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贾卡亚·姆里绍·基奎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贾卡亚·姆里绍·基奎特(演讲)原图链接来自 新浪网 的图片

贾卡亚·姆里绍·基奎特(Jakaya Mrisho Kikwete),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第四任总统、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武装部队总司令,坦桑尼亚革命党第四任主席。坦桑尼亚政治家、外交家、经济学家。

基奎特是非洲新一代领导人的重要代表之一,以处事从容、亲民和善、政绩突出深受民众拥戴,他为促进坦经济社会发展、维护非洲和平统一作出了积极努力,也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1]

军旅生涯

基奎特早年从军,曾在坦桑尼亚人民国防军军事学院学习,取得优异成绩,被授予中尉军衔,以后晋升上尉、少校、中校,曾担任坦桑尼亚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1980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接受培训。1992年以中校军衔退役。

从政道路

1975年,基奎特加入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联盟(坦桑尼亚革命党前身),从此开始了政治生涯。先后在革命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和县、省级党组织工作,获得了许多地方工作经验,不仅锻炼了政治才干,还积累了丰富的阅历和众多人脉关系,在坦桑尼亚政坛上也逐渐崭露头角。1977年坦盟与桑给巴尔-本巴非洲-设拉子党合并为坦桑尼亚革命党,基奎特作为一名党务干部,被调到桑给巴尔,参与革命党在桑岛的组织的建设和领导工作。1980年调回达累斯萨拉姆,任坦桑尼亚革命党全国执行委员会国防和安全委员会成员。1981——1984年任塔波拉市党委书记和塔波拉省委书记,1984——1986年任辛吉达省委书记,1986——1988年任林迪省委书记,1988年任姆特瓦拉省委书记。

1982年10月在坦桑尼亚革命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基奎特当选为坦桑尼亚革命党全国执行委员会委员(相当于我党中央委员会委员)。1988年11月任水利、能源和矿业部副部长,并被总统任命为国民议会指定议员。1990年3月,年仅40岁的基奎特任水利、能源和矿业部长,同年当选滨海省巴加莫约选区议员。1994年12月,44岁的基奎特任财政部长,成为坦桑尼亚历史上最年轻的财长。在职期间,他大力整肃财务纪律,创立现金预算体制,着力改革税收制度,为此后国家税务局的建立打下了良好基础。1995年11月——2005年12月21日任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长。在职期间,坦桑尼亚在实现非洲大湖地区和平,尤其是促成布隆迪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金))两国结束内战发挥了显著作用。基奎特深入参与东非地区重建一体化的进程,主导了东非共同体和东非共同体关税同盟的建立。2001年4月任东非共同体部长委员会主席。1997年11月在坦桑尼亚革命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坦桑尼亚革命党中央委员会委员(相当于我党中央政治局委员)。

问鼎总统

1995年,基奎特参加坦桑革命党总统候选人的竞选,并在党内初选中领先本杰明·威廉·姆卡帕,但最终以大局为重,服从党内安排,退出党内候选人提名的竞选。2005年5月4日,基奎特众望所归,从11名参选人中胜出,赢得党内初选,被正式提名为革命党总统候选人,并于12月以80%以上的支持率成功当选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第四任总统,任期五年。在这届大选中,基奎特赢得1100多万张有效选票中的910多万张选票,占总票数的80.23%。这是坦桑尼亚迄今举行的三次多党派总统选举中,执政党获得选票最多的一次。2010年11月蝉联总统。2006年6月他在坦桑尼亚革命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以几乎全票当选为革命党主席,2012年11月连任。2008年2月31日——2009年2月任非洲联盟主席,2012年8月——2013年8月任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三驾马车”政治、防务和安全机构主席,2015年任东非共同体主席。

坦桑尼亚国内民众把开国元勋朱利叶斯·尼雷尔的政府尊为“独立开国政府”,把其后的阿里·姆维尼和本杰明·姆卡帕政府分别称为“社会制度过渡政府”和“经济转型政府”。他们普遍期待,基奎特的“第四期政府”能够成为给普通民众带来更大福利的“经济民众化政府”。

基奎特就任总统后,提出了“新热情、新动力、新步伐”的口号,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推动国内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他强调国家统一、和平、安定高于一切,致力于从全局高度来解决坦大陆与桑给巴尔联合问题;加大反腐力度,推动议会通过立法赋予反腐败局更大权力;注重提高政府效率,改善政府形象,主张从严治党,提倡任人唯贤,获得了各界广泛赞许。在经济领域,基奎特继续推行经济私有化和自由市场经济,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通过建立经济特区和出口加工区等措施吸引外资。他也十分重视私营部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专门设立了扶植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基奎特基金”。近两年,坦经济增长率均超过6.4%。此外,基奎特还采取诸多措施促进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生活条件。

