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赖姓主要出自姜姓和姬姓。其中第一支源出姜姓。姜姓赖氏出自炎帝,出自国名。第二支系出姬姓。姬姓赖氏出自黄帝,亦源出国名。秦汉两晋时,赖姓已经播迁到江南各地,西处四川、湖南,南抵广东、福建,东临江西、浙江。唐宋之际赖姓已分布在长江以南形成了优势。清初进入台湾。
历史上赖姓重要人物有:西汉交趾太守赖先,唐朝光禄卿赖文雅、宋朝地理学家赖文俊,元代文学家赖良,清朝书画家赖珍、赖镜,太平天国赖汉英、赖文光,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将赖传珠。
姓氏源流
汉族赖姓血缘主要来自姜姓和姬姓两大派系,赖姓是支比较纯一发展的氏族,直到清朝前还没有出现过有影响的外族改姓赖的记录。
第一支源出姜姓
姜姓赖氏出自炎帝,出自国名。炎帝姜姓的后裔有四大支系,其中一系是烈山氏,该氏族善于种植谷物和蔬菜,夏朝以前烈山氏被奉为稷神。商朝时,烈山氏裔在山西介休建立了历国。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厉国南迁到河南鹿邑东的赖乡,因赖、厉古相通,厉国也称赖国。后被周所伐,南迁于河南商城南的赖乡,春秋初臣属于楚,楚武王时姜姓赖国已经南迁到楚地的厉,在今湖北随州北的厉山店,《左传》 称为赖人。其中一支向北迁到齐国的赖亭,在今山东章邱市西北。姜姓赖氏的历史至少有3000年。
第二支系出姬姓
姬姓赖氏出自黄帝,源出国名。周武王灭商后,征伐商朝的残余姜姓赖国被迫从河南南部投奔楚国,迁到湖北随州。周武王封其弟叔颖于赖,子爵,史称赖子国。赖国故地在姜姓赖国的两赖乡之间的赖亭,今河南息县东北的包信集镇。进入春秋后期,鲁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楚灵王灭姬姓赖子国,迁赖人于鄢(今湖北宜城市),西与罗子国(今湖北南漳县刘集)相临,子孙遂姓赖。姬姓赖氏的历史也有2500年。这支是组成当今赖姓大家庭的主要血脉,也是文化寻根的共同归宿源。
外族改姓
清朝时期部分满洲人、蒙古人汉姓化的赖姓中,也融入了满洲的蒙古人的血液。 [1]
郡望
颍川郡:秦王政17年置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州),相当今河南登封、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县地。此支赖氏,其开基始祖为叔颖。
南康郡:晋太康三年置郡。东晋移治赣县,相当今江西省南康、赣县、兴国、宁都以南地。此支赖氏,为赖光之后。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
河内郡:楚汉置郡。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地区。西晋移治野王(今河南省沁阳)。
松阳郡:旧县名,在今浙江省西南部,1958年撤消,并入遂昌县。此支赖氏,其开基始祖为晋代的赖光。赖光3世孙遇公,晋宁康年间任江东太守,上书朝廷,晋帝御笔亲书《松阳郡》封松阳为郡。明成化二十二年江西赖氏宗族共同商定尊遇公为江西赖氏始祖,称松阳赖氏。
堂号
颍川堂:赖氏族谱载:"赖氏之先本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三子仲叔九代之孙颖公。宣王时锡封颍川,是为赖国。颍公之后,计十四世而国并于楚,子孙遂隐居颍川,以赖为姓,以颍川为郡焉。"故颍川为赖氏发祥之地,堂号颍川源此。颍川,考其地在今河南省信阳县。
秘书堂:唐代赖棐,从小聪明,7岁会写文章。20岁通九经百家之言。乾元中,中了进士,拜崇文馆校书郎。他不愿干,退居乡里,人们把他的家叫做"秘书里"。
此外,赖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南康堂"、"河南堂"、"西川堂"、"松阳堂"、"五常堂"、"五美堂"、"锡美堂"、"怀德堂"、"积善堂"、"思敬堂"、"水声堂"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