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网络的图片

赦是一个汉字,读音是she(第四声),形声。从攴(pū),赤声。本义:宽免罪过。

因用语环境相似,常有人与"敕"chì字相混淆。出自东汉·许慎《说文》--东赦,置也。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赦

拼音; shè

部首; 赤

字码; U+8D66

五笔; foty

笔顺; 12132343134

注音; ㄕㄜˋ

笔画; 11

四角; 48240

历史记载

赦,置也。--东汉·许慎《说文》。段注:"赦与舍音义同。非专谓赦罪也。后舍行而赦废。赦专为赦罪矣。"

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周礼·司刺》

赦止者免止之罪辞也。--《公羊传·昭公十八年》

先时者杀无赦。--《书·伪允征》

君子以赦过宥罪。--《易·象卦》。疏:"谓放免。"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释义

词组 如:赦书(宽免刑罚的文书);赦贷(宽免罪过);赦命(赦免的命令);赦宥(宽恕;赦免);赦恕(宽免,饶恕);赦过(赦免过错)。又如:赦释(免罪释放);赦放(免罪释放)

本义 1.宽容[pardon]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论语·子路》

<名>

2.姓

组词 1.赦令

shèlìng

[amnesty order]旧时君主发布的减免罪刑或赋役的命令。

颁发赦令

2.赦免

shèmiǎn

[pardon;remit a punishment]权力机关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被州长赦免

3.赦罪

shèzuì

[absolution;absolve sb.from guilt]∶在告罪礼仪中教士向告罪人宣布罪过的宽免。

[pardon]∶赦免罪行

字源演变

形声字。从攴,赤声(重文从攴亦声)。形旁攴为手持械具治事状,表示赦的本义与治事有关;声旁赤为从大从火的会意字(亦为表腋下的指事字),于赦(⼜)表音,赦(⼜)为鱼部,赤亦为铎部,鱼铎对转。⼜字先于赦出现,见于西周金文,其源头、声首、初文为亦。古初以亦为⼜,后乃为造专字。 《汗简》、 《古文四声韵》并收亦以为⼜, 《郭店楚简·五行》以亦为赦就是证据。战国时始出现赤声之赦,可以看同韵声旁的更替。《说文》在整理文字时,对亦声、赤声的并加收录,且将后出的赤声字做为正体字头,早出的亦声字附列为重文,是后代楷书赦被确定为正字的基础与依据。

亦声字隶变后作⼜, 《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以赦为正体。《说文》本义是赦免、宽宥他人罪过。匜:"今大⼜女(汝)。"云梦秦简《法律答问》:"会赦未论。"此义古亦借"舍"(《诗·小雅·雨无正》)、 ""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为之。人名用字。汉印有"王赦"、"韩赦"、"张赦"、"朱赦"等。以上读shè。同"敇",击马,读cè。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古文〕䆅《广韵》始夜切《集韵》《韵会》《正韵》式夜切,$音蛭。《说文》置也,释也。或从亦作⼜。《广韵》赦,宥也。《易·解卦》君子以赦过宥罪。《书·汤誓》罔有攸赦。

又《吕۬》五۬之疑有赦。《周礼·秋官·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注》赦,舍也。《前汉·۬法志》三赦,一曰幼弱,二曰老眊,三曰蠢愚。

又姓。《说苑》赵峑子臣赦厥。

又通作舍。《前汉·朱博传》常۬不舍。

又《集韵》测革切。本作敕。击马也。

又《韵补》叶诗戈切。《韩愈·东方朔诗》群仙急乃言,百犯庸不科。向观睥睨处,事在不可赦。○按诗戈切,吴才老读。[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