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论》、《中国现当代文学重要问题研究》等。

主要贡献

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科研工作,涉及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社团、流派,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中国西部文学与文化,比较文学,中外影视文学等领域。出版专著3部,合著、参编著作十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学评论》等多家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等多家刊物转载、复印3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等十余项。 1.中国新文学对自然生命形式的两次呼唤,兰州大学,1986,首届青年教师优秀论文奖;

2.在历史的反思中探索,兰州大学,1987,青年教师优秀论文一等奖;

3.沈从文研究,1979--1989年度,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4.现代文化建构的一个重要命题,甘肃省委,1992.10 ,社科优秀成果奖;

5.在配套改革中全面提高《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质量,兰州大学,1992.12,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6.在配套改革中全面提高《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质量,甘肃省政府,1993.4,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7.办特色教育 抓实践培养 创国内一流硕士点,兰州大学,1997.1 ,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8.办特色教育 抓实践培养 创国内一流硕士点,甘肃省政府,1997.5,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9.生命从中午消失--路遥的小说世界,甘肃省委、省政府,1997.5,甘肃省第五届社会科学"兴隆奖"三等奖;

10.府特殊津贴,(98)3600106号,国务院,1998.4;

11. 文化与人的同构--论现代中国作家的艺术精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2002.11,第八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12.更新教育观念,立足教学实践,优化《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兰州大学,2003.9,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3.左翼文学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论纲,甘肃省教育厅,2004、7,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二等奖;

14.左翼文学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论纲,甘肃省委、省政府,2005.4,甘肃省第九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15.消费文化语境中文学经典的处境和命运,陕西省政府,2009.11,陕西省第九次社科成果三等奖;

16.革命·乡土·地域-中国当代西部小说史论,陕西省教育厅,2011、6,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17.革命·乡土·地域-中国当代西部小说史论,陕西省政府,2012,陕西省第十次社科成果(著作)二等奖;

18.守望· 追寻· 创生:中国西部小说的历史形态与精神重构,陕西省教育厅,2013.5,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19.守望· 追寻· 创生:中国西部小说的历史形态与精神重构,2013年, 陕西省第十一次社科成果(著作)二等奖。

著作

1.《沈从文与东西方文化》,独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6月初版,2005年1月(修订版);

2.《中国现代作家与东西方文化》,参著(吴小美等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历史与现状》,参著(王瑶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4.《沈从文名作欣赏》,参著(赵园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年版(多次再版);

5.《新文学与乡土中国-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与西部文学研究》,合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生命从中午消失-路遥的小说世界》,独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7.《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纲》,参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文化与人的同构--论现代中国作家的艺术精神》,独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主编,教材,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多次再版);

10.《现代中国文学精品文库》(大型文库),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1.《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教材),合编,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多次再版,高校文科通用教材);

12.《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研究资料》,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13.《中国电影简史》,编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多次再版);

14.《外国电影简史》,编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多次再版);

15.《革命·乡土·地域――中国当代西部小说史论》,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山西教育版社,2009年2月版,中国西部文学艺术与文化研究丛书(主编)

16.《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2011年7月版;

17.《中国现代文学经典》(1917-2010)精编本,参著(朱栋霖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18.《守望·追寻·创生∶中国西部小说的历史形态与精神重构》,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版。

论文

1.在历史的反思中探索--近年来沈从文研究述评,文学评论,198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

2.中国新文学对自然生命形式的两次呼唤,当代文艺思潮,198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

3.鲁迅·乡土文学·"生命"主题,兰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1987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论文摘登,1993年《中国文学年鉴》对该文评述;

4.议"五四"文学创作的情绪特征,兰州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论文摘登;

5.沈从文创作的哲学意识和审美选择,中国文学研究,198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论文摘登;

6."五四"精神与当代参与意识,甘肃日报,1989年5月4日;

7.现代文化建构的一个重要命题--论沈从文的文化观,吉首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沈从文研究专号);

8.20年代乡土文学与现代意识,兰州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论文摘登;

9.人与文化:"乡下人"的思索--沈从文与福克纳的比较研究,兰州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论文摘登;

10.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北方论丛,198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

11.文明与传统的交战--论沈从文的道德观,甘肃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推荐论文

12.论郁达夫创作的忧郁情结,兰州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13.文化深蕴中的艺术营造--论周作人的审美观,兰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

14、在配套改革中全面提高〈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质量,兰州大学学报,1993年高等教育专辑;

15.沈从文创作的民俗构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年第1期;

16.论郁达夫的艺术个性,郭沫若研究第11辑(1994年);

17.中国现代作家审美研究的突破,江汉论坛,1993年第10期,该文收入《国家八·五科研成果汇编》一书;

18.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综论,兰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

19.中国乡土文学:从现代到当代西部海南师院学报,1994年第4期;

