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贺虎臣
图片来自名人简历网

贺虎臣(?-1633年),明河北保定人明朝将领天启初年(约1621年),先后担任天津海防游击,登莱参将,移调兖州。天启六年(1626年)迁至延绥副总兵。占据河套地区的蒙古部落大举进犯,贺虎臣跟从主帅杨肇基协同击破。加官代理都督佥事。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贺虎臣

逝世日期: 1633年

职 业: 军人

出生地: 保定人

年 代: 明朝

国 籍:中国

身份:将领

个人事迹

崇祯二年(1629年),捕杀阶州叛兵周大旺等。担任总兵,镇守宁夏。关中民变四起,王嘉胤攻陷清水营,杀游击李显宗,接着攻陷府谷。其同党李老柴策应,聚集三千余人,攻击合水。总督杨鹤命令贺虎臣前往讨伐,在盘谷交战,俘虏六百多人。不久,击斩庆阳的叛军首领刘六。崇祯四年(1631年),神一元攻陷保安。延安告急,延绥的巡抚镇将都东援陕西。巡抚练国事命令贺虎臣及副将李卑支援围剿。贺虎臣等进兵围攻保安,变民军引来河套数千蒙古骑兵挫败贺虎臣军。适逢张应昌击败,民军弃城而去,贺虎臣等前后斩首一千九百。崇祯五年(1632年),可天飞、郝临庵、刘道江、李都司再次围攻合水。贺虎臣偕同临洮的曹文诏、甘肃的杨嘉谟、固原的杨麒合力攻击,在甘泉的虎兕凹大破叛军,斩首七百多,敌人十分窘迫。

崇祯六年五月(1633年),河套蒙古插汉部的虎墩兔共率领五万骑兵从清水、横城分道进犯宁夏。守备姚之夔等不能抵抗,沙井驿副将史开先、临河堡参将张问政、岳家楼守备赵访全部被击溃逃跑。蒙兵遂进入薄灵州,贺虎臣急领千骑入城防守。随即强迫城中兵马出击,驻扎在大沙井。蒙兵从汉伯堡突至,贺虎臣军还来不及布阵,遂寡不敌众战死。子贺赞率五十骑兵突出重围。朝廷知后,赠贺虎臣都督佥事,赐祭祀葬礼,世荫指挥佥事。随即清点先后战功,再赠都督同知,世代恩荫锦衣卫副千户。有一子贺赞。其弟为贺诚。

贺姓起源

  1. 出自姜姓,是为避帝王名讳所改的姓氏。春秋时,齐桓公(姜姓)有个孙子叫公孙庆克,他的儿子庆封以父名命氏,称为庆氏。庆封在齐灵公时任大夫,在庄公时与崔杼曾为上卿,执掌国政。后两人再升为左右相国。因崔杼家内发生内乱,庆封以弑君罪灭掉崔氏,独霸朝政。于是庆封把政事交给儿子庆舍处理,自己只管吃喝玩乐,引起了朝上朝下对庆氏的不满,后庆封的亲信卢蒲癸和王何,趁庆封外出之机,杀死了庆舍,庆封见势不妙,便逃到了吴国。吴王噶朱方封给庆封,庆氏宗族闻讯赶来相聚,从此,庆氏比在齐国时还要富裕。至西汉末,子孙徙会稽山阴,东汉时传至庆仪为汝阴令,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为避汉安帝的父亲刘庆的名讳,"庆"字改为同义的"贺"字。庆纯改为贺纯。史称贺姓正宗。是为江苏贺氏。
  2. 出自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等所载,南北朝时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将鲜卑族复姓贺兰氏、贺拔氏、贺狄氏、贺赖氏、贺敦氏皆改为汉字单姓贺氏。是为河南贺氏。[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