在基奎特任期前3年内,坦桑尼亚的平均经济增长率超过7%,2008年经济增长高达7.4%。尽管全球经济危机对坦经济增长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基奎特2009年6月推出了总额约13亿美元的刺激经济措施,保证了2009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6%,好于经济危机开始后政府对经济增长的初步预测。坦桑尼亚75%以上的人以农业为生,基奎特政府制定了大力发展农业的战略。2006年,政府出台了为期7年、总额达21亿美元的农业发展规划。2009年,基奎特又推出了“农业至上”政策,旨在加大民营企业在发展农业方面的参与力度,帮助实现农业现代化。

2010年大选基奎特在竞选中推出了“更大热情、更快速度、更多活力”的口号,赢得约527.68万张选票,得票率为61.17%,位居第二的是反对党民主发展党总统候选人威尔布罗德·斯拉,他获得约227.19万张选票,得票率为26.34%。他在获得连任后发表讲话,他铿锵有力地向国民宣布:他将努力实现竞选承诺,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国家团结和进步。基奎特的竞选伙伴、桑给巴尔前首席部长加里卜·比拉尔对新华社记者表示,选民信任革命党,革命党有能力实现竞选承诺,改善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的发展状况。这是革命党赢得总统选举的主要原因。

良政治国

基奎特执政以来,在继承姆卡帕时期内外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以“新热情、新活力、新速度”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加强党建和党内团结,力主同反对党对话,推动联合政府同桑给巴尔革命政府定期磋商,加大力度惩治腐败,努力塑造亲民、务实的政府形象。2008年1月和2月,基奎特总统先后撤换涉嫌腐败的中央银行行长、责令总理辞职并重组内阁,以表明实施良政的决心。2010年,革命党以较大优势赢得总统和议会选举,反对党在议会席位有所增加。2012年5月,基奎特总统大幅改组政府内阁,并任命大批省、县级年轻官员,表现出提高政府施政水平、打击腐败的决心。2012年11月,革命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基奎特连任党主席。2014年1月,基奎特总统再次改组内阁,撤换部分工作不力和受到贪腐指控的内阁部长。

基奎特总统执政后注重改善民生,强调经济发展成果必须惠及普通百姓。2011年,出台《国家发展规划五年计划(2011-2015)》,确定了农业、基础设施、工业、旅游、人力资源、信息通讯六大优先发展领域。坦桑尼亚改革成效日益显现,经济增长连续多年超过6.5%,在黑非洲名列前茅,矿业和旅游业发展强劲,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外国直接投资持续增长。但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落后、发展资金和人力资源匮乏等长期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

“超级外交家”

基奎特在姆卡帕执政的两届十年时间内一直担任外交部长的要职,是坦桑尼亚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外长。他在任期间完成了坦桑从“社会主义的革命外交”向“务实经济外交”的转型,在外交上亦多有建树,特别是在推动大湖地区和平进程以及东非一体化建设方面成绩斐然,被前总统姆卡帕称为“超级外交家”。

基奎特在东南部非洲颇具影响力。他就任总统后,十分重视外交工作,遍访邻国,努力维护大湖地区和平,继续治理与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他还积极参与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认为没有地区和平稳定,经济发展就无从谈起。2008年,作为非盟轮值主席的基奎特是促进解决邻国肯尼亚的政治争端、实现和解的主要人物之一;在推进东非共同体一体化方面,基奎特作为东共体首脑会议轮值主席,大力推进地区一体化进程。2012年8月,他当选南共体政治防务安全机构轮值主席,积极参与调解肯尼亚选后危机、津巴布韦大选政治危机,大力斡旋刚果(金)、马达加斯加问题,关注索马里和平进程,为非盟驻索马里维和部队提供培训,参与调解布隆迪问题。参与联合国在向苏丹达尔富尔、刚果(金)、科特迪瓦和南苏丹等维和任务,取得积极效果。

基奎特大力强化务实经济外交,就任总统后多次率政府和企业家代表团访问欧美发达国家,以争取外援和招商引资。2007年9月,基奎特出席联大会议并访美,停留20多天,广泛接触美政界和经济界人士,宣传坦桑。2008年2月,美国总统小布什访坦时称赞基奎特是一个“聪明的、强有力的模范领导人”,并与他签署了美“千年挑战项目”向坦桑提供6.98亿美元的援助协议。2012年5月,基奎特出席G8峰会关于全球农业和粮食安全的国际研讨会并访美,受到奥巴马总统的热情接待。2012年12月,鉴于坦经济的出色表现,美“千年挑战项目”确认向坦提供第二期资金援助。2013年7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坦,将坦列为实施“电力非洲”首批6个重点国家。2014年8月,基奎特总统赴美出席首届美国-非洲领导人峰会。

应对危机

2015年10月25日,坦桑尼亚将举行实行多党制以来的第五次总统大选,同时还要选举全部的国民议会议员。根据坦桑尼亚宪法和选举有关法律,总统候选人和议员候选人都只能够由合法注册的政党提名推荐。由于宪法规定所限,已连任两届的基奎特将不能第三次连任。