20.人与文化:乡下人的追求--沈从文与贾平凹比较论,中国文学研究,199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文摘报》专文评述;

21.吴立昌与沈从文研究,复旦学报,1994年第5期;

22.当代中国文化"商性"管窥,复旦《大潮》(经济·文化论丛),1994年第3期;

23."乡下人"的文化意识和审美追求--沈从文与贾平凹创作心理比较,小说评论,1994年第4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

24.中国现代文化人形象的自我塑造,兰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25.张爱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兰州大学学报,1995年增刊;

26.沈从文与民俗文化,吉首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沈从文研究》专号;

27.探寻失落的生命之途,国风,1995年创刊号;

28.路遥的乡士情结,兰州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该文多家刊物述评,延安大学《路遥研究专辑》转载;

29.守望乡土:经验与悲愤,小说评论,1996年第3期;

30.文明交汇处的痛苦 ,社会科学探索,1996年第4期;

31.论新时期作家的自我意识及其演变,当代文坛,1997年第2期;

32.理想主义者的精神探索--张承志研究评析,兰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

33.办特色教育 抓实践培养 创国内一流硕士点西北高等教育,1997年第1期;

34.鲁迅研究中的儒学阴影,鲁迅研究月刊,1997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该文引起广泛注目(张梦阳《中国鲁迅学通史》以较长篇幅述评);

35.反抗危机者的史学背影--前期"新写实"批评的一种再思考,兰州大学学报,1998 年第3期;

36.文学史意义的失构--"新写实"与五四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第1期;

37.自然·生命·历史,读书,1999年第第3期;

38.表现于洒脱背面的沉重--〈朝花夕拾〉与〈文化苦旅〉的精神联系,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39.审美遇合:东方的美丽与悲郁--沈从文与川端康成比较研究,飞天,2000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

40.中国文学的本土化意义及前瞻,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4期;

41.重读20世纪50年代小说经典,兰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

42.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传统与现实处境,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43.九十年代的西北乡土小说,光明日报,2002年5月8日;

44."先锋"的堕落--重读残雪的小说,兰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45.历史的重创与现实的悲伤,甘肃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

46.论张承志的精神个性,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47.全球化时代的西部乡土小说,唐都学刊,2003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5期全文转载;

48、左翼文学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论纲(上)、(下) 兰州大学学报 2003年第1、2期连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6、7期转载;

49.《大漠祭》读法几种,小说评论,2003年第1期;

50.乡土文学的走向与选择,小说评论,2003年第2期;

51.重话20世纪"红色经典",小说评论,2003年第5期;

52.传统批评理念的现代表现--沈从文文学批评的审美特征,文艺研究,2003年第6期;

53.1990年代:走向叙事自觉时期的短篇创作,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54.30年代的都市想象与叙事,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55.片面的深刻――论沈从文的都市小说,吉首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56.毕飞宇论――兼谈90年代文学现象,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1期;

57."方法"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汕头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58.审美生成与本土化特征,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59.西部小说:概念、命名及历史呈现――当代西部小说与西北地域作家群考察之一,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

60.鲁迅、茅盾比较研究的重要突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第3期;

61.论西部作家的文学精神,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4期,《新华文摘》辑目;

62.主体意识、"本土化"与文学超越――当代西部小说与西北地域作家群考察之二,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63,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中国考试,2005年第6期;

64.巴金的启蒙主义思想--《随想录》精神指归读解,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12期;

65.革命叙事与史诗性追求的成功与缺失――从《创业史》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西部小说,唐都学刊 ,2006年第1期;

66."文学中心"的转移与当代文学"新方向"的确立,山西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67.《新青年》·新世纪·新文学,江汉论坛,2006年第1期;

68.家族文学研究的攻坚之作,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4期;

69.消费时代的文学经典,文学评论,2006年第5期;

70.消费文化语境中文学经典的处境和命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6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6年第21期辑目,《文学评论》2006年第5期论文述要;

71.当代文学中的非常态视角叙事研究--以《尘埃落定》《秦腔》《我的丁一之旅》为个案,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72.跨学科视域中的当代文学期刊研究,光明日报,2007年6月16日;

73.地域文化与西部小说,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新华文摘要点文章辑目;

74.鲁迅杂文研究十年,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12期转载;

75.新世纪文学中对失"根"者的叙事,文艺争鸣,2007年第12期;

76."汉学热"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学术月刊,2008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20期辑目,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

77.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研究述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5期;

78.叙事学视阈中的鲁迅阐释,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第12期;

79.路遥现象与中国当代文坛,小说评论,2008年第6期;

80.生态文明意识中的西部小说,兰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81.书写"无须厄运特殊拨弄的悲剧"--比较沈从文与张爱玲对"存在"的探询,人文杂志,200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5期转载;

82.一部近乎被遗忘的史诗--《复仇的火焰》的双向解读,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第1期;

