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草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草海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著名三大高原湖泊之一、贵州最大的高原天然淡水湖泊、
世界十大观鸟基地、中国Ⅰ级重要湿地、并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
概况
草海(又名南海子、八仙海),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西南面。 草海水域面积46.5平方公里,是一个完整、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其核心区主要包括簸箕湾、胡叶林等地,集中分布有浅水沼泽、莎草湿地等珍稀濒危水禽栖息地、觅食区。这里是黑颈鹤等228种鸟类的重要越冬地和迁徙中转站。草海平均水深仅约2米,水质清澈无污染,有水生植物有43种142属,是冬春观鸟、夏秋避暑的最佳选择。
气候特征
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温带气候,年平均降雨量约950毫米,年平均气温10.5℃,平均相对湿度79%。保护区气候特征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秋湿润、冬春干燥,干湿季节明显,干季11月~第二年4月,湿季5月~10月,低湿干燥,昼夜温差大。年均温为10.6℃,年均降水量约为1000毫米,相对湿度80%。
植物资源
草海的水生植物有43种142属。草海水草农藻覆盖率达60%。现有 海菜花、 芦苇、 蒲草、 水葱、 紫萍、 金鱼藻等水生植物40余种,而且还有农藻、 盘藻等多种植物。截止到2013年,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草地和沼泽地的植物有荆三梭、 水葱、 水毛花、菖蒲、水芹、两栖蓼、四角菱、 金鱼藻、轮藻、水车前、狐尾藻和萍。周围地区有一些由华山松与云南松组成的人工松林和灌丛。
动物资源
在鱼类资源中, 威宁细鱼是名贵特产,它长1~2厘米,肉嫩味鲜。冬季又是 黑颈鹤、 白鹳以及 大雁、野鸭等 候鸟的避寒胜地。
草海是黑颈鹤在中国最重要的越冬地之一。随着湿地的恢复和鹤类的保护。数量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35只到1983/1984年的305只1985/1986年307只。鹤在10月中、下旬到达,3月中、下旬离去。约1500只灰鹤也在此沼泽地越冬(1983年最多达2178只)。还出现 黑鹳和 白头鹤等珍禽。该湿地也是雁鸭类、 鹬类和骨顶类的重要越冬地。1988年1月中旬出现20000多只水禽,包括24只 凤头鸊鷉,55只 苍鹭,19只 白琵鹭,440只灰雁,1660只斑头雁,1680只 赤麻鸭,5400只其它鸭类(主要有 赤颈鸭、 绿头鸭、白眉鸭和红头潜鸭),580只灰鹤,235只黑顶鹤和10000只 白骨顶。据《贵州鸟类志》记载,1975年以来在该地区采集到非雀形目越冬鸟标本有47种,包括 (2种),鸬鹚,鹭(5种),雁(2种),河鸭(9种),潜鸭(4种),秋沙鸭(1种),猛禽(7种),鹤(2种),骨顶类(2种), 鹬(11种)和红嘴鸥。
鸟类中,最珍贵的要数 黑颈鹤,当今世界上有15种鹤类,发现最晚的是黑颈鹤,其为世界性的珍稀水禽之一。它的分布范围狭窄,数量稀少,是唯一生活在高原上的一种鹤类,身高1米多,身着灰白毛的羽毛,修长的颈脖上围着一条黑缎带似的羽绒,头镶鲜红珠顶,光亮夺目。尾部和羽翼之端呈黑色,易于同其它鹤类相别。
在草海越冬的水禽除黑颈鹤外,还有灰鹤、斑头雁等。草海成为鹤类及其他鸟类越冬“休假”的胜地。
斑头雁,全身灰白或褐色,后颈部呈暗褐色,喉及颈侧为白色,嘴腿赤黄。主要食草。其羽毛和绒毛是高级防寒衣被及登山运动服的理想填充材料。
截止到2013年,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记录到9种鱼,包括鲤鱼、青草和草鱼,9种爬行动物(包括竹叶青和水赤链游蛇),和14种两栖类。
生物资源
草海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草海丰富的生物资源,草海因湖水较浅,水质良好,透明度大,且湖底又多为淤泥底质,因而水生高等植物种类繁多,各类水生植物几乎布满湖水生 高等植物,计有20科、26属、37种水下生满了各色各样的绿色草类,密不见底,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草海成为百鸟水禽栖集的乐园,种类多达228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的 珍禽有 黑颈鹤、 白头鹤、 黑鹳、 白鹳、 白尾海雕等;二类保护的有 白琵鹭、鸢、 白尾鹞、 游隼、 红隼、 灰鹤、 短耳鸮等十余种。
观鸟天堂
这里四面青山环抱,林木茂密。湖中盛产鱼虾、蒲草等水生动植物,栖息着228种珍奇水鸟,每年冬季,成千上万只珍禽异鸟飞来这里越冬。草海素有“鸟的王国”之称,特别珍稀的鸟类有黑颈鹤、灰鹤、丹顶鹤、黄斑苇雉、黑翅长脚鹬和草鹭,还有大量的大雁和野鸭,是世界人禽共生、和谐相处的十大候鸟活动场地之一,是冬春观鸟、夏秋避暑的最佳选择地。 [1]
地质演变
从地质构造来说,草海自然保护区位于黔西山字型西翼反射弧,威宁水城大背斜向北弯曲的顶端部位。从地貌上看,草海自然保护区为起伏急剧的高原中山狭谷,且成阶梯状的高原山原地貌。草海盆地的地形趋势,西、南、东三面较高。自盆地中心向北逐渐降低,成为草海湖盆的泄水方向。草海湖盆周围属高原缓丘(溶丘),地形平缓开阔,地面起伏极小。由湖盆向外,地貌为高原丘陵盆地,地面起伏较大。
草海发育在由中、下石炭系灰岩为主构成的威(宁)—水(城)背斜上。湖盆的形成受北东和北西两组断裂构造的控制。湖区周围地形平坦,土层肥厚,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农业发达地区,从湖岸存在着湖蚀阶地,湖中及湖周围堆积有厚达85米的湖相堆积层,并含有中、晚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常见的化石等,表明草海有着复杂的发育历史,可能经历了多次积水—缩小—干涸—再积水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显然与第四纪以来构造抬升及喀斯特发育演化密切相关,总的趋势是由大变小,草海积水成湖是在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其时淫雨连绵,山洪暴发,挟沙带石,将草海消水洞堵塞而成,疏干时尚见有被湖水淹过的清代墓碑。1970年湖水曾一度排入羊街河(洛泽河)。
休闲度假胜地
草海以光能丰富、冬暖夏凉、干湿分明为其气候的三大特征,夏无酷暑,湖面开阔,湖水清澈,水草繁茂,是避暑的理想之地。冬季鸟类云集,数以万计的游禽、涉禽在此越冬,使草海生机一派,深为人们喜爱。经过多年鸟类保护的工作,人鸟和谐,可使人在不加隐蔽的情况下,人与黑颈鹤接近的距离可近至10m,加之鸟类区系丰富,保护区规模适中,发展生态旅游条件十分优越,是理想的观鸟区,被国际国内誉为“世界十大最佳湖泊观鸟区之一”。 [2]
参考资料