在1995年第一次多党选举中,革命党总统候选人姆卡帕以61.82%的得票率赢得胜利。在2000年的大选中,姆卡帕谋求连任,得票率上升到71.74%。2005年,革命党的支持率创出新高,总统候选人基奎特的得票率为80.28%。但在2009年以后,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坦经济发展困难加大,社会矛盾增多,革命党的支持率逐渐走低。2010年的总统大选,争取连任的基奎特得票率为62.83%,比2005年大幅下降18个百分点。根据一个名叫“非洲晴雨表”(Afrobarometer)的民调机构的数据,在2012年,革命党的支持率甚至降到了60%以下。按此趋势,该机构曾经预计,革命党的支持率到2015年将进一步降低到40%,与反对党民主发展党旗鼓相当,甚至可能在2015年大选中失去政权。

面对严峻的形势,以基奎特为首的革命党领导层开始深刻反思,开展了以党内反腐和内部改革为重点的“蜕皮运动”,连续三次改组内阁,大规模调整省县党政主官,撤换了陷入腐败丑闻和不作为的官员,提拔了一批年轻干部和专家人才,不断致力于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效果。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革命党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由阿卜杜拉曼·基纳纳总书记带队,开展全国范围的“走基层”活动。他们深入农村,一般以一个月为一个周期,坚持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广泛听取群众对政府和执政党的意见,检查上一次大选期间执政党候选人承诺事项的落实情况。基纳纳总书记所到之处,都会对表现优异的政府官员进行表扬,对表现不好的政府官员公开批评,甚至建议基奎特总统罢免了几位不称职的部长。经过认认真真开展“走基层”活动,革命党密切了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整个活动效果显著基层选民对革命党的支持率明显回升。在2014年底举行的地方选举中,革命党赢得了9406个村庄和街道的席位,占总席位的76.14%,大幅领先于反对党。

个人生活

贾卡亚·基奎特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穆斯林,已婚。前妻逝世后,与现任夫人萨尔玛·基奎特(Mama Salma Kikwete, 坦桑尼亚WAMA基金会主席)结婚。基奎特共有8个子女,另有1名收养子女。基奎特爱好体育,酷爱篮球运动,任坦全国篮球协会监护人。

贾卡亚·基奎特曾荣获乌干达非洲明珠最高勋章(2007年)、科摩罗绿新月勋章(2009年)、沙特阿拉伯“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国王”勋章(2009年)、牙买加卓越勋章(2009年)、阿曼一级欧曼勋章(2012年)。

奖项

沙利文荣誉奖,2007年非洲领袖成就奖(代表坦桑尼亚)、2009年美国学术非洲奖,2011年联合国基金会社会公益奖、2011年联合国南南发展奖、2012年FANRPAN(食品、农业与自然资源政策分析网络)政策领导奖、2013年被《非洲领袖》杂志评选为年度非洲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2013年保护国际基金会蒙哈奖、2014年民主政治奖、2015年泛非青年联盟卓越领导奖。

荣誉学位

美国圣托马斯大学(明尼苏达州)法学博士(2006年)、肯尼亚肯雅塔大学文学博士(2008年)、土耳其法提赫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2010年)、坦桑尼亚穆西比利卫生综合大学公共卫生专业学位(2010年)、坦桑尼亚多多马大学名誉学位(2010年)、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法学博士(2011年)、加拿大贵湖大学法学博士(2013年)、中国农业大学荣誉教授(2014年)、坦桑尼亚纳尔逊·曼德拉非洲科学技术研究所名誉学位(2014年)。

与中国的关系

基奎特总统对华友好,曾说“中国是坦桑尼亚最好的朋友”。1980年他作为坦桑人民国防军军官曾赴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接受培训,1994年任水利、能源和矿业部长时率团访华,1998、2001年作为外长两度访华,2004年陪同姆卡帕总统访华,2006年以总统身份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08年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2014年10月21日至26日,基奎特再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23日访问中国农业大学,受聘担任该校荣誉教授并发表演讲。

基奎特将发展对华关系置于坦桑对外交往的优先位置,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在台湾西藏、新疆、南海、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等问题上给予中国坚定支持。他重视中国大国地位,将中国视为坦桑发展的榜样,多次表示要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特别是中国如何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向现代化经济、如何建设经济特区和出口加工区等。基奎特批评 “中国在非实行新殖民主义”言论,认为中国的发展为包括坦桑在内的非洲国家提供了难得机遇,公开驳斥中国援助和投资有损非洲国家利益的不实之词,表示“投资不是殖民主义”,坚定支持中国来坦投资。

视频

贾卡亚·姆里绍·基奎特 相关视频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桑给巴尔教育部代表团到访宜春学院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驻华大使菲利普.马尔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