83."五四"新文学的启蒙指归与当代底层写作,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北京大学"纪念五四九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发言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4期述评文章,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登(2009、6),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1期(总第73期)64-66页转载;

84.论中国西部电影的文学改编,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85.非抒情时代的抒情文学--30年代抒情小说论,文学评论,2010年第1期;

86.论长安文化精神对当代秦地作家的深层影响,人文杂志,2010年第2期,收录《长安学术》第1辑(商务印书馆2010年11月版),上海《社会科学报》摘录;

87.转折·构建·流变--论中国当代文学"新方向"的确立及历史实践,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88.近年来甘肃城市小说的发展现状,小说评论,2010年第3期;

89.和而不同: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寻根"现象与审美取向,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90.试论陕西当代小说创作的地域文化特色,山西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91.扩展历史文化视野 提升西部文学品格,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25日;

92.1979-2009:沈从文研究的几个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6期;

93.文学文化学视域中的作家研究,文学报,2010年10月21日;

94.重新认识"延安文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延安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95.地理的空间与文学的意象--以贾平凹小说创作为例,人文地理,2011年第2期;

96."新生代"都市小说中生态美的缺失与重构--以邱华栋的都市小说为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97.新世纪:"底层叙事"的流变与省思,学术月刊,2011年第10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2年第1期转载;

98."美丽总是愁人的"--《边城》的悲剧诗学解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9期;

99.延安文艺与当代文化建设,陕西日报,2011年8月22日;

100.经典的剥蚀:"柳青现象"的文学史叙事及反思,当代文坛,2011年第4期;

101.欲望的纵情与狂欢--贾平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欲望叙事,兰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102."老土地"的当代境遇及审美呈现--路遥与中国传统文化,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103.延安文艺研究:历史重评与当代性建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8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12年第16期全文转载;

104.延安文艺的大众化:历史实践与当代启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5月28日,"全国社科规划办网站"五月三十号"社科文库""人文"一栏全文转载,人民网"理论版"2012年5月30日全文转载;

105.延安文艺与现代中国文学,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3年第2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2013年4月26日;

106.论新世纪延安文艺研究的进展及其趋向,江汉论坛,2012年第9期;

107.再议被文学史遮蔽的路遥,小说评论,2013年第1期;

108.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论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3年第9期辑目;

109.当代西部小说的三大主潮,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110.天地之宽与女性解放--延安女作家群述论,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10期全文转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3年第10期转载;

111.人性的建构与解构--沈从文与张爱玲比较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第9 期;

112.对"民国文学"研究视角的反思,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1月1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学坛新论",2013年11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在线,2013年11月1日"热点文章",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要览·阶段成果(2013);

113."视角"的限制与"边界"延展的困境--对于"民国文学"构想及其研究视角的思考,厦门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

114.沈从文:从边城走向世界,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4月11日(文学版B01);

115.雷达的文学评论与中国化批评诗学建设(中国化批评诗学建构中雷达的角色),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116.东方智慧:寻找"身体"的自由之境--老舍与村上春树短篇小说中的"身体"意象之比较,文艺争鸣,2014年第7期;

117.论延安文艺的现代性追求及特征,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高等学报文科学术文摘》2015年第1期摘录,《文学学报》2014年第5期全文转载;

118.延安时期文学启蒙思潮的历史演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9期;

119.延安文学:现代性与民族性的双重追求,厦门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文学学报》2015年第1期全文转载;

120.文学史书写的鲁迅"形塑"及演变--以唐弢、钱理群、严家炎编《文学史》为例,文艺争鸣,2015年第1期;

121.追求一种有温度的"书写"--以路遥的写作为例,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文学学报》2015年第6期全文转载;

122.延安女作家创作中集体与边缘的双重叙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第9期;

123.现代主义诗学理论拓展的一个重要界碑--重读袁可嘉的"新诗现代化"理论,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5年第17辑。

科研项目

1.中国现代乡土文学与西部文学研究,国家教委青年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990-1992,已完成;

2.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与流派研究,横向,人文社会科学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已完成;

3.自学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关系研究,甘肃省教育厅,已完成;

4.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传播与影响研究,横向,西安交通大学,已完成;

5.当代西北地域作家群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4BZW049,2004.5-2006.12,已完成,鉴定等级(良好)证书号:20080404;

6.世纪之交的甘肃文学研究,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2005.9-2006.9,已完成;

7.当代陕西作家的文学接受与史学评价现象研究,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08K001,2008.9-2009.6,已完成;

8.中国西部文化与文学艺术研究,兰州大学"985"工程重点项目,2003-2006,已完成;

9.中国西部小说的历史形态与精神重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09-2011,09FZW013,已完成;

10.参与项目:教育部"马工程"首批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批准号:09JZDMG001;

11.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2011年10月开始(11&ZD113),在研,70万;2015年12月,滚动资助80万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