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赵先生领我入门曲学(闫晓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赵先生领我入门曲学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赵先生领我入门曲学》中国当代作家闫晓璇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赵先生领我入门曲学

我有幸忝列于恩师赵义山先生门下已经六年了,尽管现在同老师见面的次数要以一年几次来计算,但我却无日不想起老师对我的教导。赵老师在入学的第一次谈话中说我们都是“可上可下之才”,这初听像是一种否定之词,实际上寄予了对我们的深切期许。原来这是郑临川师祖当年对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意在激励学生居安思危、努力奋发。而这句话也是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对关汉卿的评价,老师暗中以关汉卿作比,或许也是期待我们将来在曲学领域能够有所成就。我在硕士阶段主要学习词学,对于曲学了解不多,而老师在博士阶段逐步带领我入门曲学研究,有三件事至今记忆犹新: 第一件是指导我考察元代散曲选集《阳春白雪》的版本问题。

我在南京读书毕业前的两个月,老师让我去南京图书馆访查元代散曲选集《阳春白雪》的两种元刊本。这两种元刊本并不能对外阅览,其中残二卷本被复制成了胶卷,而十卷本则被《中华再造善本》彩色影印。老师悉心指导我如何对两种刊本进行比对,如何撰写详细的校勘记。于是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都泡在南京图书馆的古籍室里,一边熟练操作放映胶卷的机器,一边小心翻阅《中华再造善本》,一边认真撰写校勘记。由于老师指导得当,这两种刊本所隐含的问题基本上都能在校勘记中反映出来,老师又让我据此对两种版本的收曲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正是在这些前期工作的准备过程中,让我对散曲文本的本来面貌和散曲的体制形态有了直观的了解,为我之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二件事是指导我去西安访查散曲古籍。

在我读博期间,正值老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古本散曲集成”,需要在全国进行散曲古籍的普查工作。老师先是在成都市图书馆指导我们如何在古籍当中寻找散曲文本,随后便安排我和姚亚男师姐在2017年初赴西安做散曲古籍的普查工作。元旦刚过,我们便带着老师开好的各大图书馆的介绍信,踏上了北上西安访书的旅程。我和师姐两人在西安的省、市级图书馆以及高校图书馆之间来回辗转,由于要调阅大量的古籍文献,有的管理员特别允许我们进入古籍室内部自行查阅。而当我进入古籍部,看到一部部珍贵的典籍陈列在我眼前,不禁感慨万千,仿佛置身于千载文脉的渊薮之中。我和师姐把一排排的古籍抽出又放回,在纸片上快速做出记录,晚上回去向老师汇报。幸运的是,我们在陕西省图书馆发现一种李文瀚的散曲集《味尘轩词余》,可对清代散曲的辑佚工作有所帮助。普查结束后,老师首先指导我对这部散曲集的版本面貌进行详细的记录,其次让我对集中的散曲文本进行校点,同时又让我对作家作品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证。老师对待文献工作十分认真严谨,不容得一丝含糊,一旦发现有所欠缺之处便让我返回修改,直至完全满意为止,最终指导我撰写成了《〈味尘轩词余〉登记表》《〈味尘轩词余〉提要》以及论文《新发现清人散曲集〈味尘轩词余〉校点及考论》。这次曲籍普查工作让我切身体会到从发掘一手文献到形成学术成果的全过程,同时也增进了我的曲学文献功底,培养了我对散曲作家作品的考证与分析能力。 第三件事则是指导我撰写博士学位论文。

我在硕士阶段研究的是联章体“组词”,老师便指导我在博士阶段研究“组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套数”(或称“套曲”)。为了指导我写好博士论文,老师可谓殚精竭虑,他一方面耐心引导我转变固有的思维模式,一方面不断启发我往正确的方向去努力和思考,从而让我在一次次的修改中提高了论文的质量和深度。比如在套曲体制的研究中,前人的说法常常在“打架”,我的思考也常常在打架。有时候下定一个结论之后,又推翻了这个结论,甚至会陷入思考困境,不知道如何突破。对此,老师反复告诉我:“做研究不是从这个人的观点到那个人的观点,而是应该从材料出发,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得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否则你做的研究便没有意义。”老师的话像一个警钟,让我在研究过程中时刻保持警惕。让人欣慰的是,我的博士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学位论文。可以说,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就没有这篇论文的成文,更不会取得优秀的成绩。

当然,赵老师对我学术上的训练远不止这些,这里只是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三件事,以此来窥见老师指导学生的几个侧面。赵老师一生奉献于科研教育事业,为之付出了太多的心血。老师用心良苦地把我领进曲学研究的大门,而我只有继续秉承老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教诲,踏踏实实做好每一天的学习与研究工作。念及恩师,总有太多的话讲不完,千言万语化作一句发自心底的祝福,真诚地希望老师和师母永葆康健,学生永远爱着你们,牵挂着你们。

附:闫晓璇散曲二首

〔双调·折桂令〕《步韵奉和义山师毕业赠曲》

对狮山望眼盈盈,岷蜀钟灵,蕴蓄琼英。承师恩面命耳提,晨批夜改,总是慈声。潼关外曾留书影,天山边更立婷婷。风雨兼程,满腹豪情,苑里青青,梦里萦萦。

〔中吕·山坡羊〕《长安怀古》

西都宾荐,咸阳人念,照长安古月无穷限。语天街,灞桥边,踟蹰十载蓬蒿倦。最是潼关苦作谏,盛,华清前。衰,长恨天。[1]

作者简介

闫晓璇,1991山西晋城人,2016年至2020年于四川师范大学跟随赵义山教授攻读博士学位。现为山西师范大学博士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