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赤峰天主教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赤峰天主教堂在二道街八中附近,是一座建成于1939年的哥特式青砖教堂,正面左右高耸2个钟楼,中间山花是圆形花窗。其长12米,宽38米,建筑面积有千平方。钟楼及墙的立面高处,十字架布满。和很多教堂一样,里面是红柱支撑起的肋型梁架,似船帆远航,虽机械但不沉闷。

发展历史

天主教传入赤峰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由北京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传入。1840年后由法国遣使会管理,当时赤峰天主教归辽东教区管辖。1840年12月,教廷将内蒙古划为一个单独教区,委任孟振生为代牧主教,1840年4月,教廷调孟主教为北京教区主教,兼内蒙教区主教。1857年9月19日,教延委任孔主教为内蒙牧区正权主教。1865年教廷核准比利时圣母圣心会接管蒙古教区。同年12月6日,圣母圣心会会祖南怀仁率韩默理、司神父、朗神父及林修士一行5人抵达西湾子,由白代权司铎接管内蒙传教事务,南怀仁任教区副主教。1883年巴耆贤主教请得教廷批准,将内蒙教区划分为三个教区。即东蒙古教区、中蒙古教区、西蒙古教区。1922东蒙古教区改为热河教区。1932年,罗马教廷由热河教区划出国籍赤峰教区(监管区),首任监牧赵庆化为中国人。同年3月26日教廷将赤峰北6县划归四平教区,赤峰教区辖赤峰、围场、建平、宁城、经棚、乌丹6县;敖汉、喀喇沁旗划入,共8旗县。当时教区总面积7.5万平方公里,人口175.1万人。有教友19272人,教堂22座,公所8个。1934年教区在赤峰市二东街路北建主教座堂,属哥特式建筑,可容纳800人左右。经过圣母圣心会近百年苦心孤诣的经营,赤峰教区的教务已完全形成规模。1934年前后教区先后成立男女修院、华峰学校、若瑟会、育婴堂等机构,教区及下辖堂区亦建有小学。基督的福音已在这里深深地扎下根,并枝繁叶茂地成长。

1937年教廷谕令四平教区分立林东教区(监牧区)。委任加拿大魁北克外方传教会管理。首任监牧兰德为比利时人。教区辖林东、林西、天山、开鲁、鲁北、绥东6县,总面积5.9万平方公里,人口35.96万人。有教友8326人,有教堂5处。教区亦开办有男女修院,并在下设堂区兴办小学11所。

正当福音的种子在赤峰地区扎下根,传教事业如日中天全面推进时,恶运却悄悄降临。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国际形势恶化,中国国内形势紧张,抗日战争爆发,1945年,中国内战全面展开。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里,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传教事业举步维艰。随着解放战争打响,传教事业日趋暗淡,其间无数神职、教友以生命、鲜血为基督信仰作见证,他们以鲜血浇灌福音种子,奠定赤峰教会的根基!

1981年以乔占英为首的6位在农村改造的神父(朱问渔、冯允中、张明、张德胜、徐贵宗)得以回到教会。乔神父任教区长,面对几乎荡然无存的现状,让人潸然神伤,几位老神父知难而上白手起家,开始了在这片废墟上的重建工作。百废待兴,一切等于从零开始。他们四处看望残存的教友,与各个方面单位周旋,极力恢复被占用、破坏的教堂及教会房地产。1983年招收首批修生送往北京神学院学习。1985年招收第二批修生送往内蒙神学院学习。同时尽力修复教堂,恢复教区及各堂区的教务。经过近十年的努力,赤峰教区的面貌虽仍不完善,但已有了很大的改观。教区辖赤峰市12个区、旗、县另外代管通辽市,和兴安盟,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有教友7万多人,共14大堂区。共计30多个小堂区,在教区主教带领及神职班的共同努力下,教区机构相继恢复和建立,教务不断展开。

天主教

天主教[1]是基督宗教的主要宗派之一,又称公教,自明朝时就沿用的名称“天主教”,已成为正式的中文代名词。在基督宗教的所有公教会之中,罗马公教会[2]罗马天主教会)的会众最为庞大,全世界人数有11.3亿,占世界总人口17%,因此“公教会”(天主教会)一词往往指的是“与罗马教宗共融的天主教会”,目前天主教会也是所有基督宗教的教会中最为庞大的教会。

参考文献

  1. 天主教,中国政府网,2017-10-23
  2. 耶稣创立了罗马天主教会(圣而公教会),新浪博客,201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